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2.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3.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6.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画报)。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9.(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10.(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2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22、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二、判断题(×)1、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2、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3、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4、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5、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6、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7、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8、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10、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11.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12.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13.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1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15.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16.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17.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18、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一般不需要孩子创新。(×)19.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22.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23.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2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2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26.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27.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2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29.学前儿童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30.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肺和气即发音所需的动力部分、发音器官和共鸣腔系统。(×)31.出生21天一5个月的婴儿,有大量“玩弄”声音的现象,此阶段为非自控音阶段。(×)32.儿童早期语音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单音发声阶段音节发声阶段和前词语发声阶段。(√)33.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34.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35.复述是发展幼儿独自语言的一种教育方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36.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37.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38.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几种形式。(√)3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40.他人评价法客观性强、可信度较高,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所以应频繁进行。(×)4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42.分析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和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三、问答题1.什么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3.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3)1岁半至2岁阶段: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4.“视听说做结合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辅助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2)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3)教师的提问具有开放性。总之,运用视、听、讲、做结合法让幼儿学习语言,可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认知发展。5.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1)前即书阅读经验。(2)前识字经验。(3)前书写经验。①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②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③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6.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彰。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元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7.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哪些方面?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问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1)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4)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