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资源利用效益审计[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资源利用效益审计包含的内容;掌握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审计的内容,审计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设备、原材料利用的效益审计的内容,审计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内容,审计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并能熟练运用。1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资源利用效益审计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审计第三节固定资产利用效益审计第四节原材料利用效益审计第五节资金使用效益审计2一、企业经济资源的组成包括货币资金、人力资源、生产设备、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等。二、经济资源利用效益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投入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所产出的有效成果,如产量、产值等;第二种:为产出一定的有效成果所投入的经济资源的多少。第一节资源利用效益审计概述3第一节资源利用效益审计概述三、企业资源管理及其风险企业经济资源的内部控制制度•审批(授权)控制•资源采购控制•资源保管(入库)控制•会计记录控制•定期检查控制企业资源管理风险•资源短缺风险•资源积压风险•资源流失风险4四、企业资源利用效益审计目的1、测算和评价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及其影响因素;2、审查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第一节资源利用效益审计概述5人力资源的含义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的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力和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6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审计的目的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寻求充分利用劳动力,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效的途径,提出审计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劳动力利用情况审查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审查劳动生产率审查7(一)劳动力结构和分布的审查(二)劳动力余缺的审查(三)劳动力素质的审查(四)劳动力流动性的审查(五)科技人员使用情况的审查(六)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审查一、劳动力利用情况的审查8(一)劳动力结构和分布的审查1、劳动力结构的审查审查各类人员比例和变动的合理审查专业结构及变动的合理性审查水平结构及变动的合理性审查各类劳动力的组成是否合理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岗位的不同: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人员根据是否直接从事生产工作划分为:直接生产人员、非直接生产人员9例8-10200400600计划实际计划5638434765924实际5989746736937工人学徒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从人数看,管理人员减少,其他职工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进一步审查有无不遵守劳动定员编制的现象。10例8-1从各类人员结构看,学徒比重加重,说明企业熟练工人所占比例减少;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增加,原因是企业工作改善;其他人员增加,经了解,是派出了长期学习的职工增加,从发展后劲看,是好现象。0%20%40%60%80%计划实际计划67%10%4%9%7%3%实际65%10.605.00%7.90%7.50%4.00%工人学徒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其他11(一)劳动力结构和分布的审查2、劳动力分布的审查审查生产、管理、服务部门、各车间、各科室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是否合理。经济系目前在校学生约3500人,教职工人数38人管理系目前在校学生约2000人,教职工人数56人审查科技人员、高等级工人分布是否合理;各类、各专业、各级职工结构合理12(二)劳动力余缺的审查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工时定额:为完成某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标准。(如生产某零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最高限)产量定额: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如一个工人一天应车制300个零件,最低限)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测定法一是审查劳动定额、定员是否合理;二是审查劳动力的保证程度;三是审查富余劳动力的利用情况。13(二)劳动力余缺的审查定员——指人员配备定额制定方法:1、按劳动定额定员2、按设备定员每班应完成工作量劳动定额*出勤率定员人数=*每班轮班数设备台数*每台设备每日开动班数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定员人数=14(二)劳动力余缺的审查劳动力保证程度的审查含义:指企业配备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满足生产需要的程度。数量保证程度审查审查是否有超编或缺额的情况。质量保证程度审查审查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关键工种,如技术人员是否充分发挥作用。15例8-2表中表明,8月份缺电焊工时282工时,1名电焊工全月可156工时,即少1.8名电焊工。建议:已有工人加班部分产品请外厂加工动手培训已有员工外聘2名员工16(三)劳动力素质的审查包括职工职业道德,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的审查,职工健康水平的审查,学习、培训计划完成情况的审查。如何评价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7(四)劳动力流动性的审查考核劳动力流动情况,反映职工增减变化的指标有:录用率、离职率、流转率(流转强度)、替代率(替代强度)和流动性系数,还需审查劳动力流动的原因。经济系教师2014年录用率=5/38=13.16%离职率=3/38=7.89%流转率=(5+3)/38=21.05%某时期离职职工人数该时期全部职工平均在册人数离职率=*100%某时期新录用职工+离职职工人数该时期全部职工平均在册人数流转率=*100%某时期新录用职工人数该时期全部职工平均在册人数录用率=*100%18(四)劳动力流动性的审查劳动力流动原因分析:正常流动:生产规模扩大或缩小、生产方向改变、生产工艺改革、引进技术人员、招聘职工、调出专业不对口或多余技术人员、支援兄弟单位、职工退休离休等不正常流动:发生工伤事故、触犯刑法或违法劳动纪律被开除、职工辞职及因以上原因引起重新补充劳动力而增加的职工。