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学廷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如果有个外国朋友让你介绍中国文化,你会介绍什么?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了多少宝贵遗产?至2016年7月17日,中国已有50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51处)。其中文化遗产35项(其中文化景观5项),自然遗产11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1、泰山(山东,1987.12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2、黄山(安徽,1990.12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3、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四川,1996.12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武夷山(福建,1999.12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景观名单(5处)】1.庐山(江西,1996.12世界文化景观)2.五台山(山西,2009.6.26世界文化景观)3.杭州西湖(浙江,2011.6.24世界文化景观)4.哈尼梯田(云南,2013.6.22世界文化景观)5.左江花山岩画(广西,2016.7.15世界文化景观)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30处)】0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世界文化遗产)02、长城(北京,1987.12世界文化遗产)0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世界文化遗产)0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世界文化遗产】0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世界文化遗产)0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世界文化遗产)0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世界文化遗产)0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世界文化遗产)0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世界文化遗产)10、福建土楼(福建,2008.7.7世界文化遗产)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世界文化遗产)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世界文化遗产)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世界文化遗产)14、颐和园(北京,1998.11世界文化遗产)15、天坛(北京,1998.11世界文化遗产)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世界文化遗产)17、明清皇家陵寝(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世界文化遗产)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世界文化遗产)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世界文化遗产)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世界文化遗产)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世界文化遗产)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世界文化遗产)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世界文化遗产)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世界文化遗产)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7、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世界文化遗产)28、大运河(北京,2014.6.22世界文化遗产)29、丝绸之路中国段(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14.6.22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30、中国土司遗址(2015.7.4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二十四节气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39个中国书法中国传统木拱营造技艺中国剪纸昆曲京剧古琴篆刻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雕版印刷端午节宣纸制作技艺西安鼓乐妈祖信仰藏戏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在哪里?一、文化界说文化的内涵如何界定?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尚不能得出定论,除了视野的原因外,还有语言学角度的客观歧义。1871-1951年,美国文化学者《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列举了西方学术界对文化的160多种定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我被托付一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范围它的意义,这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无所不在。”1、“文”、“化”与“文化”的界说“文”的本义,指的是各色交错的“纹理”、“花纹”,例如“物相杂,故曰文”(《易经·系辞下》),“五色成文而不乱”(《礼记·乐记》);引申为外表、装饰之义,例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又引申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性符号,以及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例如“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再引申出“美”、“善”、“德行”之义,例如“礼减而进,进而为文”,郑玄注曰:“文犹美也,善也”(《礼记·乐记·郑注》)。“化”之本义,为“改易”、“变化”、“生成”、“教化”。例如“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庄子·逍遥游》)“化不可代,时不可违”(《黄帝内经·素问》),“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经·系辞下》)。文”与“化”并联使用,迄今为止,最早见诸文字的是《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彖传》),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关于文化的最早的提法。对此,孔颖达释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颖达“以诗书礼乐来教化天下”(即“以文教化”)来解释“文化”的意思十分明显。在西汉以后,“文”与“化”终于合成了一个完整的词,如刘向曰:“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铢。”(《说苑·指武》),但“文化”的意思仍然是“以文教化”。可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化的含义依然是“以文教化”或“文治教化”,是与“武力征服”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文化”的概念,是19世纪末通过日文转译的西方外来词,其含义与我国古代的含义不尽一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其基本含义指的是“耕作、教化”和“礼拜、祭祀”,后来引申出居住、练习、留心、注意、敬神等多种含义。英文的“文化”一词是culture,最初有改良土壤、栽培植物等含义,并由此引申出教育、修养、人类能力的发展、礼貌、知识、情操、风尚等意义。17世纪德国学者S·普芬多夫就曾对“文化”一词作过界定: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2、对“文化”的现代理解当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在深入、广泛的研究基础上,人们对“文化”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如下的共识:1)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天道”(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人类在探索“人道”的过程中,便创造了文化。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并在不断地改造着人,因此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同时也是改造人类自身的活动。3)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在其进步与发展的历程中,必然会分化出精华与糟粕。4)文化的实质性含义应该是“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类的文明化”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即是人类合理、科学地顺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与人类自身素质持续提高过程的统一。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联系,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梁启超的“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就是从“大文化”的角度来表示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文化”。“狭义文化”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之为“小文化”。1871年,号称“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泰勒的“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可谓是对“狭义文化”较早的经典定义。1973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对“文化”的定义做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文化定义是:“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中国的《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我国现行教科书中所采用的文化概念(或定义),一般采用的是“狭义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分类根据视角的不同,对文化结构进一步分类:首先,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其次,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其三,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规范性文化,非规范性文化,半规范性文化)所谓的规范性文化,是以儒家经典为经,以历代官修史志为纬,在长期流迁演化中广泛吸收了道,法,阴阳,纵横,玄,佛诸家学说而形成的经史文化,是中国小农社会的具有最高权威的规范性文化。与此相应的,则是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人的种种关系、风俗、习惯、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潜在意识及形形色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规范性文化。除去这两种文化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规范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对经史文化呈半游离状态的各种文化教育,宗教娱乐活动,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等俗文化代表作。其四,从社会功用上,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企业文化等。其五,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质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其六,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2、文化结构关于文化结构,有多种的划分方法,这里仅以“四层次”说展开论述。1)物质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所加工于自然而创制的各种器物所构成,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物质文化层构成了整个文化构成的基础。物态文化首先表现为“文化”创制的各种器物,如各种生活用品、工艺品、建筑、道路、交通工具等,同时还表现为工艺技术等“物化的知识力量”。2)制度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立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以制度的方式将人们的行为方式固定化、程式化。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礼仪制度,都是制度文化的体现。3)行为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所构成。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4)心态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所构成。该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该文化层又可以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两个子层次。社会意识形态是经过加工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基层意识形态〔例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例如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社会心理,潜藏在大众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三、文化的特征1、同一性(为社会成员共同接受和理解)2、时代性(历史性)3、民族性4、地域性(地域文化)四、文化的作用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传递功能教化功能社会功能传递功能早川一荣《语言、意义和成熟》:“人有超肉体的遗传途径,这就是文化。”文化作为社会约定的符号系统,形成社会的遗传密码,遗传基因,不断的复制,使社会得以进化,并形成一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