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中国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联对中国的影响101宿舍1.政治2.经济3.军事4.文化苏联对中国政治上的影响1、十月革命2、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前的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日益严重地陷入一种半殖民的被列强欺凌压迫的状态之中。为了改变国家的这种状况,中国的志士仁人曾经努力向西方学习和取经。但是,一直到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止,中国的情况不仅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且因为军阀割据和战争不断变得更加脆弱不堪。当国人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而再度寄希望于美国等国家能够主持公道的时候,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判决,终于使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以社会主义为走向的革命的俄罗斯。随着苏俄红军逐渐战胜了十四国武装干涉,布尔什维克的政权日渐巩固,俄国人也开始把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中国来。他们一面按照资本主义世界惯行的方式,通过外交的手段与中国政府打交道,一面却又坚持着自己的意识形态信念,着手在中国各派激进势力当中寻找同盟者。他们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选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发动者——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第一次建立了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确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十月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党国独裁统治(比如中国)枪杆子、笔杆子出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随着苏俄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扩大,《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评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冲击•首先,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其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又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历史性胜利的事实,也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正因为如此,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注入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并且逐步地发展成了这个运动的主流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总体纲领,它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走向,是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思想原则。•十月革命给中国共产党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之所以能够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变为今天生气勃勃的新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提供了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理论武器。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断在中国传播、发展,先后取得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长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性标志。近年来,许多国外学者对“中国道路”的兴趣日渐浓厚,所谓“中国道路”,需要从实际和理论两个层面上来解读。实践呼唤理论、产生理论、检验理论、发展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推动实践、深化实践。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也就成为“中国道路”的基本轨迹。从理论上说,“中国道路”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苏联对中国经济上的影响•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与此同时,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一派领导人,主张对华采取积极援助的路线和政策。苏联的经济援助方式•增加低息贷款数额•扩大重点援建项目•积极发展双边贸易•出让中苏合股公司•无偿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和文献•大规模派遣苏联专家来华工作•大力培养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受到中苏领导人之间政治分歧的影响,苏联到1960年8月全面停止了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苏两国先后在农村进行的公有化运动,都是采取自愿与胁迫相结合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全国99%以上农民加入公有化组织。•由此可以看出,在农业为工业服务这一问题上,新中国深受苏联的“启发”以牺牲农业生产力作为代价,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21年春天,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列宁颁布了“新经济政策”。•总之,从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经济建设的历程来看,苏联(俄)的经济政策始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借鉴作用。苏联对中国军事上的影响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阶段:1950-1953年,中苏同盟建立初期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不仅有力地保证了中国新生政权的稳固,而且还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初步实现从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军队的转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波波沙冲锋枪米格15战机IS-2重型坦克“喀秋莎”火箭炮后勤车辆第二阶段,1954-1957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和平建设时期。(图为1954年10月1日赫鲁晓夫受邀出席国庆阅兵)在动员全国力量投入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苏联继续对华提供军事援助,进一步加强双方之间的军事合作。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帮助中国建造军工企业、向中国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技术等协定的签订,不仅使此期成为中苏关系的蜜月,而且使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达到了顶点。苏军与我方交接海防阵地苏联专家在中国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三阶段,1958-1960年。在19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的产生并加深,以及对处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立场的不同,中苏两国关系从蜜月走向分裂。双方军事合作已没有早期那么顺利,一些合作项目,诸如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等,也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由于中国没有加入华沙条约组织,故此很少配合苏联在欧洲地区的行动,而且即便在亚洲地区,中苏同盟的约束力也日渐衰退,甚至还出现了1958年中国军队炮击金门时事先不与苏联通气的情况。总之,此期中苏之间的军事合作再也没有呈现过令人满意的局面,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实际已趋向式微。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炮击金门苏联撤回在华专家这所由俄国人出资创办,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英,中国政界要员也在这里频频亮相,从这里走出的骄子,陆续成为国共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如王明、博古、张闻天、邓小平和蒋经国。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从30年代不断选派大批学生和专家在此留学和工作。1999年11月中国首次发射的“神洲”号宇宙飞船的航空航天专家均在该校留学过。在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封锁下,苏联为中国敞开教育大门,对于一个科教极其落后的国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谁也代替不了。苏联对中国教育是占有重要地位的。除了教育方面,苏联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其他几个方面(1)文学《钢铁是怎么练成的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同《毛泽东选集》差不多(2)电影《丹娘》、《伟大的时刻》(3)歌曲|戏剧(4)军事解放军的条令、条例,军装、军衔、武器都是苏联式的(5)机关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政府机关大部分就是苏联政府机关的翻版,最典型的就是公安局、商业部、人事部等,体制和功能同苏联也没有大的区别。(6)工业几乎所有工业设备、技术规范、管理制度等等,都是来自于苏联。(7)农业人民公社,生产队,可以认为是苏联集体农庄在中国的实践。(8)建筑中国建了无数苏联式的办公楼、住宅楼,尤其是新建立的军事院校,整体建筑设计没有几个不是苏联式的。对苏联专家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如果出现问题,中国同志要负责任,有理扁担三,无理三扁担。----毛泽东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毛泽东谢谢大家!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