19二、工作时间利用情况的审查从三方面审查工作时间的利用情况:工作日的利用情况(出勤率、出勤工作利用率)工时的利用情况(作业率)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影响因素)第二节人力资源利用效益审计20三、劳动生产率的审查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时间内的生产能力,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它反映了劳动者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劳动生产率审查的任务就是要查明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动程度和发生变动的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挖掘提高劳动生产率潜力的措施和建议。21劳动生产率的性质反映了劳动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劳动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产品,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22(三)劳动生产率的审查内容1.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审查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劳动生产率指标有哪些?23(一)反映劳动生产率指标劳动成果(总产值)劳动耗费(工时/人数)产值劳动生产率=*100%劳动成果(实物数量)劳动耗费(工时/人数)实物劳动生产率=*100%劳动成果(总产值)劳动耗费(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100%劳动成果(总产值)劳动耗费(生产工人平均人数人数)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100%24(三)劳动生产率的审查内容2.分析影响劳动生产计划完成的各种因素及原因,寻求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职工比例(劳动力结构)25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是每个生产工人在一年内生产的平均产值。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全年平均工作日总数每小时平均产值每日平均工作小时数26(三)劳动生产率的审查内容3.将本期劳动生产率与上期或同类企业的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差距的原因。全员劳动生产率比计划降低的原因例8-8例8-927(四)劳动生产率审计案例分析。练习:某企业2012年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为4000人,与计划相同,经过查实,有常年参加劳动的临时工100人未计入在内。总产值计划4800万元,实际完成4875万元。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分析完成情况。28指标名称计划数实际数变动%(1)全部职工人数4000人4100人2.5%(2)总产值(万元)480048751.56%(3)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1200011890-1%从总产值看,该厂超额完成了1.56%,但是由于全部职工人数超过计划2.5%,使劳动生产率反而下降1%,这就是人数和总产值没有同步增加的结果。29一、固定资产组成和增减变动的审查(一)固定资产组成的审查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封存固定资产、土地结构的变化是否与生产业务发展相匹配;第三节固定资产利用效益审计30(二)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审查1、计算固定资产增长率,并与产值增长率比较,检查其原因。固定资产增长率反映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占期初固定资产的百分比。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该比率与产值增长率比较,关注两者是否属于同步增长。如果产值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说明新增固定资产未发挥充分作用,使用效率较低;31(三)从总体上审查固定资产的质量通过计算固定资产的更新率、退废率、磨损率和净值率等指标,借以研究固定资产总体的质量是否良好。32考虑更新周期的合理性。确定经济寿命的方法:年平均使用费法(最低的那年即为最佳周期)几种寿命?更新周期1234567维持费累计120026004200600080001040013400折旧费累计2000333440004500500054005400使用费32005934820010500130001580018800年平均使用费3200296727332625260026332685?33设备生产率分解二、生产设备利用情况审计1.设备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设备生产率=某时期产品产量(或定额工时)该时期使用某类设备平均数量啥时用产量?啥时用定额工时?设备生产率=每台设备开工时数×每台时产量时间利用能力利用34二、生产设备利用情况审计2.设备利用程度指标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在册设备总台数设备使用率=实际使用设备台数在册设备总台数完好设备利用率=实际使用设备台数完好设备台数35设备数量利用不足的原因由于生产工艺改变,造成原有设备不适应;盲目求全购置,闲置不用;生产任务不足;缺乏调试能力、操作技术或其他生产条件;全年大修或停工待料36三、审查设备使用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的潜力机器设备利用和产量的关系如下:总产量=生产设备的数量×每台设备开工时数×每台时产量与设备生产率有什么关系?设备生产率=总产量/生产设备的数量37二、原材料和能源利用审计(本部分不讲)评价指标:原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重量或数量利用率实际消耗的材料重量或数量能耗年增长率(接近或小于产值年增长率1为好)单项能耗=某种能源总耗量/产品产量综合能耗=各种能源总耗量(大卡)/产品产量第四节材料利用效益审计=能源弹性系数=38第五节资金使用效益审计一、资金利用效益的涵义资金利用效益:是占用一定量的资金,所产出有效成果的多少;或是为生产一定数量、质量的有用成果,所占用资金的多少。目前,我国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大,因此,对其进行资金使用效益审计很有必要。39一、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涵义资金利用效益审计,就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占用和来源,资金内部控制以及资金管理水平的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状况。40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略)资金综合利用效益审计(重点)流动资金周转审计(重点)资金占用管理审计二、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内容41二、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内容(一)审查资金内部控制度资金内控包括:物质采购储备量控制、生产配套和均衡性控制、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控制、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控制及在建专项工程控制等。42(二)资金综合利用效益审计(重点)资金综合利用效益:指企业单位全部资金的利用状况和总体效益水平。对它审查目的是从总体上找出企业单位资金利用薄弱环节,为实质性测试指出方向。企业总资产所占用的资金总额包括哪些?资金来源:债权人的权益投资者的权益资金占用: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所占用的资金43(二)资金综合利用效益审计(重点)审查资金利用综合效益应主要运用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