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档案事业史】一.原始记事的形式(传说记事实物记事图画记事)(作用:保存传递备忘信约凭证)二.档案产生的条件1.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文明的诞生和国家的诞生是同步的)2.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商朝☆神权政治一.商朝的宗教官员又称神职官员,是殷代最显赫的执政官员。这类人后世称为史官,也是商朝掌管档案工作的官员。二.巫和史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巫侧重占卜,史侧重记事三.甲骨文书形成过程取材整治凿钻灼兆刻辞四.甲骨档案的内容1.占卜刻辞(卜辞)2.卜事刻辞(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3.记事刻辞(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4.表谱刻辞(干支表祀谱家谱)以上四类甲骨刻辞的内容是商王朝统治活动的原始记录,比较确切而详细地反映了商朝国家活动,社会生产及其阶级关系。五.甲骨档案的存贮1.集中保管(在宗庙里)2.大体上有朝代可循3.有集中归档的做法4.有初步的整理方法5.有专门经管人员商朝甲骨档案的保管工作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六.商朝应有简册档案,而且是重要的公文档案。☆西周☆一.西周中央政府部门1.卿士寮为军事司法部门,要保管本职任内形成的各种档案。2.太史寮(西周史官)起草文书保管典籍记载史事掌管天文,历法,祭祀,教育等事务。西周史官比殷代史官地位有所下降,但还是周王朝中职权显赫的重要官职。(大史小史掌王朝全局档案,内史掌王朝中央档案,御史掌王世档案,外史掌地方档案)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奠定于西周。二.史官身份1.重要执政官员2.档案保管者3.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知识中枢)4.历史记录者5.贵族子弟老师三.除太史寮外,王室事务总管的“冢宰”也掌管王室档案,周公曾任此职。六官皆总属于冢宰,在冢宰下主管档案事务的是宰夫司会司书等官员。四.西周进行分封的同时,把先进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推行到各诸侯国。地方也建立有相应的档案工作和丁籍收藏制度。五.西周王朝文书书写材料西周政府文书简称简牍和简策1.简,狭长的竹片和木片(简与策用于国家重大政事,书写典籍)2.牍,方形的木片(用于一般公文书)3.策(册),若干简片编在一起六.西周王朝主要文书种类。1.王命文书(诰誓命)(诰和命:是王和诸侯为赏赐任命和训诫臣数之用,誓:用于对军旅的告诫)2.各级官府政务文书(版图:记载王朝是领土和人口的重要材料,盟约:盟书和约剂的统称,人事文书,邢律)3.谱牒(周王室和贵族的世系记载)4.史官对统治者及国政大事的记注七.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1.登于天府天府(宗庙收藏机构)是西周王朝宝存重要档案☆正本☆的处所。“祖庙之收藏”包括王室权利象征的镇国宝器,王室权利凭证的文书典册。这些档案的正本均需上呈天府以祭告神灵被神祖考察,祈求庇佑赐福;其作为统治者处理正事,稽查官员,统治臣民的凭证和依据,直接维护了周统治者的利益。2.制作副本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这类副本由各类文书的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保存。3.藏于金匮金匮:用金属封缄的匣子西周王朝重要档案是藏于金匮的八.西周金文档案,青铜器铭文1.第一阶段自青铜器铭刻出现到西周早期为铭文初起阶段。器物特点,花纹复杂,气魄宏伟,艺术性强,文字少2.第二阶段随着青铜器的发展,铭文起了变化。是铭文的发展阶段,特点,字数增多,记事范围广泛。(从这一阶段开始称为金文档案。)3.第三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为铭文终结时期。特点书史性质逐渐消失,铭文变成了一种纹饰。4.金文档案产生原因:政治经济的必然,重要事件需要物件长期保存和纪念。5.毛公鼎(铭文最长),史墙盘(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利簋铭(发现西周最早)☆春秋战国☆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造成档案的散失与破坏。旧势力权利凭证的档案在政治斗争中不断被毁弃。