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主要少数民族概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甘肃主要少数民族概况甘肃自古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过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8%,主要少数民族包括回、藏、东乡、保安、裕固、土、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回族甘肃自古就是回族的聚居地之一,回族也是甘肃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甘肃回族人口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甘肃回族人口已达109435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8.96%,比1953年增长69%。回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使用汉语、汉文,但仍保留了自己的习惯及宗教信仰。回族的衣着、饮食、婚丧嫁娶、节庆礼仪、风尚及禁忌等风俗习惯,大都与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回族男性一般戴白色或黑色、棕色无沿帽子,称礼拜帽或巴巴帽,女性戴丝绸制成的盖头;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在饮食上禁食猪肉、自死禽畜或非穆斯林宰杀的动物,对异形怪状、爪利锋锐的飞禽、兽类也在禁忌之列,喜爱饮茶;男女结婚时,选择主麻日举行婚礼,并请阿訇念尼卡。甘肃的回族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沿丝绸之路来华进行茶马互市而定居下来的中亚、西亚商人,一是元代戍边的回回军士以及贡使、商贾等。清初,甘肃回族已形成大片聚居区,现在甘肃回族的聚居区和散居地,是在清代中期以后逐渐形成的。因此,甘肃的回族以农耕牧养为其基本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擅长经商。他们经营的传统行业主要有:皮毛业、饮食服务业、手工业等。甘肃回族的民间艺术以花儿流传最广,河州砖雕,是临夏回族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创造。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甘肃是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地区。藏族1990年,甘肃有藏族366718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9.76%,比1953年增长了79%。甘肃的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沿地带,其东可达岷山山脉的高山河谷,西北可至祁连山北麓的山峪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县等地区。海拔一般在3000米左右,区域内有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长江支流白龙江等河流穿过。甘肃藏区为安多方言区,但在不同地区也有区别,甘南的夏河、碌曲、玛曲讲安多方言,卓尼讲卓尼方言,天祝讲华锐方言,但共同使用藏文。甘肃藏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和林业基地,高山牧场辽阔,林区树种繁茂,也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甘肃藏族的传统产业是畜牧业,藏区牲畜以绵羊、牦牛、犏牛为主,其次是马和山羊、甘肃藏区出产一种以草根为食的蕨麻猪,体型不大,肉瘦味美,是甘肃藏区特产之一。在一些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农牧兼营的农户较多。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其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都与藏传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肃藏族的服饰大致有两种类型,牧区为一类,半农半牧区为一类。目前,随着藏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类型的男女时装也逐渐受到藏族群众的喜爱,但每到节日和一些正式的场合,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服装。藏族以肉食、糌粑为主食,以酥油、乳酪、茶水为家常饮料。藏族女子到了结婚年龄,父母先行上头改妆,改妆后就可以自行物色称心如意的情侣。在藏区赘婿之风很普遍,招来的女婿和儿子在财产继承权上都有平等的权利。丧葬有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等。节日有两类:一类是民间节日,一类是宗教节日。民间节日中春节是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甘肃藏族的春节以汉族的正月初一为准。初一早晨各家均煨桑,佛龛前点燃酥油灯,男女老少着新装,互祝洛萨尔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其次是香浪节,每年到了盛夏季节,全家带上饮具、食品,上山入林,采花摘叶,饮酒唱歌,露宿数日方归。在天祝藏族自治县还举行华锐赛马大会。舟曲县有传统的采花节等地区性节日。宗教节日有毛兰节,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举行,各寺院对外开放,男女老少均可入寺,瞻仰膜拜。娘乃节,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十五为释迦牟尼诞生和涅般木的日子,信教僧俗群众少食、不说话、穿新装,前往寺院顶礼跪拜。藏族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主要形式有藏戏、民间故事传说、舞蹈、酥油花雕塑、木刻、绘画等。藏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藏医药以其独特的诊断、治疗和用药方式,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小型藏医院遍布西北各地、甘南有专门的藏医药研究所。东乡族东乡族原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近些年随着部分东乡族人西迁至新疆,而改变了这种地区界限。1990年甘肃有东乡族人311457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6.78%,比1953年增长了100%。东乡族因居住在临夏的东乡而得名。东乡族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基本上同回族相似,在语言上同蒙古语相似,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族以农为主,农作物有土豆、小麦、青稞、大麦等,经济作物有蚕豆、大麻、胡麻和油菜籽等。东乡族的服饰同回族大致相同。在婚姻上,一直保留着一种属于族外婚性质的习俗,在东乡族中,宗教系统即阿哈交及其观念相当浓厚,同属于一个阿哈交的男女之间,不能婚配,违者将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谴责。东乡族十分好客,有条件的家庭一般要用油香、尕鸡娃、全羊来款待宾客。待客食用尕鸡娃时将整鸡按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各按辈份吃相应的等级,其中以鸡尾最为尊贵,要由最尊贵、最年长或首席宾客享用。东乡族人非常喜爱花儿,不仅人人会唱,而且人人会编。民间传说和故事也很丰富,据调查,流传在民间的已基本定型的故事达1600多种,最著名的是一首叙事长诗《米拉尕黑》,这部长诗可以说,也可以唱,很为东乡人所喜爱。土族甘肃的土族主要散居于天祝藏族自治县、积石山县和卓尼县等地。1990年甘肃有土族人口2123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14%,比1953年增长了299%。甘肃的土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土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老年人与青壮年人之间、已婚与未婚者之间,在服饰的色彩、款式方面均有区别。