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讲课课件(共23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于土壤。17世纪早期,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第一次试图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植物的养料来源。2/10图A图B图D17世纪海尔蒙特(比利时)柳树实验实验前实验后变化土壤干重90.800kg90.743kg-0.057kg柳树2.25kg76.70kg+74.75kg图C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3/10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21、蜡烛易熄灭、小白鼠易窒息而死。2、蜡烛不容易熄灭3、小白鼠不易窒息而死13二、1771年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结论: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二、1771年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利(1)为什么有的学者会得到相反的实验结果呢?(2)你认为普利斯特利在实验中忽视了哪种条件?三、1779年荷兰的科学家英格豪斯结论:植物体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甲乙(2)英格豪斯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什么成分吗?为什么?(1)他在实验中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1789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成分,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吸收了CO2,释放了O2。资料连接: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植物在吸收CO2和H20,释放O2的过程中,光能哪里去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这一问题迟迟未能解决。①暗处理②光照四、1864年德国的植物学家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进行实验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③滴加碘液参考问题:①为什么要把绿叶在暗处放置一昼夜?②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么?③为什么在加碘蒸汽前要用热酒精处理叶片?④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结论:植物在光下产生了淀粉小资料: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类,每条水绵由许多个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连接成的。水绵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体呈带状,螺旋排列在细胞里。五、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受光照后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是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便于观察和分析;二是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三是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四是进行黑暗和曝光的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恩格尔曼的实验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是:CO2+H2O(CH2O)+O2光能叶绿体糖类8/10提出问题: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五、1939年美国的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实验。1、需要标记什么元素?2、如何作出假设?3、怎样设计分组对照实验?4、预测实验结果有几种情况?5、得出什么结论?CO2H218O?C18O2H2O?预测1:若第一组为O2,第二组为18O2,则全部来自H2O预测2:若第一组为18O2,第二组为O2,则全部来自CO2预测3:若两组既有18O2、也有O2,则来自两者。第一组第二组绿色植物(如小球藻)CO2H218O18O2C18O2H2OO2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第一组第二组卡尔文及其同事用来研究光合藻类CO2固定的仪器装置他用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六、1948年美国的科学家卡尔文(M.Calvin)等人的实验思考:科学结论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想)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重复(科学性、单一变量、对照原则)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8/10谢谢!请多多指教!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