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兴起康复医学在我国兴起于80年代初期,并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现代新学科的硕果之一。15年来,我国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我国与康复有关的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经国家主席第36号令予以公布,并且决定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诞生,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至今为止有康复有关的一部最重要的法律,这部发律的诞生为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法的第二章“康复”,对于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人才、设置康复医学医疗机构及其网络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国家有计划地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举办必要的专门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工作”。“国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有计划地在医学院校和其它有关院校设置康复专业、培养康复专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对从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2、“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为了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并于1991年7月31日颁发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并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以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8月29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对于设置老年人康复设施等也都作了规定。这个立法是发展我国老年人康复事业的依据。4、“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设计规范》规定了医疗建筑的设计内容,其中包括入口、坡道、走廊、门栏、楼梯和台阶、电梯、扶手、地面、厕所和浴室等。按照《设计规范》的注释,其设计内容适用于医院、疗养院、门诊部所、保健及康复机构。5、“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卫生部1989年12月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把设置康复医学科作为一项内容,并对不同级别的综合医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在,不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的综合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含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置了康复医学科。6、“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卫生部和各地卫生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现在正在逐步形成城市大中型医院与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计划生育工作等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网络。这样,既便于开展预防工作,也为便利群众就近就医和康复提供了条件,同时可以减轻各方面的经济负担。(三)、人才的培养1、短期培训从我国刚刚引进康复医学的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期,在职短期培训是当时培养康复人才的主要途径。1983年11月,卫生部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首次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举办了康复医学培训班;1989年8月起,香港复康会(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与卫生部合作在同济医科大学举办了一年制的实用康复医师培训班;1991年9月,又在安徽医科大学开办康复治疗培训班。1985年,中山医学院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康复医学师资班。此后,有关院校,如南京医科大学等陆续举办了对象、内容、时间和规模不同的康复医学培训班。2、学历教育目前对康复医师的学历教育还仅限于在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康复医学》课程,尚未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1982年6月,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率先设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随后,南京、上海、武汉、北京等地高等医学院校也相继成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1984年8月,卫生部致函高等医学院校,建议增设康复医学课程,到1992年底,就已经有三十余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本课程(40学时左右)。卫生部医政司、教育司、中国康复医学会于1992年3月在北京召开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1992年8月,医政司下发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其中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士(师)、物理治疗师(士)、作业治疗师(士)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上各项教学计划,都安排有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课程由于康复治疗人才在康复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我国各有关学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少数医学院校试办了本科和大专的康复治疗师专业。上海、湖北举办了3年制的康复治疗士班。国内目前还有十余所所体育院校开办了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后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四)与康复有关的学术活动1、学术团体1983年4月成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最初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设置于河北省,87年经中国科协并民政部批准,该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并将学会迁至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至今设有康复医学教育、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康复工程、老年病康复、心血管病康复、脑血管病康复等18个二级专业委员会;同时已经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的康复医学会。除中国康复医学会外,国内与康复有关的学术组织还有“中国康复协会”,隶属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以及中华医学会下属的“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此外解放军系统也有专门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组织。2、与康复有关的出版物1986年2月,创办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随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现代康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康复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期刊`。198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康复医学》专著。我国目前最大一套共有93个分卷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也于1988年初出版了《康复医学》分卷。1988年10月出版了《中国传统康复医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和长期积累的经验,这也是发扬中医药学优势的一个措施。1990年9月,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组织编写了大型综合性康复医学高级参考书——《中国康复医学》。199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康复医学》,同济医科大学也出版了一部高等学校教材《康复医学》。(五)、我国各地区康复医学的发展简况康复医学在各省市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例如北京地区调查了21所医院(三级甲14、三级及格7)中,称为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中心、物理医学康复科者9所,脊髓康复科1所,以上共10所(47.6%);称为理疗科者9所、物理医学科者1所、针灸理疗科者1所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已有7所医院(33.3%)基本上或较好地达到了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要求;上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共124人,技术职称分布:高级20人,中级34人,初级以下70人;接受培训情况:系统康复专业培训5人;短期培训26人(1年以下)。学科带头人多为临床转岗,缺乏康复高学历的专业医师。各级医师多数未经过系统康复培训。目前在岗的康复医技人员大多数是转岗,现仍偏重原来单一专业,如理疗或体疗;神经科或骨科等。康复医师与技师配备之比为55∶69。缺乏各级专业治疗师(士),尤其是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浙江省调查了71家医院,建有康复科的41家,其中Ⅲ级医院4家,Ⅱ级医院20家,中医院17家。独立建科的16家,25家与其它科室(理疗科13家、中西结合科7家、干部病房2家、骨伤科2家、肿瘤科1家)合为一个科室。业务开展以骨伤科为主12家,神经科为主3家,肿瘤为主5家,术后外伤康复2家,慢性病综合康复19家。康复手段以运动训练为主的5家,理疗为主的13家,理疗结合运动疗法5家,针灸、推拿、中西结合11家,理疗结合中医针灸、推拿7家;深圳市有8所医院设有康复科,各机构已开展治疗项目有康复评估7个(21.9%)、运动疗法9个(28.0%)、作业治疗7个(21.9%)、理疗30个(93.8%);传统疗法20个(62.5%)、精神治疗1个(3.1%)、心理治疗2个(6.2%)。医师和治疗师中硕士学历者2名,占3%,本科学历者66名,占60.5%,中专学历者36名,占33.2%。医师与治疗师之比为1∶0.63。受过康复专业培训者占37%,未受过康复专业培训者占63%。(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9年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神经康复治疗的稿件达94篇,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已成为综合医院康复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今后的十年是“骨关节的十年”,如何全面推动肌肉骨骼康复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五、我国康复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未来的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表现为日益增多的健身场馆和日益增强的群众健身运动及自我保健意识,日益重视的残疾人合法权益,这些均是本学科发展最强有力的动力,也预示本学科发展的广阔前景。现代医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医学模式从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的转移。物理与康复医学强调应用综合的医学手段,对残疾者或功能障碍者进行训练或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二)未来的发展趋势1、老年康复社会人口老龄化促使老年康复学,尤其老年神经康复学(geriatricneurorehabilitation)将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预计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5千万以上;有关资料还表明,老年患者中约有50%需要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也在逐渐增多。2、社区康复服务社区化给社区康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跨入21世纪后,在我国,社区康复将真正成为康复医疗工作的基础。3、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康复医学将参与保健学、预防医学及其它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用它特有的关于整体功能的理论和功能评估与训练的方法,形成新的康复保健学科。如康复运动保健学、职业康复医学(occupationalrehabilitationmedicine)等,有助于指导和支持全民保健。康复治疗本身是对残疾的二级、三级预防,以保存功能、挽救功能、恢复和发展功能为目标的康复医学,将充分体现其预防性的内涵,发挥残疾预防的作用。预防性康复学(preventiverehabilitation)将有长足的发展。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