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与时间的终结——《精神现象学》读书报告张翼[摘要]:本文是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篇读书报告,本文通过辩证法初始的探究,已经时间终结的可能性的论证,来获得一种人类存在的启示。[关键词]:辩证法时间终结绝对精神在[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中,曾提到过基尔凯格尔对黑格尔的批判,基尔凯格尔看来,黑格尔试图借逻辑带回存在,他说:“这种用魔术变出的存在,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兔子一样,黑格尔之所以能够完成这种戏法,全凭借他的著名的辩证法。”①那么黑格尔是怎么运用辩证法敲开存在的大门的呢?“黑格尔说,我们从‘有’这样一个完全空洞没有任何具象存在的概念开始;这个‘有’产生了它的对立面‘无’,而从‘有’‘无’这对概念产生出作为二者综合的居间调和的概念。这个过程一直继续下去,直到辩证法的适当阶段,我们达到实在性这一层次,也就是说达到存在。”②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有”是一个概念,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结尾处写道:“时间是在那里存在着的并作为空洞的直观而呈现在意识面前的概念自身。”③那么这个“有”也便落入了时间的窠臼之中。之后,“有”和“无”的辩证运动到达实在性这一阶段,才达到“存在”,我们可以看到存在是实在性的,而在海德格尔那里,这种存在并不是存在本身,而仅仅是“存在者”。我们正是把视线放在了“存在者”之上,而忽略了存在。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的第82节里,指出: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里,“精神”之所以能够“落入时间”,并不是因为在黑格尔那里时间被解说为一个境域,而是由于“精神和时间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形式结构的自一性(Selbigkeit)”④也就是说,绝对精神和时间的运动也都是处于辩证法的框架之中。但辩证法却是依赖时间和绝对精神而存在的,为什么如此说?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在对感性确定性进行分析的时候,曾提到过“感性确定性的这种具体内容使得它立刻显得好像是最丰富的知识,甚至是一种无限丰富的知识。……但是,事实上,这种确定性所提供的也可以说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真理。它对于它所知道的仅仅说出了这么多:它是存在着。”⑤黑格尔从感性确定性入手,引出了“这一个”,“这一个”就是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聚集。为了说明这个聚集,黑格尔抽取了其中一个片断,通过一个“这时”、“这里”的限定,把“这一个”固定在某一点上。感性的确定性单纯的说出了,它是存在着,却没有论证“存在何以成为存在”。黑格尔通过后面的的对“知觉”的分析,成功的把“这一个”变成了一个,由“这时”“这里”的特殊推导到“时时”“处处”的一般,但是这些都没有脱离开“存在者”的范畴,这些并不是“存在”。而由此,我把“这时”与“这里”,进行了另一方面的逆推,“这时”与“这里”是“这一个”的片断,那么我把“这一个”的片断更加特殊化,把推往最初,也就是“最初的时刻”与“最初的位置”。做这样的推导,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是否有这样的位置。马尔库塞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中提到:“人类社会的历史并不是起源于个人和自然界的斗争,因为在人类历史中,个体是共同体真正的后来的产物。共同体首先产生,尽管是在一个现成的、‘直接的’形式中产生。”⑥那么对于现成的,“直接的”产生的这种阐释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在这种产生之前,宇宙有其自身的原初,但是这个原初只有在人类产生之后,才变得有意义。在黑格尔的时代,康德已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而发展到当今的时代,人类对宇宙的原初有着相对成熟的假想,那就是“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构建。这种构建对于“最初时刻”“最初位置”的思考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137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诞生的,从那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从而由物质小微粒聚集成大团的物质,最终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发生前,宇宙中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甚至没有生命。爆炸之后,直至今天,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之中。但是,大爆炸理论无法回答现在的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或者说发生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没有开端。它只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而这种理论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导言中,提到的种子到果实的过程是多么的相近。类比一下,绝对精神就可以看做是大爆炸原初的点,它包含了一切内容,而我们处于的正是绝对精神展开来的过程之中,而这个过程是落于时间之内的。当我们推回最初的点,我们可以看到,是什么产生了辩证法的动力,是“有”和“无”这对对立,但是要保持这对对立的的运动,就必须要有时间这个必要的条件。那么是运动产生了时间还是时间度量了运动?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其自身的“尺度”,那么时间也就是其自身的尺度,在时间成其为尺度的过程中,绝对精神进行了自我的呈现。而在黑格尔那里,人是绝对精神手中的玩偶,那么这种自我呈现还有什么意义,它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时间的终结”。既然说到终结,那就意味着,时间并不是无限性的,是有始有终的,而古往今来大多哲学家都认为时间是无限性的。那么终结何以可能?在黑格尔那里,“‘时间是概念本身。’这个本身既说明了时间环节在黑格尔概念系统中所处地位的‘高’,也说明了它的‘低’。时间是概念本身,但却是没有展开的概念,没有达到自我认识的精神。”⑦而我这里所提到的可以终结的时间,有双重含义。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提到过有四种时间和时间性:“本真”的时间性,非本真的时间性,世界时间,“庸俗”或“庸常”的时间。⑧这里提到的双重含义分别取自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即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时间与人类时间——“本真”时间的集合,两者都表现为历史性,而前者必然涵盖后者。这两种时间都有终结的可能,绝对精神的自身运动,必然有一个点可以达到最完满的状态,而绝对精神的运动停止了,时间也就变相的终结了。但现在讨论这种终结是脱离实际的,是不以人为出发点的。对于人类自身来讲,不管人类终结之后,时间是否继续运动,人类的终结也就意味着“时间的终结”,那么此时具有现实意义的就是,如何尽可能的使得人类终结的时间延长。这种延长的方式的找寻,就要落在辩证法之上了。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在达尔文社会进化论下的,我们认为事物是发展的,这一点也符合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进展方向,但是实际上,这种发展在绝对精神之中是辩证法的哪个方面呢?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绝对精神中需要被克制的方面呢?绝对精神不是毁灭,所以它不可能放任毁灭它自身的因素存在,我们的发展是否走的是毁灭其存在的道路,这是值得思考的。而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来,我们所走的道路恰恰是使人类毁灭的道路。海德格尔所提到的技术的“促逼”、“座架”等等,都是对现代性的毁灭道路的批判。而他最后得出的也不过是泰然任之和敞开胸怀,这两者与黑格尔对于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不以人的作为所转移,也没有什么区别。人能把握绝对精神的走向吗?意识返还自身,黑格尔认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的程度源于我们意识返还自身的程度。而这种返还达到一定高度,就有可能真正看清发展的路。所以一切还是有希望的。关键是心中可否充满敬畏,无论是海德格尔所提倡的主体人复归于天、地、神、人一体的存在,还是黑格尔的意识返还与绝对精神,都是一种皈依。当我们确定有一种东西可以伟大到我们不得不膜拜的时候,我们便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所以面对这种归属,请让我们心存敬畏。以上就是我读精神现象学的一点心得,望斧正。参考文献:①②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美)巴雷特著段德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7,P170—171③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P268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翻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P483⑤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著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P63⑥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赫伯特·马尔库塞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P76⑦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柯小刚,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2,P8⑧牛津通识读本——海德格尔,MichaelInwood著刘华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1,P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