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件-补体系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补体系统Complement补体的发现JulesBordet(1870-1961)Discovererofcomplement细菌发生凝集细菌发生溶解补体的发现不耐热的成分,能辅助特异性抗体的溶菌作用,称为补体(complement)第一节补体概述定义: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故称为补体系统。第一节补体概述一、补体系统的组成:1、补体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参与补体激活级联反应。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C1、C2、C4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B、D、P因子参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的:甘露糖结合的凝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共同组分:C3、C5~C9第一节补体概述一、补体系统的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2、补体调节蛋白可溶性或膜型分子,调节补体活化,如H因子、I因子等。3、补体受体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与补体活性片段结合,如CR1-CR5,C3aR、C4aR、C5aR第一节补体概述二、补体系统的命名:固有成分按发现先后命名(C1-C9)或用大写英文字母命名(B、D、P因子等)。调节蛋白多按功能命名。裂解片断加英文小写字母作为后缀。具酶活性的成分加上划线。灭活片断在前加字母i。C3→C3a+C3bC3bBbiC3b第一节补体概述三、补体的理化性质及生成部位:•多属β球蛋白,少数属α、γ球蛋白。•成份分子量及血清含量不一。C3:含量最高。•多对热敏感。•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第一节补体概述三、补体的理化性质及生成部位:均为糖蛋白,对热不稳定(56℃,30min灭活),没有种属特异性。主要来源于肝脏,少数来自其他细胞(例如单核/巨噬细胞),属于急性期蛋白。第二节补体的激活补体的激活的三条途径1、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2、补体活化的MBL途径3、补体活化旁路途径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Pathway)由C1活化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激活物主要是免疫复合物(IC)IgM,IgG与抗原结合,Fc段构象发生改变C1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或以上Ig分子Fc段结合与抗原结合的单个IgM分子可有效激活C1分子C1分子C1q,C1r,C1s等3种分子组成的多聚体复合物:6聚体C1q亚单位球部:与IgFc段结合C1r,C1s:单链蛋白质,丝氨酸蛋白酶补体活化途径的识别阶段1.Ig,抗原结合2.Fc段构象改变3.C1q头部与Fc段结合4.C1q亚单位构象改变5.裂解C1r6.裂解C1s经典途径的激活阶段C1s裂解后产生的小片段:具有酶活性Mg2+Ca2+旁路途径(AlternativePathway)激活由C3开始,不依赖于特异性抗体参与成分:C3、B、D、P因子激活物: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凝集的IgA、IgG4等,提供补体激活反应所需微环境感染早期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经典途径的准备阶段Mg2+正常状态下,C3不会大量裂解Mg2+C3转化酶C5转化酶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激活物主要为C3b和C3bBb提供不易被H因子和I因子灭活的微环境和接触表面进入液相Bb:具酶活性稳定结构附于颗粒性表面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MBL:mannose-bindinglectin,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MASP: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活化不需C1,而由MASP、C4、C2、C3介导。MBL激活途径(MBLPathwayorLectinPathway)膜攻击阶段***三条补体活化途径共同末端通路1.C5转化酶裂解C5,产生C5a,C5b,2.C5b+C6,C7,插入脂质双层膜。再与C8结合,形成C5b678,稳定附着在细胞膜上.膜攻击阶段3.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AttackComplex,MAC)C5b678结合12-15个C9分子而成的多聚体,插入靶细胞脂质双层膜,内径11nm小孔,胞内渗透压下降,靶细胞死亡,细胞形态改变.膜攻击阶段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三条途径的共同点:1.均需要激活物2.均为级联反应,每一步都产生扩大效应——滚雪球3.有共同的末端效应——MAC溶解靶细胞第二节补体的激活三条激活途径的不同点比较项目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含甘露糖基的病原体表面成分病原微生物内毒素、酵母多糖等参与成分C1~C9MBL、MASP,B、D、P因子C2~C9C3、C5~C9抗感染作用特免效应阶段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感染中晚期感染早期感染早期C3转化酶C4b2aC4b2aC3bBbC5转化酶C4b2a3bC4b2a3bC3bBb3b第三节补体系统的调节补体活化的调控机制:调节物存在于血浆和细胞膜上控制活化的启动;活性片段的自发衰变;补体调节蛋白的作用。阻断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C4b2aC4b2a3b(二)旁路途径的调节(三)针对MAC形成的调节CD59: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C8bp:抑制MAC组装S蛋白:抑制MAC形成群集素:血浆蛋白,抑制MAC组装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意义(一)补体的生物功能1.细胞毒作用(溶菌、溶病毒和溶细胞)2.调理作用3.免疫黏附——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4.炎症介质(C3a和C5a)(二)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1.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最早居中较晚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意义(二)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1.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2.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诱导/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免疫应答效应/免疫记忆)3.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相互作用(补体与凝血系统、激肽系统和纤溶系统等存在相互作用)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意义第五节补体与疾病的关系升高:某些炎症、恶性肿瘤──促进补体合成下降:消耗过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大量丢失──烧伤、肾小球肾炎;合成不足──肝脏疾病;第五节补体与疾病的关系(一)遗传性补体缺陷免疫缺陷病(二)补体与感染性疾病某些病原微生物借助补体受体或补体调节蛋白入侵细胞,造成感染或使感染扩散。如:EBV-CR2(三)补体与炎症性疾病参与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四)补体与器官移植小结掌握补体的概念、组成,补体的活化途径的特点。掌握补体的生物功能。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及与疾病的关系。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