土族自称蒙古尔、蒙古尔勒、察汗蒙古,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语族,词汇中有一半左右与蒙古语一些方言相同或相似。土族的饮食以青稞、小麦、薯类为主,喜喝奶茶、吃酥油炒面。逢年过节做不同的馍来待客,如遇贵客,桌上摆一个西买日(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盒),端上木盘大的肥肉,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土族婚礼仪式十分有趣,男方娶亲时,女方村庄的妇女们故意不让开门,并向娶亲人泼水,娶亲人要同她们对唱后,才得进门。土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文学艺术有民歌、叙事诗、神话、传说、寓言、格言等。裕固族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80%以上聚居在河西走廊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1990年,全省有裕固族人口1180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64%,比1953年增长了206%。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西拉玉固儿,1953年,经群众协商讨论,取与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作为民族的名称。居住在肃南县西部的使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裕固语;住在东部的使用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裕固语;住在酒泉黄泥堡和肃南双海地区的使用汉语。裕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裕固族以畜牧业为主,酒泉的黄泥堡乡则为纯农业区。裕固族最初信奉萨满教,其先民回鹘人西迁至甘州一带后,由于佛教兴起,开始信奉佛教,到了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成为裕固族主要信仰的宗教。裕固族的服饰也很有民族特色,男女均着高领长袍,妇女外套坎肩,男子穿高统皮靴,女子穿长布靴。已婚与未婚妇女的区别主要在头饰和发式方面。裕固族的饮食以酥油、糌粑、乳制品为主,一日三茶一饭。裕固族还保留着浓厚的崇拜祖先的习俗,逢年过节时各家携带珍馐,诸如抓肉、炸果子、包子等到山林或原野中祭祀,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裕固族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包括历史传说、故事、谚语和歌谣。保安族保安族也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一个民族。保安族原居青海省同仁县境内隆务河两岸的保安三庄,清代同治年间,被迫迁入甘肃,在今积石山县的大河家、刘集一带定居下来。现在他们居住的大墩、甘河滩、梅坡仍被习惯地称为保安三庄,故称保安人。1990年,甘肃有保安族人口11069人,比1953年增长了124%,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6%。保安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东乡、土族语言比较接近。由于和周围汉族、回族长期交往,保安语中汉语借词较多,保安族没有文字。保安族以农为主,打制腰刀是保安族的一项重要手工业;服饰、饮食与回族、东乡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大致相同。文学艺术以口头文学为主,目前整理出来的有20多篇,保安族花儿以保安会为主调,辅之以其他调会,是河州花儿中的一枝奇葩。蒙古族甘肃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1990年有人口8354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45%,比1953年增长了169%。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卫拉特方言。甘肃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畜群以牛、羊为主,马和骆驼次之。服饰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蒙古族相同。饮食以茶、肉、奶为主,辅之以粮、菜等,喜欢饮酒,用马奶、山羊奶、骆驼奶酿成的酒,是蒙古族的日常饮料;主要节日是春节,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节日;民族文化以音乐、诗歌最有特色,文学艺术形式多样,有好力宝(民间流传很广的演唱形式)、谜语、谚语、故事、神话、传说、说书等。撒拉族甘肃撒拉族来自青海,主要居住在积石山县,1990年有人口673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36%,比1953年增长了155%。撒拉族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古斯语支。由于长期与汉、藏、回各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词汇,很多人兼通汉语。撒拉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手工、商贩等活动也较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在风俗习惯、婚丧嫁娶、服饰上大致与甘肃其他几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撒拉族口头文学非常丰富,经甘青两省文艺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共同整理、搜集的传说、故事、民歌等已达200多种。哈萨克族甘肃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阿克塞县境内,1990年有人口3143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17%,比1953年增长了80%。哈萨克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哈萨克族使用三种文字,一种是根据自己的语言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一种是本世纪初新创造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另一种为以斯拉夫文为基础的哈萨克文。现在主要使用第一种文字。哈萨克族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主要饲养羊、马和骆驼等。信仰伊斯兰教,服饰美观、独特,哈萨克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婚礼、各种节日等庆典中,常常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等体育活动。节日分两种:一种是伊斯兰教的节日,另一种是民间节日,有达罕礼、猎礼、骑马庆典礼等。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和民间工艺,文学形式有快板、鼓词、对唱、寓言、神话、史诗等。民间工艺主要体现在服饰、帐篷及生产工具方面。满族满族在甘肃没有集中聚居地,主要散居在兰州、武威、永登、天水等县、市,满族是18世纪前后以屯军的形式来到甘肃的,本世纪60-7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北建设,又有大批满族工人、知识分子来到甘肃,使甘肃的满族人口大增,1990年有人口16723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9%。甘肃省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甘肃少数民族民族分布也基本呈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分布的特点。研究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不仅有助于了解甘肃少数民族人口历史演变的规律,而且有利于今后研究甘肃少数民族人口现象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