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20年九月整理).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海无涯1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负责人:李春元主要成员:李春元林进白吉王俊哲拉姆王然卓玛央宗四郎珍玛格桑曲珍立项序列号:LZEGKTLS001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5月31日--2014年6月10日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下初高中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初中是主题式体例,高中则是模块加专题体例。初中教学需要打下非常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适应高中模块专题式的历史的学习。然而,本课题研究地当下的历史教学现状及初中教师的配备使初中历史教学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历史时序感的缺乏、通史知识不全给高中专题教学带来困难。2.林芝二高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1)学生学情分析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学校对历史的教学普遍不够重视,我区甚至很多初中没有专业的历史教师。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较差,加之汉语基础较差,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因而理解知识能力有限。加之当前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本为专题史形式,给学生历史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我校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较大的困难。(2)教师教学状况分析我校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初中上调,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对新课改高中历史认识不足,在教学中,盲目以高中历史专题为教学的根本,忽略学海无涯2了学生的课程基础实际,忽略了学生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使历史教学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给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更大的负担。另外,在课程任务较重的情况下,部分老师教学还存在着靠经验教学的情况,缺少教学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提高严重受限。二、研究价值与预期目标我们的研究主要是改变我校当前历史教学状况。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抱怨,不埋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研究,集全组之力寻求解决之道。通过课题研究研究,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迅速融入高一历史学习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有诸多不适应。本课题研究及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完成从初中历史的主题式通史学习、识记和感性理解为主的浅层次学习到高中历史的模块专题式学习、抽象理解为主的深层次学习的过渡。2.提高高一教学效率本课题研究侧重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了解,将学情研究作为本课题研究的起始点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使高一历史教学更有针对性。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本课题组教师的学习自觉性更高,钻研业务的愿望更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4.构建具有林芝二高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虽然本课题的研究不是首创,但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殊性。我们研究主要是立足于林芝二高学生层面,根据我校学生的基本状况,探索我校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三、主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四、现状调查和研究学海无涯3(一)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及考试抽样调查1.学生问卷调查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我们展开问卷调查,就他们的历史学科基础和现状以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调查表明,学生对通史掌握相对薄弱,急需补充相关通史内容和历史时序线索以及历史阶段特征,以弥补现行教材模块编写方面的欠缺。通过问卷调查中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要求来看,学生渴求高中历史教学更多地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现实问题,多创设情境,多进行探究合作等。调查还表明,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急需改进,以前,学生养成了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这就要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在学法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地熏陶。2.学生座谈会我们选择对历史学科兴趣较浓的学生进行座谈。学生们普遍反映初中历史比较简单,高中比较深奥。初中考试考书上的,且是开卷,较容易;高中考试不考书上的,且是闭卷,总考不及格。他们都反映,初中历史内容少,高中历史内容详细,不仅要背还要分析,高中历史考题带有思考性、理解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历史线索复杂,内容分析复杂,涉及的范围广、难度深。高中历史考试注重文字性的材料解析,字字要答到点上,答题空间很灵活。总之,高中历史学习要求高,难度大。3.初中教师配备调查林芝地区初中历史教师的配备和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和区域的不平衡明显;专业教师少,兼教的多。调查表明,林芝地区初中历史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不高,造成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基础不好,也造成高中历史教学的压力。(二)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标准》的差异研究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标准》是指导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以此为前提,进行初高中的比较解读。从课程的基本理念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学海无涯4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从课程性质看,初中历史课程只要求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高中历史课程强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地看历史,形成历史思维——“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课程目标看,在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在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初中历史课程只要求学生“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高中历史课程则要求他们将历史学习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以及其个性成长结合起来。从内容标准来看,初中历史课程是“通史”加“主题”体例编写;高中历史课程则是“模块”加“专题”的体例,侧重于对某一领域历史现象发展过程的揭示,强调对某一历史问题的更深入的探究。高中历史课程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有利于高中学生更集中、深入地学习和探究历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全局与局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但这种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我校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使得教与学出现了困难,导致了我校高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茫然无措。(三)林芝地区初高中历史教学情况研究1.初高中历史教学地位的差异由于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西藏初中历史教学逐渐成为一门边缘学科。社会和部分学校忽略历史学科,认为历史是“副科”,具体表现为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缺少足够的重视,部分学校的历史教学由其他专业老师兼职等。导致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的不足,教师缺乏积极性,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敷衍了事,给高一年级的教学带来消极影响。2.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差异。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有所不同。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学海无涯5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材料信息,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其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的转型的关键期。由于初中历史基础问题,很容易导致学生学科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跃的过程中产生了思维断层。而高一历史新教材中恰恰注重了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一是决定学生高中历史学科是否能学懂、学好的关键时期。3.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初中生依赖性较强,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拐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4.教学方式的差异。由于课标要求、学科教学地位、教材形式、学生年龄特点、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初中阶段,因历史学科不属于中考内容,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不成比例,教学内容不完整,初三则不开历史课。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历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原教学大纲、人教版全国统编教材对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影响根深蒂固,其教学模式、授课习惯,仍以讲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概念教学为主。而思维能力培养以综合归纳和演绎归纳为主要方式,忽视情景教学的创设,没有很好整合教学资源,没有搜集筛选提供大量图文信息和原始材料,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加工提取信息,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好落实课标要求的三维能力培养目标。学海无涯6(四)教师各类学习和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在课题研究期间,白吉、马彩丹老师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分别于2014年9月2105年5月参加了高中历史骨干培训,在培训期间,两位老师积极向课题组及时反馈培训学校在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思想。课题组也及时进行讨论。另外我校还邀请了福州二中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郑辉老师到我校上示范课,进行座谈,对课题组的研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2.组内学习和培训利用每周教研时间,加强对课题的探讨,通过对高一教学,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全组共同探讨,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教研成果。五、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一)教学内容方面1.承前启后,高一补充通史学习我校高一新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尤其是中国通史部分,他们在七、八年级学习的部分内容。因此,为顺应高中历史的专题学习,高一教师在入学之初,应制定专门的计划,先用两周时间对学生进行通史教学,侧重于中国历史的阶段分期和特征的分析。中国古代史部分,主要从王朝更替和阶段特征方面讲解。中国近代史部分,教师抓住主要线索进行梳理。第一,宏观线索。第二,主干线索梳理。第三,注重三条主线。通史复习的方法利于学生接受,同时有了通史的基础,才能较好的去理解和学习高中专题史教学。2.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再是历史教学的惟一依据,而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广大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这种新教材观为高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提供了依据。此外,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学海无涯7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嫁接。(二)教学方式方面1.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高中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我们能够使学生形成“想要学,学得懂”的心态,体现在高一教学中,首先要把枯燥的历史理论变成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了解和思考的欲望。教师应尽可能知识简单化、条理化、层次化,让学生学得懂。多鼓励学生,给予成功的满足感。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对历史学科充满求知欲。2.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有: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一历史教师应首先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其次,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新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指导学生信息提取。最后应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历史规律包括历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