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火复习资料1.森林火灾: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中自由蔓延和扩展,达到一定的面积,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地起火。2.森林防火:指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和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一系列的行政和群众性的工作和措施。这个工作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森林火灾的预防,二是森林火灾的扑救。与森林消防是同义词。3.火灾级别:(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森林火情:当林火发生后,火灾情况不详时。受害森林面积=森林过火面积。总过火面积=火场面积=森林过火面积+其它林地和草地的过火面积。4.火灾属性:森林火灾既属于自然灾害又属于人为灾害5.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发生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森林火灾,又称“5.6”大火。“5.6”大火死亡213人,烧伤226人;火场面积133万ha,其中过火林地面积114万ha;6.世界森林火灾对策:㈠北欧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北欧的森林以人工林为主,经营年代长,经营水平高。对森林火灾的防治主要采取“绿色防火工程”和地面道路工程措施。㈡北美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㈢澳大利亚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7.绿色防火工程:又叫“生物防火工程”、“营林防火工程”。(BiologicalFire-prevention)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上的差异,结合林业生产措施;通过营林、造林、补植、引种,营造防火林带等措施,减少林内易燃可燃物的积累,调节林分组成和结构,改变火环境,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增强林分的抗火性和阻火能力,减少林火的发生和阻隔或抑制林火的蔓延。8.绿色防火工程特点:(1)有效性(2)持久性:利用树木及其组成的林分自身难燃性防治火灾,一旦具有防火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时间就能持续很长。(3)经济性: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抗火、耐火植物,在防火基础上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意义:“绿色防火”措施能调节森林结构,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总之,绿色防火是有效、持久的防火措施,是现代森林防火的发展方向。9.绿色防火工程内容:1、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荒山荒地的及时造林更新。2、对林中空地、疏林地及易燃林分等,要及时引进抗火、耐火树种、灌木。3、调整林分结构,营造针阔混交林、降低森林燃烧性。4、易燃的针叶林内营造绿色防火林带;建立结构合理的林农间作体系。10.北美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北美的森林有两大特点:一是原始林面积大,二是雷击火多。2北美控制森林火灾的对策主要采取空中优势,进行航空巡逻和航空灭火;利用卫星红外线探测和远程雷电探测等手段,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此外,通讯畅通无阻,林区交通发达,林火预报技术先进,配有地面和空中快速扑火队伍,扑灭森林火灾十分迅速。11.黑色防火工程:黑色防火又叫以火防火,是指人们为了减少可燃物的积累、降低森林燃烧性等,而进行的计划烧除。因为火烧后的地段呈黑色,且具有防火功能,故形象地称为黑色防火。黑色防火的内容有:火烧防火线、火烧沟塘草甸、火烧采伐迹地、林内计划烧除。我国目前黑色防火存在的问题:缺乏认识(怕跑火而持怀疑态度)、缺乏科学性、缺乏管理、缺乏相关人才。12.燃烧: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可燃物与氧化合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一定温度13.自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14.引燃点:即常规所讲的着火点,指可燃物火源升高温度引起燃烧移开火源,燃烧还能继续进行。15.森林燃烧:森林燃烧是森林植物体强烈氧化放热发光的反应,是自然界燃烧现象的一种。森林燃烧的条件:森林燃烧的条件是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气象条件;主要过程:㈠热量传播1、热传导;2热对流;3热辐射㈡森林燃烧过程⒈预热阶段;⒉炭化阶段---是燃烧前的化学过程(热分解过程);⒊燃烧阶段:①链式反应②热光化学反应16.森林燃烧环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内,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相同,火行为基本相似的可燃复合体,是林火管理(森林防火)的基本单位。森林燃烧环的4各部分:①可燃物类型: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②火环境: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条件,包括森林火灾季节、气象条件、地形因子、土壤类型、林内小气候等③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包括火源的种类、频率、时间和地理分布等。④火行为: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指标,包括着火难易程度、释放能量大小、火蔓延方向和速度、火强度、火持续时间、火烈度和火灾种类以及高强度火的火行为特点等。在扑救森林火灾时,掌握了火行为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的发展,直至使其全部熄灭。森林燃烧环诸因子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抑制,但不可代替。17.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质及其起决定作用的性质:可燃物的燃烧性质是由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决定的。物理性质有:可燃物的结构、含水率、发热量等;化学性质有:油脂含量、可燃气体含量、灰分含量等。起决定作用的性质是:油脂含量、灰分含量。18.相对含水率(%)=(湿重—干重)/湿重×10019.绝对含水率(%)=(湿重—干重)/干重×10020.平衡含水率:是可燃物吸收大气中水分的速度与蒸发到大气中水分的速度相等时的可燃物含水率。21.