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三期经九十九路、纬二十五路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三期经九十九路、纬二十五路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1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三期)经九十九路、纬二十五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泉州市河市镇华侨经济开发区下庄村境内,下庄自然村东侧及东南侧。拟建的经九十九路南侧位于棋爬山与曲石山间的坡地上,北侧位于清山西侧的农田上,该道路南与省道310线连接,北接规划中的滨江北路,道路走向为南北向。拟建的纬二十五路东侧位于清山与曲石山间的山坡农田内,西侧位于下庄村前的农田上,该道路西接规划中的滨江北路,东侧终止于山坡农田,道路走向为东西向。各道路设计指标如表1.拟建各道路设计指标一览表表1.道路名称道路类别设计线路总长(m)起止桩号设计路面宽度(m)设计路面标高(m)设计路面最大坡度经九十九路城市二级次干道1070.6230+000~1+070.6232013.39~25.30(南高北低)1.913%纬二十五路城市二级次干道761.3590+000~761.3592011.90~23.00(东高西低)2.32%备注:1、各路段均采用砼路面直线型路拱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2、路面设计轴载均为BZZ-100。3、路面排水采用道路车行道外侧雨水口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通过雨水干管进行排放。4、道路交叉型式:均为平面交叉各市政道路地下埋设物概况:根据设计方案,本工程道路配套埋设的管线主要有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及通讯电缆等。雨水管及污水管道主要铺设在车行道下,其中污水管管底位于设计路面约2.50m以下,雨水管道管顶覆土控制在0.70m以上。电力电缆主要铺设在经九十九路西侧、纬二十五路北侧的人行道下,顶覆土控制在0.80m以上。通信电缆铺设于经九十九路东侧、纬二十五路南侧有人行道路下,顶覆土控制在0.80m以上。所有管道路拟采用明挖施工方法。场地环境情况:拟建道路位于山间坡地及山前平地上,场地主要以种植地为主,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地瓜、蔬菜等,局部地段种有龙眼等经济作物,拟建道路场地及场地附近未见污染源,环境状况良好。拟建九十九路南侧与省道310线相接,该段交通条件便利,北侧交通便利条件一般。纬二十五路整个路线位二农田内,场地内只分布一条小土路与下庄村内道路相接,施工器具及筑路材料进场较不方便,交通条件较差。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属中等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地基,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为施工图设计阶段。该工程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受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场地施工图阶段的岩土工程详勘任务。1.2、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1.2.1、勘察目的通过详细勘察,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及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为路基设计、确定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和适宜的路面结构组合类型、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设计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1.2.2、任务要求:根据委托书要求和设计单位提出的地质勘察任务要求,本次详细勘察的主要任务如下:①、查明沿线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②、查明沿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基岩风化层厚度及风化破碎程度;③、提供沿线各地段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④、实测沿线地下水位及类型,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变化规律及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判定地下水、地表水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评价地下水对路基施工的影响;⑤、判明场地地基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对场地内分布的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评价场地所处的有利、不利及危险地段,提供场地地震特征参数;⑥、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和防治工程设计所需参数;⑦、查明沿线地下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密实度及天然承载力;⑧、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⑨、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分布。1.2.3、勘察依据本次勘察依据合同、任务委托书及设计单位的勘察要求,执行以下规范:《市政工程勘察规范》(GJJ56-9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三期经九十九路、纬二十五路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三期经九十九路、纬二十五路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3-07-91)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文件设计深度及说明要求》(建筑工程勘察部分)1.2.4、资料利用情况本工作中参考了福建省地质局《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泉州幅)(1977)。1.3、工作量布置及勘察方法1.3.1工作量布置根据拟建道路的性质、特征及场地条件,依据规范按Ⅱ类场地布孔要求进行布孔。布孔主要沿路中心线布设,并在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布设控制性横断面,每横断面布钻孔数3个。经九十九路原布钻孔32个,因线路两次调整,根据规范相关要求,对调整后的道路重新布孔。纬二十五路设计起点段利用滨江路钻孔1个,孔号为“zk19”,为以示区别,于孔号前加“江”。具体布孔情况如表2.:布孔情况一览表表2.道路名称第一次方案布孔数第二次方案调整增加钻孔情况最后方案增加钻孔情况总布孔个数经九十九路32个(Zk1-zk32)(11个)zk33-zk40,zk46-zk48(6个)zk41-zk45,C149个纬二十五路19个(zk49-zk67)//19个备注:由于经九十九路与纬二十五路交叉口以北路段两次线路调整,使得已钻探完的钻孔不在路线范围内,在能充分利用原钻孔的情况下,共增加钻孔个数17个。