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3.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a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b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c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d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e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4.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A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B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6.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正确选择合理运用以及创造运用新的训练手段,都有助于预订训练任务的完成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7.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结构:基本结构:A动作特征:支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B动作构成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C动作过程:动作开始、动作进行、动作结束。8.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动作结构(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性)现代训练方法发展趋势:a现代训练方法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b宏观上,现代训练方法在科学的指导下正在以系统工程为依据,逐步完善模型话训练方法,并形成以模型化训练方法为先导的新的运动训练方法新体系。c微观上,现代训练方法正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运动训练方法的创新途径:1从专项训练实践中创新。2在不同层次的训练理论指导下创新。3从其它运动项目移植并创新。4受多学科知识的启示而创新。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操作程序:a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b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c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d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e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f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g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模式训练法结构: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模式训练法的特点:具有信息化特点、具体定量化特点。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教练员指导-训练模型、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检测信息-评定结果-调控信息-教练员指导。教练员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训练模式、训练手段控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控通道,运用评定结果了解运动员现实情况,修正训练计划的相应环节或教练员的指导方案,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运动员的训练结果科学地逼近训练模型指示的预定目标。10.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程序训练法基本结构: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程序训练法基本特点:1程序训练法具有系统化的特点。2程序训练法具有定性化的特点。3程序训练法具有程序化的特点。程序训练法应用过程:训练程序、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评定标准-教练员指导――训练程序、训练手段。在现代运动训练的过程中,程序训练法应用的精髓之处是:教练员通过正向控制通道,运用训练程序、训练手段控制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通过反馈调控通道,运用评定标准、检测手段了解运动员的现实情况,以便修正教练员的指导方案或根据训练程序指出的内容继续实施程序训练。经过如此多次闭环式的控制过程,使运动员的训练结果科学地逼近训练程序指示的预定目标。11.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运用分解训练法可集中精力完成专门的训练任务,加强主要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环节的训练,从而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益。单纯分解训练法:首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掌握各个部分或环节内容,再综合各部分进行整体学习。特点:分解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相对复杂;分解后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训练。顺序不必特别要求,便于教练员安排训练。递进分解训练法:需要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二部分;掌握后再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合成起来训练;掌握后两部分后,再训练第三部分;掌握后将三部分合起来训练。顺进分解训练法:需要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掌握后,再将三部分一起训练;如此步步前进,直至完整掌握技术或战术。特点: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程的顺序大体一致;后一步骤的练习内容包括前一部分的内容。逆进分解训练法:需将应用时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训练内容到最前一部分,如此进行直至掌握完整的技术或战术。特点: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合过程的顺序恰恰相反;多运用于最后一环节为关键环节的技术和战术的训练。1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运用完整训练法,便于运动员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或技术配合;保持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完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整练习法应用:可用于单一动作训练。多元动作训练,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13.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重复训练法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重复训练法类型:短时间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磷酸盐系统供能条件下的爆发力强、速度快的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的训练。例如:田径运动跨栏技术的分段或全程练习,排球运动单个扣球技术动作的练习或传(挡、推、截)球与扣(抽)球技术的组合动作的练习。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短(约在30秒内),负荷强度大,动作速度快,间歇时间充分,单一动作或组合动作的各个环节前后稳定。中时间重复训练法的应用: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如隔网性运动项群中多种技、战术串联技术动作的重复练习或强度适中的单一技术动作的重复练习,同场性运动项群中爆发力较强、速度较快的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或由此类技术为主所构成的组合技术动作的重复练习,格斗性运动项群中任何一种连续进行的格斗练习或以该类技术动作为主所构成的组合技术动作的练习,难美性运动项群中成套动作训练等都可采用该方法进行训练。中时间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应较长,通常为30秒-2分钟;练习时,负荷时间可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或负荷距离可略长于主项比赛距离;负荷强度应较大(负荷心率应在180次/分以上)并与负荷时间呈现负相关性。长时间重复训练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适用于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素质的训练工作。如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多种技、战术的串联练习、连续攻防的对抗练习、组合技术的重复练习以及一次负荷持续时间为2-5分钟的各种运动素质的练习等。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过程的负荷时间更长,通常在2-5分钟之间;技能主导类项群技术动作的练习种类较多。14.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作用: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配合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间歇训练法类型:高强性间歇训练法: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和耐力性运动项群的素质、技术的训练,同时适用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运动项群中的攻防技术或战术的练习。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190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一切需要这种混合系统供能能力和良好心脏功能的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及素质的训练工作。该方法的练习动作或是单一结构的动作练习,或是各种负荷强度不同的技术动作的组合练习,或是某种战术形式的组合练习,或是多种战术混合运用的配合练习。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100~300秒钟),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下的运动强度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适用于需要较高耐力素质的运动项群的训练工作。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运用此方法最多。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练习的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亦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系统为主。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耐力训练水平,教练员通常将发展性、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同持续训练方法结合应用,根据负荷强度的分级标准进行训练。15.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练习时,平均心率应在每分钟130-170次之间。持续训练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并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持续训练法作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持续训练法类型:短时间持续训练法: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广泛应用于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运动素质训练之中,也适用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中动作强度较高的素质、技术和战术的训练工作。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持续练习的负荷时间相对较短(约为5.10分钟),负荷强度相对较高,平均心率负荷指标控制在每分钟170次左右;练习动作可以单一亦可多元;练习动作的组合可以固定亦可变异;练习过程不中断。中时间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各个项目中多种技术的串联、攻防技术的局部对抗、整体配合战术或技术编排成套的技术或战术训练,以及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项群训练。实践中,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具有两种典型的练习形式,即匀速持续训练和变速持续训练。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技术动作可以单一亦可多元,平均强度不大,负荷时间相对更长,以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一组练习的持续负荷时间至少应为10分钟以上。负荷强度心率指标平均为每分160次左右。体能主导类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