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2010.55主要内容手足口病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防控疾病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药物具有抗性;75%酒精和5%来苏儿(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生物特性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的联系与区别肠道病毒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二)我国疫情概况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十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多由EV71感染引起,毒性较强,发病急、进展快,救治难度大,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特效药物。减少发病、削减峰值、降低死亡成为今后我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要任务。四、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二)传播途径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三)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四)流行方式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学校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五)致病特点隐性感染多见,很少引起腹泻,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易感。不同人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人肠道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皮疹特征: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六、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心肌炎: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脑膜炎: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肺水肿:神经源性;疑似病例近3天内有发热病史,并有以下任意两项表现者:1.有咳嗽、呕吐等症状;2.出现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无力及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3.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4.胸片异常;5.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临床诊断病例一般病例:1.急性起病,发热;部分患儿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2.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疫情报告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不是新发的传染病,我国十几年前就有发生,而且可防可治,无需恐慌,但要引起重视,措施得当,落实到位。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学校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一)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给儿童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保持学校、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二)学校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3.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常用为高效消毒片500mg/片,每片加2斤水)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5.每日进行晨检及因病缺勤监测,晨检内容包括(发热、口腔粘膜、手、足、臀有无皮疹)发现可疑学生时,要对学生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其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6.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措施。正确洗手方法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