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业八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谢苏副组长:闫明祥(南航湖北公司人力资源部)项目组成员:郭沙汤黎江群陆蓉刘芳庞荣韩鹏周晓梅蒋永业管芳(东航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客舱部)林峰(厦门航空公司人力资源部)盛美兰(海南航空公司客舱部)赵晓梅(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一、建设基础(一)区位和产业优势及人才需求分析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我国将新增飞机2400架。按国际民航当前的平均人机比100:1测算,未来20年我国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若以每架飞机需30名左右的空乘人员计,加上相当数量的自然减员,未来20年我国空乘人员缺口将超过10万。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临近,市场呼唤大量高素质的民航服务管理人员。湖北省处于我国中部的中心位置,武汉素称“九省通衢”,处于我国航线网络的中心位置,空域资源十分丰富,截止2006年10月,武汉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500万人次大关。2006年11月,国内首家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落户武汉,武汉有望成为京、沪、穗三大枢纽之外的第四大航空枢纽,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区域枢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促成了本地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而这无疑又强劲拉动了对空乘服务人才的需求。为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本专业以武汉为重点,对武汉..及中南地区开展了空乘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状况调研。调研企业有东航武汉公司、南航湖北公司、海南航空等7家航空公司,其中骨干航空公司2家,地方航空公司4家,民营航空公司1家。调查表明,区域内民航空中乘务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在10%左右,其余大都只经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被调查企业表示,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优先考虑聘用接受过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中乘务员,“大学专科”将成为主要的学历要求。业内企业期望本专业高职毕业生集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项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于一体。懂技能、会操作、通外语的空中乘务高技能人才已成为热门人才;业界专家预测,武汉地区空乘人员缺口接近1000人/年。这些都为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空乘服务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依托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区域内空中乘务员学历结构见表4.2-8.1。表4.2-8.1区域内空中乘务员学历结构统计表调查范围学历状况本科及以上专科/高职中专及以下武汉市11.3%25.5%63.2%中南地区9.1%32.6%58.3%从区域内开设同类专业的院校来看,武汉市内还有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省旅游学校、武汉工商职业学校、武汉市财经学校等7所中、高职院校,年输出学生约700人。人才培养数量基本吻合空乘人才需求,但由于院校培养条件的差异,导致人才质量“良莠不齐”。针对企业旺盛而迅速“升级”的人才需求,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空乘高技能人才成为各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二)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自2004年创办以来,遵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学校教学设施为资源,校校联合,校企联合,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的职业教育办学原则,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已经为各大航空公司输送空乘人才100余名,受到航空企业的一致好评,初步确立了在湖北地区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龙头地位。1.形成了从招生到就业的“全订单-全过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自开办开始,本专业就依托航空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形成了从学生录取到就业的“全订单-全过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即全部采取订单式培养,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建立了以航空企业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企业直接参与招生面试工作,企业派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将企业文化和企业规章融入教学环节,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企业与学校之间交替进行,学习效果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就业由企业安排。2.与民航企业深入合作,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己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几年来,学院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条件日趋完善。目前校内建有航空博物馆、形体训练室、形象设计室等专业实训室,已与东方航空武汉公司、南航湖北公司等民航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学生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场所。同时,本专业还是北京外航招聘乘务人才的基地,中国民航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航空乘务培训基地。..3.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所有专业教师都进行了相关培训,包括参加航空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并获得相关技能证书;到相关航空院校及空乘培训基地进行学习与交流等。3年来,坚持引进具有航空公司工作经验的教师以及航空运输、旅游管理、舞蹈、英语口语等专业方向的师资,长期聘请2位民航企业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作为兼职教师,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学团队。4.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初具成效本专业立足职业教育特点,不断深化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改革,。(1)在培养形式方面,实行全订单培养;(2)在教学形式方面,强化校企结合;(3)在学生管理方面,实行校企双方共派辅导员,共同管理,同时通过专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技能与素质等;(4)在教学方面,探索适应订单培养的教学方式,开发了系列教材,填补了区域内同类院校空乘专业教材空白,目前已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各1门,编写教材20余本;(5)开拓国际合作渠道,与国际航空公司及院校密切合作,开展教师交流,拓展学生就业渠道。5.人才培养取得较大成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5年,在“‘金通航空’杯中国院校空乘专业风采展示会”中,本专业学生一举获得“航空形象与才艺团体奖”金奖、“航空知识与英语团体奖”铜奖、团体表演奖等七项大奖。