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优势及其发挥——英豪学校督导中心社会力量办学事业的兴起,打破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性最强的教育领域的一统格局,揭开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篇章,涌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构建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多元化的办学体制。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岭南民办教育更以其独特的高视点、高起点、高规格、高效能,挟改革雄风,驭经济大潮,一下子把办学条件和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展现于社会和世人面前,充分反映了民办教育的巨大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一民办教育的优势(一)民办教育在办学要素上具有综合基础优势。办学必须具备人、财、物、时、空、信息诸要素,这是办学的综合基础。民办学校由于其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再依附政府,绝大部分办学者已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因此,学校法人代表在政策法规规范下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教育资源配置权。校长在学校的基础建设上,完全可以构筑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时代气息的蓝图,可以采用合理手段配置各种硬件和软件,其中包括教师、校舍和一切办学设施,甚至包括校园文化环境的设计,这就为办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民办学校的办学综合基础优势集中体现在人、财、物等要素上。人,民办学校实行的是聘任制。它可以面向全国甚至境外,按其需要选聘人才,并通过合理流动,协调组合,进行优化,形成一支既有长于管理的,又有长于教学的,既有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又有在科学研究上比较有成果的,形成一支年龄、性别、学识水平、经验和学科构成等方面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多方位的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形成人才结构复合优势,发挥互补效应和整体效应。财,民办学校具有融资自由、用资自主特点。物,按需设计、配置,便捷高效,能反映时代要求。办学条件的综合基础优势充分显示着民办学校强烈的时代意识、竞争意识和成就意识。(二)民办教育具备多维条件下的自身发展优势。民办学校较之政府办的学校具有强得多的自身发展条件和特点。这是因为它不仅要面对具有压倒多数的公立学校的压力,不仅要接受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接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更重要的是,它的教育资源是直接取之于社会,它必须接受社会的认定和来自学生家长的评估监督。也就是说,它处于优胜劣汰的社会大环境之中,它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和直接服务于市场。可以说,一所民办学校,它的办学者,从他构筑办学蓝图那天起,谁不千思万虑这些问题?!民办学校办学者的胆略和魄力建立在强烈的办学质量意识上,而这种办学质量意识从一开始就是多维条件下的理性思索。因此,民办体制促使办学人员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态,非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他们认真汲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思想,虚心听取和采纳专家建议,拓展信息渠道,注意收集方方面面来自社会的对学校办学的反馈信息,逐步形成、丰富并不断完善着自身发展机制,并通过自身发展机制升华办学信念和理想。民办学校在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办学机制方面,有很强的变压力为动力的内化功能;而在这“内化”过程中,又拓展了办学的综合基础优势,增强了活力。(三)民办教育在教育结构上具有协调发展优势。岭南的民办学校,从学校结构上看,几乎都是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条龙办学模式,它涵养着幼儿教育、“九义”教育、普高教育等层面。这有别于政府办学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各自独立的办学模式。民办学校的这种办学模式,非常有利于运用现代教学三大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统筹指导全局性教育教学工作,避免和分解了中、小和小、幼衔接上的环节和难度,具有协调发展的突出优势,有利于指导学生顺利平稳地实现从幼儿到儿童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认知结构的演进、思维方式的拓展和学习方法的积累完善,也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特长,避免在衔接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的较大波动和分化。在一条龙办学的民办学校,由于没有“九义”教育被分隔为两段进行的情况,客观上,在“九义”阶段就较少“应试”的困扰,有利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四)民办学校在办学思路上有特色发展优势。民办学校的办学者们,不仅极端重视在办学中抓管理、上档次,抓教学、上质量,抓科研、促发展,为高效产出殚精竭虑,他们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识,这就是办特色学校。他们充分认识到办学特色是学校的形象,是学校发展的活力所在。理念指导着民办学校创特色、显风格、示个性、增活力的办学实践。民办教育的特色发展优势,不仅来自办学思路上的理性认识,而且还源于自身条件优势。民办学校不仅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和自由度,在办学思想和办学风格上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其财力上也极有条件装备先进的设施,提供优越的实践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民办学校雄厚的人力资源,能满足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特色发展优势改变着千校一面的平庸状况,向社会展示着教育战线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点的生动局面。民办教育除上述各种优势外,它还完全有条件运用自己的综合优势,推进科研,又产生自己的科研优势,强化时代意识和未来意识,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总而言之,民办体制和民办运作机制,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和优势,不断发挥和发展民办教育优势,是历史和未来交给我们的使命。民办教育优势及其发挥如同有钱就能买到东西,但要买到好东西却需要自己识货和会挑选一样,民办教育客观上的诸多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民办学校办学者的远见卓识和富于成效的实践,取决于能否真正开创一条协调发展的自我完善的路。岭南的民办学校,基本上是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观点,坚持“质量为本,特色为重”的办学思想,走过自己的初创期,走向稳定,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在这个过程中,民办学校充分利用了办学的综合基础优势,特别是人财物和信息优势,接受了市场的严峻考验,获得了社会的认同。走向稳定发展的民办学校,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现代化教育实践活动中,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民办学校“二次创业”的机遇,迎接挑战?现实问题的诊断是任何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我认为民办教育要从带普遍性的现实状况出发,抓好三项工程。一要抓好民办教育理论建设工程,使民办学校在办学方向上顺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办好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的现代化,因为它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灵魂。