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中国公司的PEST分析小组成员:孙波邓迪黄波吉骅迪宝马历史宝马标志中间的蓝白相间图案,代表蓝天,白云和旋转不停的螺旋桨,喻示宝马公司渊源悠久的历史,象征该公司过去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又象征公司一贯宗旨和目标:在广阔的时空中,以先进的精湛技术、最新的观念,满足顾客的最大愿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气势和日新月异的新面貌。BWM集团在中国的发展为了继续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发展,2001年12月份,BMW集团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一起提交了成立中外合资企业的项目建议书。2003年,合资企业华晨BMW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开始运营。2004年5月20日BMW集团和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辽宁省省会沈阳为其合资企业举行工厂正式揭幕庆祝活动。PEST分析1政治环境①国际贸易章程与限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②政治稳定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国内安定繁荣的发展,正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后阶段。2经济人口环境①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五年达到或超过10%的发展速度,经济学界人士预计2011年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看法。经济要素是汽车工业腾飞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始终处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耐用消费品市场也将保持一种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我国的汽车市场②汇率:人民币一直坚挺,为中国进口汽车降低了相对的成本。③消费者信心:对汽车的需求正在加大,更注重汽车的品牌,品质,对宝马这种特性鲜明的汽车有很高的兴趣。④通货膨胀率:在高通货的情况下人们不再将大笔的存款放入银行,转而向高消费商品。⑤国家政策的支持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国家政策的局限性1.汽车税费。当前汽车消费税税赋过重,结构不合理,17%的增值税,10%的购置附加税,3%至8%的消费税,还有难以计数的各种费,造成消费者“买得起用不起”,制约了汽车消费市场。而且公路收费站点多,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企业目前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银行贷款,由于国家的紧缩政策,银行贷款紧缩,使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相应的部分政策法规:⑵《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⑷《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宝马尊享二手车。⑸《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因素一,国人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在消费时崇洋媚外也不少,对国外的汽车品牌质量有很高的认知度。二,汽车消费者群体日益增长,且目前消费者观念趋于保守,超前消费意识不强,市场潜力巨大.三,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群体日益增长,但相对应的汽车市场基本尚未开发四,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更加理性,对品牌,质量和环保的认知度越来越高.4技术环境①产业技术关注:宝马的直列发动机多年都被评为“全球十佳发动机”②新型发明与技术发展:在最新推出的混合动力车型和即将推出的i系列的电动车型使得环保效率进一步提升。宝马VisionEfficientDynamics(宝马VisionED)作为最新开发的概念车亮相。宝马VisionED最高车速是249km/h(电子限速),0-100km/h的加速时间仅为4.8秒,堪比高端跑车数据,而它的百公里油耗仅为3.76升,续航里程是640公里。宝马VisionED在混合动力的前提下能做出这样的成绩,为量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宝马的集团发展战略:首先是产品生产紧随市场而变的策略。宝马集团一直专注于汽车市场中的高级车细分市场,这个细分市场体现着各个品牌的不同特质,并且显示出更强的增长潜力。其次是开拓和培育市场的策略。宝马认为本地化生产能够加快公司进入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新市场的步伐。因此,在所有通过征收高额进口税而对整车进口制造壁垒,进而防止较大规模市场渗透的区域市场内,宝马都在执行这项策略。通过在这些市场当地设立全散件(CKD)组装工厂来规避这些壁垒,从而使宝马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向这些市场供应产品。第三是自然规避金融风险的策略。通过在汇率不同的各个主要销售区域内建立生产设施以及较大的购买量,以进一步平衡物流,并规避由于汇率波动和其它因素而带来的金融风险。第四是在中国也开设工厂,在这个全球范围内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上,与华晨联手成立了合资企业,在沈阳为整个中国市场生产BMW汽车。除了这些之外,宝马还通过“呼吸式”生产组织结构,建立了高效灵活的产品生产网络,这是推动是集团产品生产业务的基石;除了产品的品质之外,保持高度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还包括是否能够快速地推出新产品以及是否能否充分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