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历史渊源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7000千年前。满族在汉朝时称为挹娄;魏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期称为靺鞨;宋朝、元朝及明时期称其为女真。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汉、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故官方正式将满洲族改称为“满族”。满族在中国建立的政权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灭辽、灭北宋。共经历9位帝王。金国是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其全盛时代的统治范围为: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流域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建立了统一全国的大清国,确定了今天中国的领土范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主义政权。满族在中国建立的政权: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溥仪,为宣统,在位3年共268年,历十帝,满族,爱新觉罗氏民族分布: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形成大分散中有小聚居的特点。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满族总人口为1068.23万人,其中:男性554.78万人,女性513.45万人;目前人口数在逐步增加,平均年增长率0.79%。在满族人口中,城镇人口有376.54万人,占总人口的35.25%;乡村人口691.69万人,占总人口的64.75%。语言文字满文是由契丹字和汉字演变而来,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和黑龙江省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康、乾盛世,满族上层社会书法家以群体规模登上文坛。后经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至今,满族书法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文化的一部分,长盛不衰。满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满族村,建立了全国第一所满语学校(政府建立)哈尔滨阿城区的公办学校组建了满文中专黑龙江大学也建立了满文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成立了满通古斯语言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满族文化交流协会。拯救推广满语满文满族历史上的八大姓是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络氏、祁佳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到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人都冠以汉字姓了。现代满族的姓氏从历史上的八大姓基本冠以汉字姓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这些现代姓氏有的取原来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字为姓。也有将原来姓氏译意为汉字取姓的,皇族爱新觉罗氏改姓金,就是因为因“爱新”在满语中是金子之意。“叶赫那拉”改为“钱”也是同样的道理。现代满族姓氏的转变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钱杏贞民族服饰为适应寒冷的气候,满族先民选择保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现在的旗袍。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传统服饰旗头“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戴上旗头,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旗鞋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称“旗鞋”或通称“高底鞋”。“高底鞋”主要又分两种,一种叫“花盆底”鞋;另一种叫“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满族民居“口袋房,万字炕”,形象地描述出了满族人居室的主要特点。满族人的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房门开在东侧或次东间,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称作“口袋房”。便于聚暖。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字型大土坯炕,叫做“万字炕”。满族民居的烟囱没有修在屋顶上,而是“烟囱坐在地面上”,烟囱修在房屋的一侧,有孔道与火炕相通。烟囱坐在地面上,不仅可以延长室内烟道的长度,提高供暖的效力,而且满族人的烟囱,过火量较大,烟囱为宽大的台柱形,修在地面上比较适宜。庭院里东南迎大门处立了一根杆子,叫“索伦杆”,这是满族习俗,每户人家都要在这里置一神杆。杆子的顶部包着一块红布,有时会放一锡制或木制的斗子。杆顶下约一尺左右横置一短杆。神杆根部放三块石头,称为“神石”。有些古老的满族民居,还会在神杆后筑影壁,影壁墙头装饰雨搭。满族人喜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同时也喜欢吃甜食、酸菜、猪油,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满族的饮食习惯满族的副食品中以猪肉为主,兼吃牛肉和野生动物,其它牲畜一般是活不杀、死不吃。忌吃狗肉白肉血肠萨其玛(金丝糕,蛋条糕)满族每逢年节喜庆之日,必吃大锅炖肉。将猪宰杀后,剥皮去头,取出内脏,然后将其卸成若干块,放入大锅中猛煮,不加如其他东西。煮熟之后,用盆或大碗满满盛上围坐在一块吃大锅炖肉满族特色饮食八碟八碗“八碟八碗”都不是固定的八个菜。“八碟”是四个凉菜四个热菜,“八碗”是四个荤菜四个素菜。“八碟八碗”的菜品也在与时俱进,厨师会根据季节进行选择。八碟——四热炒笨鸡蛋白肉蘸酱炒木耳炒大叶芹八碟——四冷刺嫩芽蘸酱大丰收皮冻干肠面肠拼八碗——四素菌汤素烩汤冻豆腐海带汤荠荠菜土豆汤八碗——四荤牛肉萝卜川白肉血肠大碗肉炖豆角.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传统节日挂旗过年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满族三大怪一、大姑娘叼烟袋,二、窗户纸糊在外,三、养活孩子吊起来过去满族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渔猎生活,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会遇见蛇蝎蚊虫。吸旱烟不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是因为东北的冬天经常下大雪,窗户的木格子里经常会有一些雪的残留,等到了暖和的时候雪就会化掉,这样如果窗户纸糊在里面就很容易破,聪明的东北人于是就把油纸糊到窗户外面,这样就不用担心雨雪会把窗户纸弄烂了。窗户纸糊在外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适应马背上的生活,于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到悠车里,所以在东北养活的孩子都是吊起来。养活孩子吊起来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