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2.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大烈度。它是由地震部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最分析给定的,对一个地区地震危险性作出的概略估计,作为工程抗震的一般依据。3.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4.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5.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6.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7.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8.RQD:岩石质量指标,RQD值越大,说明岩石性质越好。9.岩溶: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亦称喀斯特。10.渗透稳定性:是指在渗流水作用下,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危及岩土体的稳定。11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12.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引用)13.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修建水库工程,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14.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15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16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17振动液化: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18卓越周期: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19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增强的溶蚀效应叫做混合溶蚀效应。21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运动称为崩塌。22.斜坡变形破坏: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体、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下的快速运动;斜坡破坏的型式只要有崩塌和滑坡。二、填空题: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地震断层(粘滑型)和蠕变断层(蠕滑型)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模型模拟实验法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4.渗透变形的基本形式有管涌流土5.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可分为牵引式,推动式和混合式三种。7.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对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岩土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问题、地下洞室稳定性问题。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8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它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历时短暂,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存和工农业建设的一种地质灾害。3.震级:是衡量能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大小所决定。烈度:最大烈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4.地上悬河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河水中携带有大量的敏感土粒子(抗震设计0.25-0.01mm);河水中有敏感水流(时间平均流速小于0.7m/s);泛滥的面积河流具有足够广阔可能被三、是非判断4678错1.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dui)2.同一烈度震害区,对于同一建筑来说,以土层为地基的建筑一定比以基岩为地基的建筑损害程度大。3.砂土相对密度愈低,愈易产生地震液化。4.斜坡形成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false)5.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7.水库蓄水前,只要河间地块存在分水岭,蓄水后就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渗漏。8.潜在正断层应力场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最小。三、是非判断(全错)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二、判断题(145810错1.把一类以突然错动并产生地震的活动断层称为蠕滑断层。2.地震震动破坏静力分析法是考虑由地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3.地震震动时间越长、饱和砂层越厚埋深越浅,越易产生震动液化。4.边坡破高越大、坡度越小,越容易在坡顶面及坡脚处产生应力集中区。5.滑坡后部陡倾,前部缓倾滑坡,容易产生牵引式滑动。6.深层岩溶是原来在地表附近形成的岩溶由于地壳下降运动而埋藏到地下深部的。7.有可能产生渗透变形的土体,其细粒含量越高、土的粒度越均一,越容易产生流土。8.两种不同溶液的水相混合后,溶蚀作用有所减小。9.按以往震例来看,应变积累速率较高地区,透水性好的坚硬岩体库盆、库水深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水库地震。10.斜坡变形一般可以分为卸荷回弹,局部破裂、崩塌弯曲倾倒等形式。五、论述题1、研究岩溶渗漏问题应查明哪些条件?(1)收集已有资料;(2)查明岩溶系统;(3)物探工作,勘测地下岩溶公布规律,查明岩溶系统,寻求渗漏通道;(4)钻探工作,查明渗漏通道;(5)试验:连通试验、渗透实验、压水实验、抽水实验;⑹抗探工作,包括平硐等。2.识别活断层在地质、地貌方面有哪些标志?(1)地质方面: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2)地貌方面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①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②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1)岩土类型及性质软土>硬土,土体>基岩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2)地质构造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3)地形地貌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4.简述新构造运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地壳运动的性质、幅度、速度和波及范围,控制着水循环交替条件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控制着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速度、空间分布及岩溶作用的变化趋势。新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1)上升期: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地下水位逐渐下降,侧向岩溶不发育,规模小而少见,分带现象明显,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2)平稳期:侵蚀基准面相对稳定,溶蚀作用充分进行,分带现象明显,侧向岩溶规模大,岩溶地貌较明显典型。(3)下降期:常形成覆盖型岩溶,地下水循环条件变差,岩溶作用受到抑制或停止。从更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来看:(1)间歇性上升:上升→稳定→再上升→再稳定,形成水平溶洞成层分布,高程与阶地相对应。(2)振荡升降:岩溶作用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反复进行,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水平溶洞规模不大,而且成层性不明显。(3)间歇性下降:下降-稳定-再下降-再稳定,岩溶多被埋于地下,规模不大,但具成层性,洞穴中有松散物充填。从层状洞穴的分布情况及充填物的性质,可查明岩溶发育特点及形成的相对时间。4.某县城后山斜坡上,坡顶出现裂缝和滚石掉块;坡下建筑物局部被砸坏,应如何处置?a.加强监测;组织搬迁;锚固;削坡减重;坡脚压重等。滑坡对公路安全有影响,应尽量避开;斜坡的稳定性问题;滑坡属于推动式.施工时应避免开挖坡脚;设置抗滑桩和挡土墙;削坡减重;设计排水系统.2.地震砂土液化的机理。(P51)地震时饱水砂土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和丧失。3.什么是岩溶混合溶蚀效应?对岩溶发育有何影响?两种分别已经饱和的溶液,不再具有溶蚀能力;但这两种溶液混合以后,可以重新具有溶蚀能力。所以断裂带或节理裂隙汇合点岩溶特别发育,河谷侧向常能形成大型水平岩溶带.4.泥石流的形成条件:(P63)(1).地形条件。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2).地质因素。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及数量多少取决于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它们以不同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3).气候水文因素气候水文因素与泥石流形成关系极为密切,既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松散碎屑物质,又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水体成分和水动力条件,而且还往往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工程地质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工程地质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等。2、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它们属力学范畴的分支。3、滑坡的治理方法有那些?(P63)抗滑支挡工程(挡墙、抗滑桩、锚杆、锚索、支撑)、排水工程、削坡减荷、防冲护坡、土质改良(改善岩土性质)、防御绕避等。4.水对岩土体稳定性有何影响:(可以结合P59水的作用对斜坡稳定性影响)(1)降低岩土体强度性能(2)静水压力(3)动水压力(4)孔隙水压力抵消有效应力(5)地表水的冲刷、侵蚀作用(6)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病害、地基失稳(岩溶塌陷、地震)8液化、岩土的胀缩、土体盐渍化、黄土湿陷等)。5.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1)可溶性岩石(2)溶蚀性水溶液(3)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地质因素:断层、褶皱、岩性组合,气象因素:降水、气温,地形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1、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的步骤及研究内容。(1)收集已有资料(2)现场工程地质勘察(3)原位测试(4)室内实验(5)计算模拟研究(6)工程地质制图成果(7)工程地质报告3.岩土体稳定性分析刚体极限平衡法的思路(1)可能破坏岩土体的几何边界条件分析(2)受力条件分析(3)确定计算参数(4)计算稳定性系数(5)确定安全系数进行稳定性评价2、什么是斜坡的变形与破坏,试论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斜坡形成过程中,由于应力状态的变化,斜坡岩土体将发生不同方式、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的变形,并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破坏。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土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破坏面时的变动。而在贯通性破坏面形成之前,斜坡岩体的变形与局部破裂,称为斜坡变形。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体,称为变形体。被贯通性破坏面分割的斜坡岩体,可以多种运动方式失稳破坏,如滑落、崩落等。破坏后的滑落体(滑坡)或崩落体等被不同程度地解体。但在特定的自身或环境条件下,它们还可继续运动,演化或转化为其他运动方式,称为破坏体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