阶级斗争也导致档案被销毁。二.新文书档案产生1.刑书(律法档案)这时期的刑书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2.计书(赋税档案)与版图作用相似3.盟书(在西周就已产生,是维系王和诸侯国关系的重要档案。)4.玺书(用印文书)5.符、节(用于传达命令和征调兵将的凭证文书)6.移书(遗书)各国之间的公务往来文书。7.上书(臣下向君王陈述政治见解和主张的文书。)8.檄文(用于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9.券(反映借贷关系的凭证,又称债券)三.新的文书制度1.出现文书用印制度。印章称为“玺”始于西周,至春秋后期才开始印封文书。2.文书的拟制有很大进步。文书要经过拟制修饰润色三道手续。四.档案官员的变化随着神权的下降封建君权的确立,文书档案工作逐渐由传统史官任内分离出来。为一批专掌文书档案的官员所掌理。由奴隶社会的高级执政官员所主管,退居为专掌记注和典守档案的专职官员所主掌。是世卿制度瓦解官僚制度产生天道观念变化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职官分工的历史进步。五.档案的利用1.档案的流失为士的需要提供了利用的可能。2.学在官府→学下私人3.孔子收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4.《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的汇编。5.《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秦朝☆一.秦朝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地方设郡县二.秦的文书档案制度(在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制定的)秦为封建专制官僚制度的初创者,建立了一套尊君抑臣并注重政务效能的文书档案制度(君臣专用文书是秦首创)1.皇帝专用文书制:皇帝颁布重大制度时的命令性文书,也用于诰谕和何责让官吏诏:皇帝颁布命令的文书2.臣僚专用文书奏:臣僚向皇帝进言陈事的文书议:群臣讨论未决政事的文书3.专门文书档案:律法、户籍、舆图等三.秦的文书体式的制定1.抬头制度(文中有需要表示尊敬的字样,要回行顶格书写)2.避讳制度(在文书书写中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3.皇帝的玺印制度(皇帝印称“玺”,其他人为“印or章”4.文书用语(群臣对皇帝称“陛下”等)四.秦朝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注重封建政务效率五.秦注重律法档案的保管1.秦律法档案,出了正本外还有副本多份,其中一份收藏在殿中的中央禁室,封以禁印不准私启,由少府派遣尚书专司管理,随时准备皇帝审阅,中央政府丞相和御史大夫公府都各保有副本。2.档案库保管有严格规定(不准带火进入、有人值夜看守等)六.秦“以法为教”“以法治国”“以吏为师”1.秦制定了以律法档案为教育内容的制度2.秦以法为教,决定了其重吏轻儒的统治政策,焚书坑儒七.石刻档案的兴起1.铁制品的发展2.比青铜器更好保存3.取材容易4.可刻字数增多八.石刻档案的内容1.公犊刻石:皇帝或地方需要百姓周知的告示一般都以刻石公布(公务文书性质)2.记事刻石:歌功颂德、颁布宪令、外交征伐等重大事件。(原始记事性质)九.秦不注重史官记注(不符合专制独裁统治),焚烧六国典籍☆两汉☆一.官员选拔方式1.察举制2.考试3.由主官自行辟除二.汉代重视知识分子改造政权的作用,重视儒生,儒家学说独裁。三.汉代的文书档案官吏少数地位高;多数沦为具体掌管文书档案的官吏,作用&地位下降,逐渐从官员群体分离,成为不入流的胥吏四.汉代文书档案种类1.皇帝用文书策书(册书):皇帝用来册封或罢免诸侯、大臣的王命文书,一般写在两片相连的竹简上。戒书:皇帝教诲训诫地方军政长官的文书。对京外各官的诏谕也用戒书。、2.群臣上呈皇帝的公务文书章(谢章):臣僚感谢君主的恩赐、封赏表:官员向皇帝陈述事情疏(上疏):官员对政事的建议、弹劾官员,特点为分条陈述驳议:臣向皇帝陈述不同意见状:臣向皇帝分条陈事书:官吏向皇帝报告情况★封事:密封的奏章(防止事情泄露)铁券:皇帝给臣授予优遇和免罪特权的凭证文书,由“丹书”演变而来露布:不缄封的文书、古代用称捷报紧急文书3.各级官府下行文令:命令性教:诰谕性敕:官员向下属发出的文书4.各级官府的平行文移文、檄移、品约5.证明身份的文书符、传过所:发给官吏、平民外出办公私事务的证明文书棨:身份较高者持有的证明文书繻:丝织品制成的证明文书,身份高者持有6.专门档案在内容和数量上有发展五.文书处理1.下行文书处理(起草、判行、邮递、执行)2.对上行文的处理已相当制度化六.文书邮递制度1.