2006年,在国内首届空姐大型选拔赛-南航舒蕾“空..姐新人秀”活动中,本专业7名学生成功晋级华中赛区15强,占据了晋级选手的半壁江山。2007年10月,本专业学生担任了中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上领导、贵宾的礼仪服务和各代表队运动员入场引领工作,受到广泛好评。由于毕业生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60%的毕业生走上空乘岗位,约25%的毕业生在地面航空服务部门工作,15%的毕业生在国际游轮、国内外四星级以上酒店就业。为了准确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市场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近年来,在学院统一组织下,本专业分别对南航湖北公司、东航武汉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5名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研。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肯定和认同均超过90%;近8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及综合能力能满足岗位需要,78%以上的学生实现了对口就业或者在所学专业相关领域就业,并对自己就业的单位及薪酬表示满意,以武汉市为例,本专业45%的毕业生顺利进入南航、东航、海航等业内知名企业,平均初职收入为2500-4000元/月。(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基于空乘人员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待科学重构与开发;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拓宽;3.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航空业发展实际,抓住武汉作为国家民航总局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国内第四大航空枢纽的历史机遇,以“全订单-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完善招生、培养、实习、就业四个“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机制,强化与民航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阶次培养的专业课程建设模式、完善实训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区域内空中乘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湖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标杆。(二)具体指标1.2008年指标(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深化与行业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全订单-全过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空中乘务及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阶次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门,配套教材3本,省级精品课程1门。(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模拟客舱主体设备建设到位;体能训练中心跑步机、健身机等器材到位并投入使用;语言自主学习系统中三间共240座人机交互学习终端,备课室20座,服务器与交换机到位并投入使用;乘务员训练与测试中心电脑、投影仪到位;全功能的形体训练中心多媒体、把杆、镜子等基本设施到位并投入使用。(3)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3名,聘请航空业界专家、大师到学校举办讲座5次,承担技能演示观摩课5次;..聘请3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聘请3名来自空乘岗位的技术骨干指导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安排4人参加民航业或其他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0%,教师参与行业锻炼的比例达80%。(4)其他项目①教学资源库建设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专业资源库建设,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建设,建成5门多媒体课件,3门网上学习课程等。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待乘务员训练和测试中心等实训设施建成后,充分利用这些设施为社会提供相关培训300人次。依托计算机网络建成的远程教育教学体系进入筹备建设阶段,以期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同类专业及专业群资源共享。③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学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5%。2.2009年指标(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在2008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全订单-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2门,配套教材5本,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模拟客舱配套设备如餐车、水车、闭路电视摄像设备等建设完成;体能训练中心学生检测设备、教工和成人检测设备建设完成到位;网络总控制台及监控设备,清华大学出版社自主学习系..统,东软在线英语网络教学测试系统建设完成;乘务员训练与测试中心CBT软件建设完成;形体训练中心DV、投影仪、钢琴配套到位。(3)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培养本专业骨干教师,聘请航空业界专家、大师到学校举办讲座4次,承担技能演示观摩课4次;聘请2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聘请2名来自空乘岗位的技术骨干指导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安排2人参加民航业或其他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90%,教师参与行业锻炼的比例达100%。(4)其他项目①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教学资源库中数字化专业建设,建成教学、研究资源服务体系,建成5门多媒体课件,3门网上学习课程。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为社会提供相关培训300人次。依托计算机网络建成的远程教育教学体系进入后期建设实施阶段,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同类专业及专业群资源共享。③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98%,学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100%。三、建设内容(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本专业采用校企全程合作的方式,培养适应航空业发展所需要的,熟练掌握客舱服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项技能,具有较高英语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良好身心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行业教学指导小组的参与下,专业建设委员会从客舱服务的工作流程出发,对客舱服务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对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归纳为基础能力、岗位能力、拓展能力(如图4.2-8.1)。在基础能力和素质方面,要求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技巧、职业礼仪素养;在岗位能力方面,要求具备客舱服务技能、客舱设备维护、管理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在拓展能力方面,要求具备航空服务能力、公关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