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主观题必考知识点汇总各类型主观题及近五年热门考点目录三个必考的“观”...................................................................................................................11、教育观.............................................................................................................................12、学生观.............................................................................................................................23、教师观.............................................................................................................................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5其他考点...................................................................................................................................6各种题型答题方法.................................................................................................................15一、简答题.........................................................................................................................16二、辨析题.........................................................................................................................16三、论述题.........................................................................................................................16四、材料分析题.................................................................................................................16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主观题一直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类型题。它分为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两种题型进行考察。一般来讲,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则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关于第三道材料分析和写作题我们不需要记住任何知识点,只需把握相关技巧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就将近年来前两道题容易考差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而这也是每年考试中百分百会考察到的。大家只要记好这些常考考点,在考试中就可以稳稳拿到应得的分数。三个必考的“观”1、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新课改的评价观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②评价内容综合化。③评价方式多样化。④评价主体多元化。⑤更注重评价过程。2、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幼教中称为儿童观。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3、教师观教师角色的转变(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育问题的研究者(4)社区型和开放型教师◆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职业素养:(1)完整的知识结构(2)灵活的教学能力(3)教育机智(4)情感智力和品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二)梳理教师威信(三)善于和学生交往(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1.对工作高度负责2.认真备课上课3.认真批改作业4.认真辅导学业5.不对工作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1.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3.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3.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5.作风正派,廉洁奉公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2.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其他考点这些考点,在近几年的试卷中,会经常考到。一般1-2年内,会考到重复的考点。具体大家可以查看近几年的试卷了解情况。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5.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7.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3)学校教育——主导;(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9.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5)身体素养。10.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3)文化知识11.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1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发扬教育民主。(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3.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14.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1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6.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17.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指导的认识1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9.教学过程的结构(或者: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心理准备;(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20.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2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