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十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和历史命运(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滨州调研)从1849年到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农业税收入由77%下降到16%,而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则由23%上升到69%。影响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转为出超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解析:选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清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从1849年到1911年,中国对外贸易仍为入超,故C项错误;从1849年到1911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才出现材料中所述现象,故D项正确。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B.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近代中国的一些地区手工纺织业破产了,这一现象不会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外国商品畅销,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国货,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耕织结合,据材料可知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近代中国的一些地区手工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无关。3.(2018·合肥检测)“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解析:选C洋务运动思想落后,但实际行动却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强调的是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作用,故C项正确。4.有人针对洋务运动指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此人主要强调的是()A.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将败坏社会风气B.国家应加大工业投资以引导民营企业C.洋务运动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D.学好西方技术就能全面超越西方国家解析:选C此人认为“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即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必要的,与败坏社会风气无关,也没有提出引导民营企业,故A、B两项错误;“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洋务运动军事工业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超越西方国家的关键是人人“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发展实业,而不是学好西方技术,故D项错误。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以下对于洋务工业“是一种畸形物”的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侵略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D.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解析:选D其“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强调其垄断性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抑制作用,故D项正确。6.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D.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得出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故D项正确。7.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解析:选C从甲午战败,民间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没有体现;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影响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8.1916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39万,女工约有24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20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A.城市化进程加快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C.轻工业相对发达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解析:选C工人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缓急的指标和参考数,故A项错误;女工数量多与妇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里“显著”一词并无前后对比,故B项错误;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科技近代化还远未起步,女工所能从事的行业基本都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故C项正确;政府的鼓励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9.(2018·长春质检)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这一协议()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D.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解析:选B材料主旨是“联营协议”,与同行业的恶性竞争无关,故A项错误;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加强了联合,用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水泥公司产品应该主要是国内市场销售,与海外市场的扩大无关,故C项错误;国家的统制经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10.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抽样调查)》,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时间产业女工人数占总产业工人比例行业1920年16.7万40.5%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1930年37.4万46.4%1933年24.3万48.7%A.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B.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C.政府颁布多部法律,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就开始瓦解,A项错误;国民政府时期,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B项正确;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C项与史实不符;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D项错误。11.(2018·滨州调研)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对表格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地区年份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甘肃1942年9361704949631945年2622358221204200A.为了平衡近代民族工业布局B.国民政府优先发展西部战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D.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解析:选D1942~1945年属于抗战时期,表格反映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是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甘肃,上述省份位于中国的大西南、大西北,说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把大批工厂迁往抗战大后方的西南、西北,故D项正确。12.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解析:选A材料中国民政府将原本属于人民的敌伪产业收归国有,体现了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荣德生主张国民党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企业为国营企业,不属于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的结论,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1820年3737723506.31840年4128126686.51893年3367726687.91920年44377470010.61936年46136526311.41949年54167576510.6——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材料二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表格中各个时期城市化的指数比较归纳其发展特点。第二小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分析材料一、二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的条件、城市化的速度等方面综合归纳。答案:(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2)不同: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不同,中国城市化缓慢,西方城市化进程快。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济实体的独立运行,主要依据市场需要和价值规律的支配。洋务官僚缺乏近代经济知识,他们谈得最多的企业创办理由主要是两条:一是直接服务于洋务军工企业的需要;二是与洋人争利,基本都是从实用和政治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着眼于国计民生需要。这种从政治需要出发的作法常常掩盖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与要求。——摘自朱师君《中国近现代开放制度与经济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拟定一个观点,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经济规律。如果赞成,则主要论述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都是为了增强清政府统治能力的政治目的,由于其政治目的性,最终洋务运动以破产而告终。如果反对,则主要论述洋务运动中创办民用企业时所采取的股份制、不自觉地遵循了市场和经济规律,取得了一定成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观点一: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经济规律,此观点正确。说明:洋务运动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的情况下,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洋务运动中无论是军事企业还是民用企业,都是为了增强清政府的统治能力;民用企业中虽有些涉及了国计民生,但也是为了服务于军事企业或与洋人争利的政治目的;因而尽管洋务运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但并没有使中国完成近代化转型;由于其政治目的性,最终洋务运动以破产而告终。观点二:材料认为洋务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