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专题(一)唐朝的经济1.农业:出现曲辕犁(耕作)、筒车(灌溉)2.瓷器:盛产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3.商业: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会(二)宋朝的经济1.农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苏州和湖州是著名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经济重心南移。2.手工业: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3.商业:商业变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草市、夜市、早市。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4.海外贸易繁荣:①大商港:广州、泉州②机构:市舶司③海外贸易是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5.商业的繁荣出现:纸币。北宋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的会子。6.经济中心南移:唐中期开始,南宋完成。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技术、工具。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重视农业。7.宋代出现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专供表演的地方叫做勾栏。8.瓦子出现的原因:市民阶层壮大;商业繁荣;文化生活丰富。(三)元朝的经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元朝(四)明朝的经济1.农业:从南美洲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2.手工业: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3.商业:商贸城市:南京、北京。出现商帮: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4.明朝景德镇盛产青花瓷。5.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开封商业繁荣(五)清朝的经济(前期)1.农业:①国之大计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②推行垦荒政策③措施:垦田面积不断扩大;兴修水利;种植高产作物和粮食作物。清“湖广熟,天下足”2.手工业:①新变化:出现手工工场②特点:规模大;分工又合作③关系: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佛山、江宁(南京)清朝丝织业中心:南京3.商业:有工商业市镇: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磨”;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十万烟花”“甲于天下”4.商帮进一步发展。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苏州商业繁荣景象。5.人口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6.人口增长: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问题: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社会压力大。二、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一)唐朝1.民族政策:开明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促进汉藏交流,促进吐蕃社会发展。②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唐穆宗时期刻唐蕃会盟碑。2.对外政策:开明;密切①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学于那烂陀寺,回国后由他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②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6次,754年)当时称东瀛,修建唐招提寺。(二)元朝1.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2.对外交往:马可波罗来华《马克·波罗行纪》(三)明朝1.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7次,起点刘家港,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作用(影响):增加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贡献。2.明朝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捷)结果:基本平定倭寇。影响: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四)清朝1.对外交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影响: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得清朝错失学习西方机会,落伍于世界。三、政治制度与措施(一)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又合作,提高工作效率)1.唐太宗:治国思想: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贞观之治”2.武则天:她的统治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3.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开元盛世”(二)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原因:防止武将专权。1.影响:防止武将专权,有利于社会安定。2.赵匡胤强化皇权措施:①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设转运使。②分化事权,设多重机构削弱相权③解除禁军将领兵权,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三)元朝:中央:中书省(行政),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地方:行省制度。深圳属于江西行省。(四)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废除丞相、中书省;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合成“厂卫”,目的:监视官民。明成祖设内阁。明朝各部门特点:互不统属,互相牵制,直接向皇帝负责。(五)清朝:强化君主专制1.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特点:规模大,次数多,远超前代。影响: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文化专制政策:禁书毁书,尊孔读经。四、边疆管理:认识: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西北地区(新疆)①西汉时,设西域都护府。②唐朝时,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③清朝: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2.西南地区(西藏)①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③清朝时,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3.东南地区(台湾)①三国时期,吴国到达过夷洲。②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③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④明末,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⑤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⑥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⑦1684年设台湾府意义:加强内地与台湾联系,巩固东南海防,促进台湾社会经济发展。⑧1885年,建省,台湾成为中国一个行省。五、文学科技发展1.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唐朝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他的诗称为诗史;白居易通俗易懂;画圣吴道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颜真卿字雄浑敦厚;欧阳询字方折峻丽。3.宋朝宋代称春节为元旦;北宋苏轼豪放派《念如娇·赤壁怀古》;两宋之际女词人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豪放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的历史。4.元朝元曲。最优秀的戏曲家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5.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巨著;宋应星《天工开物》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明在1421年迁都北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施耐庵的《水浒传》农民起义吴承恩的《西游记》神话小说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6.清朝小说的巅峰:曹雪芹的《红楼梦》昆曲:明朝,成为全国剧种汤显祖的《牡丹亭》清前期,顶峰。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清中后期,衰落。京剧:国粹。六、科举制发展历程1.创立于隋朝:隋炀帝2.完善于唐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以诗赋为考试内容。3.发展于宋朝:增加科举考试名额4.僵化于明朝:八股取士。(弊端)5.废除于清末。清朝文字狱。七、其他1.隋炀帝605年开创大运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2.科举制的作用:加强皇帝选官用人权利,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促进教育发展。3.玄奘与鉴真共同点:都有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促进了中外交流。4.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755--763年。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唐朝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5.元朝统一的意义:1279年。结束我国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