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问题与困惑之一: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在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习惯于采取一刀切的教学要求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差异性兼顾不多,容易造成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应对策略: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兼顾班级中各不同层次的学生,物理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情感目标等不仅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疑点,恰当地划分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准确制定相同和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制定相同和不同的目标。其共同的教学目标为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上知道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其中两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在实验操作上会用已设计的电路进行测量;在总结归纳上可以从测量的数据中看出两个变量间简单的定性关系;在定律利用上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其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学困生:能协助完成电路的连接、基本完成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从测量数据知道两变量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中等生:会按电路图进行线路连接、准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测量数据中分析两变量间的定性变化关系;优秀生:会进行测量电路的设计、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能从实验中归纳出正比与反比的变化关系。这种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困生能尽自己的努力学到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学有所得;使中等生有较高的学习要求,既不感到很困难,又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使优秀生有更高的学习追求,充分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避免因一个标准、一种要求而产生的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优秀生吃不饱的问题。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教师所提问题的本身具有不同的层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设置的教学提问;其二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设置的教学提问。教学提问本身的层次性应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这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处理的要求。如关于力的有关知识就有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1.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是怎样表现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3.为什么必须有两个力才能产生力的作用?4.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影响?5.力对物体的形状改变有什么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这样的几个层次问题的学习与讨论,就能层层深入地认识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针对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原理。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学困生尽可能提出较基本、较浅显、较容易的问题;对中等生则提出适当思考即可回答、通过对比即可判断的问题;对优秀生可提出较难或较深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思、有所答、有所得。如二力平衡一节,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二力平衡?让中等生回答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让优秀生回答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这种按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3巩固练习的层次性: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的继续与延伸,一定量的作业是学生应完成的任务与应履行的义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的要求,表现在练习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上。对学困生应限制数量、控制难度;对中等生应调节数量、把握难度;对优秀生则不限数量,放开难度。其不同的作业要求:对学困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层次上;对中等生重点放在“双基”和能力训练上;对优秀生重点放在方法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上。体现出下有底,上无顶的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学原则。4作业批改的层次性:作业批改的层次性包括批改的内容、要求、对象的层次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题全批全改:基本题是物理知识层次上的较低教学要求,是每一位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属于保底的下限,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批改,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重点题细批细改: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还要求在练习中突出,更要求在批改中突出,这就是要细批细改,从批改过程中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进而才能提出补缺补差的具体措施,体现出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学困生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是学困生感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情激励;其次对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帮助是教学层次性的重要体现,是面向全体的教学要求;其三学困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个性问题适宜在面批面改过程中得以悄然解决,体现出教学对象的层次性。问题与困惑之二: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而现在,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在物理课堂上看到的学习方式几乎都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但是同时,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实验桌前,只等老师一声令下:“现在开始合作”,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几个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有的却是个别在动,有的甚至还没弄清楚合作干什么,老师已叫“停止”,学生立马恢复原状;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每个学生马上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很是热闹,可谁也没听清谁的发言,等到推选代表发言时,又总是学习好的成了“权威”,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害怕说不好丢人,于是袖手旁观,不参与合作,出现了“优生表现,众人旁观”的现象;同时,在合作时为了取胜,有的同学将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一旦失败,又互相指责埋怨;并且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往往着眼于某个群体,对个体评价相对减少,从而削弱了某些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应对策略:1应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很难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与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探讨、相互请教、相互学习。这样才能消除优生瞧不起差生,差生不敢在优生面前表现的现象,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教师在建立合作小组时,不能一味的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由组合,并推选组长。这样,小组成员定是兴趣相投、彼此信任的,在合作时也就没有优劣之差别的感觉了。3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尤其要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与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与指导,让他们融入活动中去。合作中,教师尤其还要培养优生学会聆听差生发言的习惯。对于发言不太准确的,组内要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发挥好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成果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好每个学生的每一次的参与情况,展示他们在合作中的最优成果,汇集小组成员对他们的综合评价,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记录袋里发现自己在合作中的成长轨迹,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合作动机,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问题与困惑之三: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应对策略:1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2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八年级的学生较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3通过师生间的多向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的“差异资源”,达到共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大量成功的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教师能否与学生密切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制约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层次的提高。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能带出十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成功之处在于合作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主动与学生合作,还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由于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现行的教学体系是以群体教学为主的,教师不可能对其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而学生具有相近的年龄、相近的认识水准及认识方式,交流起来较自然,也少有保留,并且能得到许多有启发性的不同见解,因而学生间的互帮互教其效果有时胜于教师。教师也可从学生间的交流与切磋时所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控、改变教法或学习指导的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问题与困惑之四: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相对滞后。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明显增多,所以学校实验室的配备标准也要相应提高,但现行的实验室配置标准仍不能“与时俱进”地做相应的调整;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实验室中缺少这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想买也不一定能买到;教师课前准备教学仪器费时费力。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积累。应对策略:1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多,探究实验和迷你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对传统实验室带来新的压力,对实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有部分学校的物理备课组每周一次的例会在物理实验室进行,同备课组的教师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分工制作有关的实验器材。我们准备组织骨干教师分工进行研究和改进实验,而后汇编成册供全体教师共享,这样,通过几年时间的积累,逐步完善学校的实验设施,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2争取得到电教部门的支持,力争提高实验设备的配备标准,多方联系购买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