近几年来,虽然能陆续见到一些阐述现代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等的理论文章,但在基础教育从选拔功能向发展功能转移的进程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是滞后于教育实践的。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就更是滞后于民办教育实践了。那星星点点见诸报刊的有关民办教育的论文,又总是在民办教育的定位、作用等问题上打转转,还停留在“初见”层面。民办学校从办学伊始,办学者们就立下了办一流学校的志向,他们对最新信息和动态有一种本能的敏感,也敢为天下先。但是,在还没有掌握素质教育整体理论时,在基础教育重心转移问题的决策上,他们比公立学校要困难得多。他们有困扰,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和压力。这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的传统教育在应试选拔上的社会积淀,严重扭曲着社会和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而作为教育通道上的高等教育的“瓶颈”效应,又诱使人们更看重显性的分数而忽略和漠视隐性的人的各种优秀素质,于是,“升学率”就等同了“人才培养率”,扩大着人才观的误区。这是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市场。这就使得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常常陷进思想上要办一流的现代化学校,而经营上又十分在乎市场的两难境地。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心里都明白,未来学校并不需要清一色的“标准件”,他们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也启示他们前瞻。他们何尝愿意永远背负着应试教育的十字架!民办学校特别需要反映民办教育实际的、揭示民办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系统理论,民办学校从内心里呼唤民办教育的理论建设。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民办教育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法规建设理论和民办教育的教学改革理论等范畴。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在结构上具有多层面性,民办学校是它的基础层面。当前,当务之急是在整个民办战线普及现代教育理论,并将科学的现代教育观,转变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顺利完成教育重心转移和教育功能的转变,为创办现代化的民办教育事业廓清认识,理顺关系。民办学校,民办战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协同努力,共同营建中国民办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设工程。二要抓好民办学校的管理工程,实现管理模式上从权威管理向主体管理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形成造血机制。岭南的民办教育,在学校管理模式上,基本上实行的是权威管理或是以办学者为核心的集团式客观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从管理形态上看,管理者居主动地位,管理对象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从管理关系上看,管理者和管理对象是主体和客体关系;从管理运作上看,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过程。在这种管理体制下:1决策者的权威不断被强化,它从根本上杜绝了公立学校一些领导层软、散、懒、互相扯皮的状态,但这种权威如果被强化到不适当的程度,稍一失误,就有可能干出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来。比如,有位校长认为学生只有在严密控制下才能进步,于是作出“课余时间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应有教师监控”的决定,执行的结果会是什么呢?——学校成了变相集中营,教育成了抽打奴隶的鞭子。这种教育还有什么用呢!2教师作为管理对象,是“决策的执行者”,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主动参与,人格尊严和聪明才智极易窒息,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是难以想像的。用这种状态下的教师,要去把学生发展成作为主体的人,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现实的。3闲置了教师队伍中蕴藏的智力潜能,白白浪费了可贵的人力资源。事实表明,现代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的特性,要求现代管理。管理,在观念上要从客体论转变到主体论,在模式上要从权威管理式转变到民主参与式,即形成以管理者为主导的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的、相互协调的双向统一的管理过程。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富于潜在能量的人才资源,把学校教育管理中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放在他们面前,激发他们以国际视野和未来展望的高度去讨论、探索,进行理论阐述和实践构想,这不仅能极大地调动知识分子的主人翁责任感,让他们展示人生价值,各显其能,而且又可以获得管理良谋,得到效益,更有意义的是,教师发挥主体意识产生的动能,又会促进教学民主,去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实行主体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掘民办学校的自身潜能,形成自己的造血机制,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愿望。实行主体管理,在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建设上,也不失为在内涵发展的路上,走出结结实实的一步。(三)要以科研为动力抓好素质教育质量工程,使民办学校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素质教育是体现现代教育本质观的教育体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它不仅适应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生活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和具有学力的人。认为素质教育是降格以求或等同于开设一些活动课的观点,认为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功能就是取消和忽视应试能力的观点,都是十分荒谬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如何站在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高度,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唯一的办法就是立足教育科研,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路。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也可以说,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民办学校一定要强化科研意识,积极展开教育科研。要依靠科研进行决策,依靠科研给教师“充电”,依靠科研实现教学的高效低耗、提高质量。当前,要积极开展学生素质大纲和素质教育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教学活动体系、教学管理与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和改革,开展关于在在现代教育观指导下,实现现代教育实践活动整体化、系列化和最优化的研究,使民办学校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道路上,不断增添办学活力,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除上所述,寄宿制民办学校还应十分关注学生的群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