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期末重点知识整理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的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3.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特点:(1)启蒙性与长期性(2)全面性与渗透性(3)针对性和权威性学校教育的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3)内容的系统性社会教育的特点:(1)对象的开放性(2)内容的多样性(3)媒介的多元化4.教育理念的含义及作用含义:所谓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作用:(1)反思与概括作用(2)导向与激励作用(3)创新作用5.当代主要的教育理念(1)终身教育理念【特征:终身性、整合性、民主性、灵活性】(2)全民教育理念【特征:差别平等、普及化】(3)素质教育理念【特征: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6.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简答或论述)(1)教育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育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自觉性的提升(3)教育学为反思性、研究性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上)1.教育功能的分类(1)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作用。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2.影响人类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因素首先,遗传素质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与阶段。再次,遗传素质是造成人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最后,正确的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因素首先,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作出了一定的限制。其次,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有关。最后,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的可能。(3)教育①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②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③学校教育主要由专业人员实施④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性和终身性(4)活动因素首先,人的生理活动是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其次,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具有鲜明个体特征的生命活动。最后,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也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3.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一)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社会的价值、规范,使自己逐步具有作为这一社会的成员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1)个体社会化具体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个体社会化是“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第二,个体社会化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过程。第三,个体社会化是双向转化的过程。(2)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表现在:①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②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③帮助个人掌握生活所必须的技能。(二)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三)教育对个体个性化的作用①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②促进人的独特性形成③促进人的创造性发展4.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1)从教育内部来看: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实现人的主体性。再次,学校应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活动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动指导,影响受教育者发展。(2)从教育外部来看:首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的一致性。其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加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协调程度。第三章教育功能(下)(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经济实力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4)经济条件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能够实现劳动力再生产(①教育是把可能劳动力转化成现实劳动力的重要手段;②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③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能力的形态;④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高效的。)(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和创新(①教育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再生产;②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3)教育对经济运行具有直接调节作用(①教育作为消费系统直接拉动经济增长;②教育直接参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决定教育性质(2)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3)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2.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有利于实现社会政治目标(2)教育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3)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生活(4)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2.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是文化保存和传递的主要手段(2)教育有利于文化传播和交流(3)教育有利于文化选择与整理(4)教育有利于文化更新与创造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目的”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概念,属于教育政治学范畴。教育方针包括:(1)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2)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3.教育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1)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关系(2)教育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实现和落实(3)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4.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5.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外在依据①教育目的的确立应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教育目的的确立应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2)个体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依据6.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一)社会本位论(1)基本观点:①确定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而不是人的本性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时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②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③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④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2)评价:①这种教育目的观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②但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人的存在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则是不可取的。(3)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柏拉图等。(二)个人本位论(1)基本观点:①确定教育的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是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②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制定,而应根据个人发展制定;③一个人应为他自己受教育,而不是为社会需要受教育;④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个人;⑤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能得到顺利的发展。(2)评价:这种教育目的观,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过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全面的。(3)代表人物:卢梭、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孟轲等。(三)走向统一与融合的教育目的论(代表格里芬、约翰·怀特)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重要意义(1)基本观点:①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②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③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指明了方向。第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提供了有力证据。第三,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8.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趋势及基本精神(1)趋势:①关注重心的转移:政治挂帅→经济优先→育人为本②培养对象规格的变化:几方面发展→全面发展③培养对象的变化: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2)基本精神:①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教育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精神②培养劳动者,突出劳动或实践的重要性③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中心内容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含义及任务:1)德育: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世界观,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2)智育: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任务: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给予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使他们具有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本领,发展他们的智力。3)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任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4)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任务: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知、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和追求美的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5)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任务:是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第五章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制度的亚层次概念,是制度在教育关系中的层次化和具体化。具体而言,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其组织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系统,以及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的综合。2.教育制度的特点(1)历史性与现实性(3)统一性与多元性(2)外显性与内隐性(4)稳定性与发展性3.教育制度的功能(1)提供价值导向(2)节约教育经费(①教育组织机构运转的费用;②教育的信息费用;③降低教育资源配置的成本。)(3)规范教育行为(①规范个体的教育行为;②规范教育组织的行为;③协调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之间的矛盾。)(4)形成教育秩序(是教育制度的基本功能)4.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5.学校教育制度类型(小)双轨型学制(西欧),单轨型学制(美),中间型学制(苏联)(分支型学制)6.确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1)现代学制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可能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普及程度。(2)现代学制的制定要受一定社会制度的制约①社会关系决定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性质;②政治结构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3)现代学制的建立受人口状况的影响①人口状况影响学校教育的发展规模;②人口结构影响学校教育结构的调整。(4)个体的身心发展是确立现代学制的重要因素①个体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的阶段性;②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设计。7.当代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1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