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H-O模型无法解释放宽H-O模型的假定,产生了新贸易理论背景:国际贸易中的新现象国际贸易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的要素丰裕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是指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的交换。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又称“双向贸易”(Two-wayTrade)或“贸易重叠”(TradeOverlap)是指同一产业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或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与出口。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一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二(一)产品差异论(书p58)产品异质性的含义、作用及表现(二)规模经济论概念•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指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三)技术差距论(四)偏好相似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关于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解释了在各国的技术条件、要素禀赋及偏好相同情况下,互利贸易的产生。第二节规模经济理论1、规模经济的概念•指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2、两种形式的规模经济(书p60)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3、规模经济的两个基本假设(1)异质性产品(2)不完全竞争市场4、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能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使厂商获得价格优势,从而扩大贸易。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际贸易QPOD1S1P1AC1MC1P,COqq1Q1贸易前,行业供求(S1,D1)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1)。单个企业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分别为MC1和AC1。QPOD1S1P1AC1MC1P,COqq1Q1S2行业规模扩大,供给增加AC2企业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市场价格下跌Q2P2D2MC2国外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移动国际市场价格确定在P2单个企业生产规模不变国际贸易的成因——外部规模经济导致的价格变动内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内价格(P2)高于平均成本(AC2),企业获得垄断利润QOd1(AR)MR1P,CMCQ1P1EACd2(AR)MR2P2AC2Q2短期均衡新企业进入该行业行业规模扩大,形成外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均衡XYOETUJHU1T1E1进口出口出口进口规模经济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从而产生了贸易。贸易后消费者福利改善,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差距理论(TheoryofTechnologicalGap)是对技术水平一致的理论加以修正,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研究发达国家间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结构产生的原因)一、技术差距理论(书p74)几个概念需求时滞指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后,其他国家消费者没有产生需求到逐步认识到新产品的价值而开始进口的时间间隔。模仿时滞指创新国制造出新产品到模仿国能完全仿制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时滞由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所构成反应时滞指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的时间间隔。掌握时滞指模仿国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技术水平并停止进口的时间间隔。技术差距与模仿时滞(图例)需求时滞模仿国生产t0t1t2t3t模仿国创新国Q生产/出口模仿时滞掌握时滞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出口创新国消费创新国进口创新国生产反应时滞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思考?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技术差距理论的贡献技术差距理论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同时也指出了,由于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会随着技术的扩散,而从技术领先国向技术模仿国转移,从而解释了贸易实践中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周期。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技术转移)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利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是对技术差距模型的扩展和一般化。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强调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投入要素比例的规律性变化与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动态转移的关系产品生命周期细分五个时期:第一时期,新生期美国开始生产新产品,产品主要供应国内。第二时期,成长期欧洲开始模仿消费新产品,美国仍控制新产品市场第三时期,成熟期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逐渐丧失,欧洲国家开始模仿制造新产品。第四时期,销售下降期美国失去竞争优势,欧洲国家成为新产品的供给者,发展中国家开始模仿生产。第五时期,让与期美国成为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生产扩大,并逐渐取代欧洲国家成为净出口国。产品生命周期:比较优势的转移导致贸易地位的变化(图例)出口进口美国(创新国)西欧(追随者)中国第一阶段:创新国垄断出口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逐渐占优势第三阶段:技术停滞欠发达国家逐渐占据比较优势t0t2t4t5t3t11.产品创新阶段技术特性生产地特性产品要素特性成本特性产品的价格特性产品的进出口特性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的特征——创新国企业垄断新技术,但技术尚需改进——创新国——技术密集型——生产成本高,但无竞争者,还不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生产商数目少,没有相近的替代品,产品价格较高——制造新产品的企业垄断世界市场,国外富有者和在创新国的外国人开始购买该产品,少量出口。2.产品成熟阶段技术特性生产地特性产品要素特性成本特性产品的价格特性产品的进出口特性——技术已定型,技术诀窍扩散到国外,创新国的技术垄断优势逐渐丧失——生产地逐渐转移至东道国——资本密集型——东道国的制造成本要比创新国的进口产品低——产品有了广泛的市场,厂商只有降价才能扩大销路——创新国对东道国的出口下降,但由于有规模经济效应,对其他绝大多数市场的出口仍可继续,但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一般发达国家进口下降,直至转为出口3.产品标准化阶段技术特性生产地特性产品要素特性成本特性产品的价格特性产品的进出口特性——产品完全标准化——生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成本在竞争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较低——一般发达国家出口下降,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增强,创新国开始由出口转变为进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其动态含义表现为:1.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在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造新产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是变动的。在新产品创新阶段,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到了成熟阶段,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进入标准化阶段,价格竞争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劳动密集型)。2.贸易国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密集型的特点,比较优势将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就不同类型的国家而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是不同的。美国在开发新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发达国家生产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一方面可以把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处于后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比他们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半熟练劳动资源丰富,在生产标准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一种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的运动过程中,比较优势是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工业制成品贸易是动态变化3.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不同类型的国家国内需求不同,它与生命周期各阶段形成动态变化的过程。针对不同国家的进口需求的变化,来出口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可以获得最大的出口利益。一、林德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国内需求是出口贸易的基础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只有当新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出口到国外。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两个国家需求结构越相似,它们之间的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一致,两国的消费者就会要求同等质量的商品。第四节偏好相似论(重叠需求理论)偏好相似贸易模型QPYYBYAOCHGFEDA国B国二、偏好相似理论的理论意义㈡理论的假设前提理论分析基本是从静态出发的,简化的模型分析只侧重于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而不强调过程。分析以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更接近现代世界经济的现实。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并将其分析为国际贸易发生后的重要利益来源之一。在分析中要考虑需求不相同与相同的情况,即与其它理论相比,产业内贸易理论更加重视需求方面的影响。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㈠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相同。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在生产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㈡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经济合作或因经济技术因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大宗的转口贸易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季节性产品贸易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此外,商品统计分类的特点也可能形成这种产业内贸易的现象。㈢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垂直差异三、新H-O模型(一)假设条件:⑴两种投入要素中,一种可以自由流动,另一种却不可以。⑵两种产品中,一种可以是同质产品,但现实经济中至少有一个厂商生产差异产品。⑶对于质量不同的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价格和购买者的收入。⑷由于收入约束,消费者在初期选择低质产品,随收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发生变化,高质量产品的消费数量有所增加,而低质产品的消费则下降。(二)基本内容11111111111'()''()'()()'()0''(')/(')()'()'/()CaWaRCaWaRCaCaCaCaWaRWaRaWWRRCaCaWWaaa即:或:四、需求偏好相似论㈠需求偏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1.国际贸易可以看成是一国国内贸易跨越国界的延伸。2.实践中,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3.对于不同禀赋国家之间产生的贸易,H-O模型可以解释,但禀赋类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则需要用新的理论,更多的从需求的角度进行说明。㈡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图形说明(产品加工深度)ABX(人均收入水平)YPba五、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一)规模收益定义:描述的是产出增加的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幅度的现象,它是各国厂商所普遍追求的利益产生于:固定资本的分摊以及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专业化分工的细致化规模经济可能出现的情况:规模经济——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规模不经济——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规模经济不变——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直线(二)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主要源于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可选择性假设前提:A、B两国具有完全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以及完全一样的生产点与消费点解释:贸易的产生来自于两国具有规模经济,从而形成两国进行分工的利益基础(三)对于规模经济论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事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对比较优势学说、禀赋学说的不足进行了某种弥补完全市场条件下很难有规模经济的利益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