汉代负责文书及书信邮递的机构是设于全国各地的亭,公文书信也可由亭直接传送官府,故称“邮亭”2.驿马、驿使、驿路(以首都为中心向四面放射、道路宽广可通车马、有植树。3.安全措施:有封泥盖章、注明发信人物时间;有严格收发手续;有严明的纪律和检查程序。七.汉统治者注重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秦的经验),大量收集档案八.汉对档案的保管(建立藏书之所)1.石渠阁:由萧何建造,收集秦朝的图籍档案,在阁周围以磨制石块筑成渠,引水围绕四周保护。2.兰台: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位于宫中,隶属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兰台典藏档案最初为检查弹劾百官之用,故后世有御史台称为兰台。)3.东观:东汉王朝收贮档案典籍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是当时收藏档案典籍最集中的处所,成为汉代文化学术活动和作者荟萃之地)4.汉代档案处了部分集中以外,其他都是分属各衙署部门保管。九.汉对档案的利用1.对施政的利用查考(前人档案借鉴经验分封参考论功行赏褒奖依据等)2.编撰史书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传说黄帝至汉武帝前后三千年历史。(通史)班固《汉书》专撰西汉一代(断代史初创)4.当时档案利用的范围十分狭窄,可见封建专制制度下档案利用工作上的御用性和封锁性十分明显。十.近代出土的汉历史档案1.汉代简策档案2.缣帛档案3.汉代帛地图☆魏晋☆一.魏晋社会动荡导致档案工作的变动1.形成三省制(中书省始设于魏晋),建立了中央文书档案工作的系统。2.档案人员增多3.各国重视档案典籍的收藏4.社会动乱对各国档案造成破坏二.魏晋文书制成材料的变革1.东汉蔡伦造纸术,纸代替简牍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书写材料2.黄纸:黄蘖树皮的汁液做染料浸染而成,黄色象征尊贵,只有皇帝颁下的文书才能使用三.魏晋文书档案工作制度的变革1.文书的装订形式普遍采用“卷轴式”2.随着纸张的使用,用印制度也有了变化3.文书处理程序更严密健全四.魏晋文书档案的名称种类1.诏敕文书(诏、制、策、戒敕),皇太子颁下的文书称“令书”2.上奏文书(沿袭汉的章、奏、表、笺、状、疏、驳议、封事、露布等,又新增“启、贺表”3.官府行移文书(各国官府不同,关系复杂种类繁多)4.官府上行文(牒、详、签、关、解等)5.平行文(移、刺、牒)6.专门文书(户籍、计帐、诉状等)五.魏晋谱牒档案兴盛六.魏晋利用档案编史修志1.各国重视利用档案修史(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手段,总结借鉴经验,争取民心),因此各国重视对国家大事的记录和对档案的收集保管。2.私家修史盛行(魏晋频繁的战争导致大量档案流散社会,为档案的广泛利用提供了条件)《后汉史》《三国史》《晋史》,陈寿《三国志》,王沈《魏书》……☆隋唐☆一.三省分权制(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1.中书省下设的文书档案官员:中书舍人:侍奉进奏、参议表章起居舍人:记录皇帝的言论、起居、上呈奏章、下发诏令等右补阙: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事封事2.符宝郎: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3.翰林院:除三省外的文书档案工作机构,做为皇帝顾问,从朝官中选人4.宦官机构5.六部:各项事务的执行机构二.文书档案“官”“吏”分离(隋以后)1.高级文书档案官员(官):地位高,能参政议政2.一般文档工作人员(吏):地位低3.分离原因:随着制度的发展变化,国家机构的完备和职官分工的发展文书档案数量增多,分工愈益专职化4.“记注”和“典守”职掌的分离。三.高级文档官员的选拔任用途径1.科举考试2.名士征召3.低级提拔(定期考课,合格)4.父祖门荫5.任用宦官四.文书档案名称1.下行文:(制、敕、册,皇帝专用)、令、教、符2.上行文:表、状、启、辞、牒3.平行文:关、刺、移五.唐朝专门档案1.记注档案:记载封建统治者言行的文字材料2.起居注:古代记载帝王言行的册籍3.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4.甲历档案:官员人事档案5.赋役档案:即手实(户基本)、计帐(第二年的预算)6.舆图:地图六.文书档案工作制度1.“四禁”制度:禁止泄露、稽缓、违失、忘误2.用纸制度:不同纸的种类给不同种类文书使用(黄纸给中书舍人起草诏令文书,白麻纸给翰林学士起草文书等)3.贴黄制度(唐代首创):公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