教研与教科研活动教育科研基本知识讲座(6学时)主讲人:赵凤娟马坡镇和畅庄小学校本培训材料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及意义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及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地考察,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与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教育科学研究同样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具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而教育科学研究本身还有许多自己独特特点。1、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以教育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其内部结构是相当复杂的。另一方面,教育研究仅仅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社会的生产、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有广泛的联系,一切教育现象与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处在复杂关系之中。2、实践性。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不能也不可能从教育实践中分离出来。教育科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教育实践服务。3、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大学、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连;同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又相对的比较简单,这就使群众性地学科学、用科学、研究科学的活动不仅必要,而且成为可能。4、迟效性。教育研究的迟效性,是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的显现以及在实践中推广运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研究的成果常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介绍其实践意义。1、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一是增强教育的科技意识,明确教育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确立新的人才观,根据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才规格、层次、数量、质量提出的要求及时调整教育体制结构,高质量地培养能适应21世纪挑战的人才;三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使自己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教育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地加以总结,并使之提高、升华为理性认识,以便具有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对教育现状作准确的分析,对改革措施进行周密的论证。在目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教育工作者成为科研性的教育者。教育科学研究有利于教育者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第二节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一)问题筛选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或者产生大量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归类整理,再分析其重要性程序和研究这些问题意义的大小,确定其研究价值,从中选取价值明显、且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如从班主任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课题。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打交道,遇到众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教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的课题,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作这样的课题研究,其结果有利于集体的建设和管理,具有加强德育实效性的作用。如某位初一班主任,发现初一学生并非都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他们每天的学习、交往等活动都笼罩着强烈的情绪色彩。消极情绪表现形式较多,诸如焦虑、忧愁、烦躁、孤独、困惑、害怕和苦恼等。中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有50多种。其中与老师和学习有关的10多种,因受到老师批评产生消极情绪的占调查人数的60%。作为教师不可避免要批评学生。这位老师以“如何改进教师对学生批评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为教科研课题,通过对学生消极情绪进行调查与分析,反思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持的态度,着重阐明教师要转变学生观,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善待学生,并探索教给学生哪些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二)经验提炼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同志一般在自己的实践中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必然要回答一系列问题,这样一个个研究的课题就出现了。如北京市推广的马芯兰学习数学教改经验、学习语文“注音文字、提前读写”的经验、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愉快教育经验等,多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的。再如,许多中小学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诸如“严格要求”、“尊重信任”、“感情投资”等。这些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教师的作用是不是相同?这些做法有没有理论根据?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有无主次之分?由此而形成了研究的课题。(三)资料寻疑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研究课题。资料寻疑,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四)现状分析即通过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如新入学的小学生盼望上学,开学第一天总是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到学校来。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厌学的情绪就产生并开始蔓延了。到了高年级,厌学就成了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了。初中和高中生也普遍存在厌学现象。面对不爱学习、不肯学习的孩子,任课老师很无奈。常常听到有的任课老师说:“我能让学不会的学生学会,没法让不学的学生学会。”于是。学生厌学的问题已经是客观存在并亟待解决的大课题了。于是,有的老师将“如何应用兴趣、情感、意志结合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科研课题来进行研究。(五)意向转化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有时可能突然对教育的某一问题萌发一种探索的意向,这种意向实际上是一定的教育实践或理论信息在思维中积累的反映。这种意向如不能及时抓住的话则可能稍纵即逝;如果紧紧抓住,则可能产生一个研究的课题。第三节科研计划的制定一、科研计划概述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科研计划就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有了教育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就有了基本思路。二、教育科研计划的内容(一)课题的名称的表述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课题名称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目前我区教育科研中,在课题名称的表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题名称表述中研究的范围不明确。如“小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第二、课题名称表述欠科学。如“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二)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1、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研究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如果对本课题的相关资料了解不详尽,会做无用功。(三)理论假说选定课题后,要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一般说来,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建立在明确的概念、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并且得到了一定的科学论证,与早先的正确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而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推测和主观臆断。2、推测性。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倒出来的,是有待实践证实的,因而与正确的理论不同,它对一定的行为、现象或事件的出现作试验性、合理的解释,因而有一定的预测性。假设本身正是科学性和推测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3、表述的明确性。研究的假设要以叙述的方式说明两个或更多量之间可期待的关系。概念要简单,表述要清晰、简明、准确,条理分明,结构完美,假设命题的本身在逻辑上是无矛盾的。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利用根据‘从小步逐渐过渡到大步’原则编写的教材进行由学生自定学习步骤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的记忆效率。”这一假设以叙述方式表明对自变量、因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关系。4、可检验性。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验证推测性的正确程度和可靠性。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一个科学假设。由于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对科学教育事实或现象间的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假定,要使假定变成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定的事实为研究以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因此,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这与假设产生前的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有和大关系。当然,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四)研究的范围和内容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①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一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就非常重要。②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品德不良生”等等,这都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一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说来,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因为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所以,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例如:“自然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定限定:是指教师演示实验还是指学生动手实验。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称为“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作出说明。在中小学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内涵作出说明。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法进行研究。3、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如“班主任德育素质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这个课题,属于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内容。第二,对选为被试的班主任进行“德育素质评价”,分析当前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情况。第三,研究、分析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与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关系。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和。第三,课题很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