可燃物负荷量:是指单位面积上可燃物的绝干重量,单位是kg/m2、t/ha。有效可燃物负荷量:特定天气条件下,可望燃烧的可燃物的重量。22.潜在可燃物负荷量:最强烈的烈火中可能烧掉的可燃物的重量。23.森林燃烧性:是指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森林被引燃着火的难易程度以及着火后所表现出的燃烧状态(火种类)和燃烧速度(火强度)的综合。24.可燃物类型:是占据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燃烧性的可燃物复合体。25.火周期:26.火源定义:来自于森林外界,能够为林火发生提供最低能源的现象和行为,我们统称为3火源。27.火源分类:(1)天然火源;(2)人为火源:生产性用火、生活用火、其它火源。28.我国天然火源种类: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滚石火花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29.人为火源:是人为地能引起森林火灾发生的行为,主要来自于人类对火的应用,是引起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火源。30.森林火源的管理技术1)技术性工作A—火源统计分析:(各地火源种类和发生时间不尽相同)包括火源种类、时间和地理分布规律B—绘制火源分布图方法:①将被保护区内的地域图按纬度20分,经度30分,或自定义公理网划分成网格,作为底图;②收集被保护区的历史火灾资料;③将火灾事例资料按起火地点点,对照网格编号、归类,把属于同一网格的事例装入档案袋,并编号;④计算每个网格的森林火灾发生率,森林火灾发生率=年均火灾次数/网格面积⑤确定划级标准,一般分五级,确定每个网格等级,并计算每个等级所占面积和次数及它们的百分率;⑥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画图。2)行政管理工作:(1)认清特点—火源增加、旅游野炊…..(2)落实责任—签订责任状、防火公约、树立责任标牌等形式,把火源管理落实到人头、林地,加强责任心、严格检查、杜绝火种上山;(3)抓住重点:-重点时期---防火戒严期节假日--重点部位--重点被管的人(4)齐抓共管—森林火源管理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齐抓共管、群防群治。31.森林防火期:是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而规定的实施森林防火措施、禁止野外用火的期限。森林戒严期:在森林防火期内,根据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出现的规律而划定的杜绝一切野外用火的期限32.火险天气:当可燃物含水量(FMC)低于熄灭含水率(MOE)时的天气条件我们称火险天气。火灾气候:由于纬度的不同和据海岸远近造成的地区性的水热分布差异,形成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气候条件,使各地区的火灾发生次数和火灾面积也不同。33.风速是最危险火险因子的原因:风能加快可燃物水分的蒸发,使其快速干燥而易燃;能不断补充氧气,增加助燃条件,加速燃烧过程;能改变热对流,增加热平流,加快了林火向前蔓延的速度。所以,风是森林火灾发生的最主要因子。总之,风速越大,火灾次数越多,火烧面积越大。特别在连旱、高温的天气条件下,风是决定发生森林火灾多少和大小的重要因子。34.火行为:是指森林可燃物被点燃后,火在蔓延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现象和特征。火行为的瞬时指标:蔓延速度、火强度、火焰高(长)度、火烧持续时间影响火行为的因素:、大风、天气条件、地形、可燃物类型35.高能量火行为的种类及其特征:⒈飞火(spotting,spotfire):飞火不由上升气流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到空中后飘撒到4其它地区的一种火源。强大的对流柱是形成飞火的必要条件.飞火飘移的距离可达十几千米或更远。⒉火旋风(flamewhile):火旋风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立轴式,另一种为水平轴式。按其产生条件分为静止型火旋风和动态型火旋风。一般把完全由自然对流产生的火旋风称为静止型火旋风。把由强迫对流产生的火旋风称为动态型火旋风,因为森林火灾多为强迫性对流,所以为动态型火旋风。⒊火爆(blowup):火爆是一种爆炸式的燃烧,有爆炸的声音和四散的火花。火爆可分两种情况:一是火灾由可燃物较少的地区蔓延到可燃物多的地区,可燃物突然增多形成火爆;一是由两个火头相遇而形成。⒋高温热气流:高温热气流是由大量可燃物猛烈燃烧瞬时释放出巨大的热量加热地面空气,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温度可达300-800℃。局部温度可达800℃以上,其速度可达20-50Km/h。5.对流柱:对流烟柱是由于森林燃烧时产生的热空气垂直向上运动形成的。对流柱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燃烧产生的能量和天气状况。对流烟柱的发展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在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形成对流烟柱;在稳定天气条件下,山区容易形成逆温层,不容易形成对流烟柱。6.跳跃式火焰36.林火的种类:20世纪初,苏联特卡钦科划分为四类: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和树干火。50年代,苏联聂斯切洛夫又细分为六类:急进树冠火、稳进树冠火、急进地表火、稳进地表火、腐殖质火和泥炭火。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也采用这种划分方法。37.我国的森林防火方针是:预防为主,积极消灭。38.我国的森林防火的近期目标是:实现“四网两化建议”。四网:观察了望网、预测预报网、通信网、阻隔网两化:扑火队伍专业化、扑火工具机械化(扑火方法科学化)39.林火预报:是根据天气条件、可燃物状况、火源条件、地形等的变化规律,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及森林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预报的技术措施。40.根据输出的预报结果可划分为三个类型:①火险天气预报②火发生预报③火行为预报根据林火预报的时效可划分三个类型:①森林火灾的短期预报。时效在1~2天内。②森林火灾的中期预报。时效以候、旬和月计算的。③森林火灾的长期预报。时效是以季度和年度进行计算的。41.林火预报因子分类⒈稳定因子①气候区②地形③土壤⒉半稳定因子①火源②林火管理水平③可燃物特征⒊变化因子①可燃物含水率②风向和风速③温度④相对湿度⑤降水⑥连旱天数⑦雷电活动⑧气压⑨云量42.⒈综合指标法式中:Г-综合指标d-空气中水汽饱和差t-空气温度℃n-降雨后的连旱天数当降雨量:2--5mm时,取消以前积累的综合指标;降雨量:=5mm时,取消以前积累的综合指标,并将雨后5天的综合指标减去1/4倍。缺点:t=0时,无法计算;没有考虑森林本身;没有考虑风、雾等特殊天气。优点:简单⒉风速补正综合指标法5D-蔓延指标b—风速补正系数如:5级风b=2.125;4级风b=1.525;3级风b=1.000;2级风b=0.590;1级风b=0.3343:实效湿度法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