路中心钻孔均为取样孔,其中技术控制孔40,鉴别孔28个,最大钻孔间距80m,根据钻探结果,经九十九路局部地段下部分布有淤泥质粘土软弱土,根据规范要求,在分布有淤泥质粘土的地段加密钻孔2个。符合详勘要求。钻孔深度控制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第6.0.8条要求控制,具体控制情况如下:一般情况下,宜达到原地面以下2-3m,在挖方地段应达到设计路面标高以下2-3m,沿绪实测地下水位的勘察孔应达到初见水位以下0.50m。最大应达到路面设计标高以下5m。当线路段遇软土及可液化土层时,勘探孔应钻穿该层。1.3.2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评述:1、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回转岩芯钻探及锤击钻探,结合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室内土、水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野外钻探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及勘察纲要要求,室内资料整理及编制采用理正勘察软件进行。岩土分类定名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3.3~3.3.6条执行,同时结合野外钻探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综合确定。2、测量放样:本次钻孔放样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设计平面图及测量控制点N1(2769187.984,512876.400)及测量观测点N2(2769046.835,513222.874)(该两点位于省道310线路缘),用经标定合格的全站仪按图上尺寸测放而成,同时以N2点的地面高程H=28.43引测各孔孔口高程,为泉州市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系统。各孔孔口坐标及高程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图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3、岩芯钻探:采用二台XY-1型液压岩芯钻机,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干钻方式,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土层及全风化、强风化岩层使用口径Φ110mm合金钻头回转钻进,中风化岩层采用口径Φ75mm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野外钻探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要求进行。在各孔完成相关测试后,按要求进行封孔回填。4、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测试器具均经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准确,测试数量均不少于6次。5、土、水样采取及土工试验:A、试样采取及试样数量:粘性土原状样(含耕植土)按Ⅱ级土样质量等级要求采用厚壁取土器采取,对于淤泥质粘土主要采用活塞薄壁取土器取样。砂类土主要采用标贯器采取,对卵石主要由岩芯管取样。取样数量根据规范要求于原地面下或设计路面标高下1.50m内连续取样,取样间距0.50m。其下每主要粘性土层每一层采取不少于6件原状样。在拟建线路内取4组土样及4件地下水及3件地表水样做室内土、水的简化学分析。B、土样试验项目:物理力学指标:含水量、重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剪切强度、残积土细粒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三期经九十九路、纬二十五路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三期经九十九路、纬二十五路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3土界限含水量、砂类土及碎石土的室内颗分,取样点力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代表性。C、水、土样的试验项目: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及土规范要求所有腐蚀性介质含量。地下水位观测:沿线各孔均用测水钟量测地下水的初见水位、主要含水层的稳定水位及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6、施工时间及完成工作量:野外钻探工作于2006年11月16日始至2007年1月10日结束野外钻探任务,完成的工作量如表3.: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3钻孔个数(个)68取水样(件)2总进尺(m)1013.55(未含利用孔)标贯(次)269取原状样(件)137扰动样(件)29孔位测量(个)68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34.60土的腐蚀性试样(件)本次勘察过程中,严格按照我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有关市政公路勘察规范,钻孔采用全站仪实地放测,采取的水、土样品具有代表性,岩土设计物理力学参数采用试验指标数理统计、现场原位测试并结合有关规范和地区工程经验提出的,真实可靠,所提供的岩土技术参数等能满足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需要。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2.1、自然地理特征1、气象拟建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基本无冬,四季常青,全年湿暖,降雨充沛,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气温12.5℃~21℃;降雨量1010.9~1681.6毫米;年日照为1892.7~2131小时。泉州冬季以东北风居多,夏秋季有台风及暴雨袭击。2、场地地形、地貌及场地周边环境A、地形:拟建道路位于山坡及山谷前缘地带的耕作地及农田,具体如下:九十九路道路沿线横穿两个水沟及东清溪,场地地形局部受到地表水切割,形成“V”字形,拟建场地地形总体北低南高,东高西低,坡度相对较缓,以K0+380以南及K0+980-K1+120段坡度相对较大,最大坡度可达30,场地地面高程9.80-26.10m,场地农作物主要以谷物及菜地为主,勘察期间局部农田种有地爪、花生等农作物,其中K0+600-K0+720段及K1+970+K1+100段为龙眼种植地。纬二十五路道路场地主要为耕作地,沿线各段受人类耕作影响,呈台阶状,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坡度以K0+400以东较大,最大坡度可达3o,近东清溪段相对平缓,场地农作物主要以谷物及菜地为主,勘察期间局部农田种有蔬菜等农作物,其中以K0+160至K0+195段见有龙眼等级济作物。B、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棋爬山、清山及曲石山间的冲积平地及山坡前缘,沿线岩性以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二长花岗岩为主,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拟建道路所在区域地貌主要为山地、丘陵地貌。根据钻探揭露地层情况,沿线地貌主要以山麓斜坡冲、堆积成因的山前平原地貌为主,小部分为残积坡麓地貌。现分述如下:山前平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