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性别角色差异心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性别角色差异心理性别角色概述性(sex)与性别(gender)•“sex”指的是与女性或男性相联系的生物现象,可称之为生理性别•“gender”指的是女性或男性的心理现象,亦即心理性别•变性者: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产生矛盾,通过改变生理性别来适应心理性别性别角色的定义•性别角色,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性别角色定义的含义1性别角色是以生理性别为标准划分的社会角色2性别角色决定了男女两性的社会化定向3性别角色为男女两性制定了一套行为规范性别角色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功能分化与定型文化制约性功能分化与定型•男女性别角色在团体活动中的不同功能及其在社会生态中的不同地位•特殊功能论(帕森斯,1955)–核心家庭中,男子发挥着工具性功能,女子发挥着表达性功能•能动性与合群性(巴卡恩)–“能动性”将有机体描述为一个在自我保护、自作主张和自我扩张中表现自己的个体–合群性指在与更大的集团的关系中,在与别人合作产生的情感中表现自己的个体–女孩在社交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合群性”,而男孩则表现出突出的“能动性”功能分化与定型•性别定型与国民性差异之间关系–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中,即使不同文化背景下功能定型也保持一致性。性别角色的特点多样性功能分化与定型相对稳定性文化制约性•性别角色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其内容受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Mead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社会中男女角色分化情形的研究–阿拉佩什族:原始农业部落–曼杜古摩:原始游牧部落–赞布里部落:渔民部落–结论:男女气质和性格由社会条件形成的,性别差异也取决于社会文化性别角色的特点功能分化与定型文化制约性相对稳定性多样性相对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性别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建立在两性体力差异基础上的角色分配•影响–积极的一面: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消极的一面:造成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夸大了性别心理差异性别角色的特点文化制约性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功能分化与定型多样性•性别角色具有无限多样性,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亚角色•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时甚至在同一阶段,可能表现出性别角色的多种内容•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随着情景不同也表现出多样性(一)自我概念一、自我知觉1、定义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性别角色差异以生理性别为重要被试变量的研究总体智力能力方面的差异人格方面的差异社会行为言语能力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机械能力倾向性领导能力兴趣爱好自信与自我评价焦虑成就动机攻击性行为助人行为性心理和行为无一致是数据表明两性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女性在语言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男性在空间能力上占有一定优势,且这种优势的显示有一定的年龄特征,优势随年龄增大而增大。无一致结论。性别差异大小随年龄和教育程度而发生变化。女性在具体操作和动作准确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上占有优势,而男性在另外一些机械能力上占有优势总体智力言语能力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机械能力倾向能力方面性别差异男性与女性领导者都表现出相同的领导能力和效率;领导角色与领导者性别相符时能增加领导有效性,与性别角色期待有关。领导能力能力方面性别差异人格方面的性别差异——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女性倾向于模仿他人的着装打扮;-男性倾向于模仿攻击性行为-男孩爱好活动量大的身体运动游戏和汽车、建筑材料等玩具;-女孩则愿意参加坐着的游戏、扮演家庭成员角色-男孩比女孩更喜欢参与性较强的媒介-更喜欢理性和进取精神较强的媒介内容-女生更多爱好语文和外语;男生更多爱好数学和物理;-男孩倾向于具有较强创造性、冒险性的职业;女孩更倾向于比较温和的教师、节目主持等职业人格方面的性别差异——自信与自我评价自信和自我评价男性的自我评价过高,造成自信方面的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自信,自尊也略高于女性(Feingold)女孩对自己的成绩期望相对较低(Kraerdow,1978)人格方面的性别差异——焦虑性别刻板印象社会文化偏见低期望的自我贬抑的归因模式•女性比男性的焦虑感更强人格方面的性别差异——成就动机•Horner的“女性避免成功”观点•测试条件影响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McClelland)–中性条件下,女性成就动机高于男性;–竞争条件下,男性成就动机高于女性–相同测试方式进行的测验,男女成就动机一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果会有所不同。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攻击性行为男性比女性富于攻击性男性攻击行为多是给对方带来伤痛或身体上的伤害,而女性的攻击行为多是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或人际关系上的损失女性多认为实施一次攻击行为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而且会给自己带来遗憾、焦虑甚至危险,而男性这种体验不多。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助人行为•应激情景•男性一般比女性更乐于助人,而女性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比男性多助人行为•非应激情景•女性比男性更乐于助人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性心理和行为手淫问题男性手淫发生率要高的多对性放纵的态度男性往往更多地持宽容的态度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和性满足感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化、女性化及双性化研究•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分化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决定性别差异的更重要的在于其经过特定的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心理性别特征,而非其与生俱来的固有的生理性别。Diagram单维双极结构•男性化特征和女性化特征是一个连续体对立的两端:个体越趋近于其中一端,就越远离另一端。•三个假设:1.男性和男性在人格上有本质的差异;2.性和人格属性的匹配对于心理健康十分重要;3.男性特质—女性特质是一个单一的维度。两个独立维度的两性特征•双性化:个体可以同时具有传统男性和传统女性应该具有的人格特质(Rossi,1964)•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男女性别特征四种类型双性化个体性别典型化个体未分化个体跨性别角色型个体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性别心理差异遗传因素性激素大脑生物学因素文化背景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会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性染色体–色盲、血友病等隐性遗传病•性激素–出生前阶段:组织效应–成年期:激活效应生物学因素•大脑–小丘脑•男女的小丘脑分泌方式不同•小丘脑上的性别差异可能是胎儿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分化的结果–大脑单侧化•巴菲勒和格雷的假设•谢尔曼的迂回观察假说社会文化因素—文化背景BECDA五种类型文化狩猎与采集文化——男女角色地位差别不大园艺文化——女性地位较高农业文化——男性地位远高于女性。工业化社会文化——具备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基础游牧文化——女性地位很低;倾向于塑造好斗攻击性强的个性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父母对孩子名字用词的选择父母对孩子衣服色彩的选择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促进孩子的自我性别认同父母给孩子买玩具的区分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科书•教科书一般都存在着宣传性别刻板印象的倾向教师•学校教育的女性化——缺乏男性榜样•教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的期待以及与他们的互动方式有所不同学生•1996年《中国少年报》对中小学生读者的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具有传统性,带有刻板印象色彩。社会文化因素—大众传媒•男性广告员较多地以广告产品的知识权威或专家身份出现,女性广告员则多以受用者的身份出现(马克阿瑟,1977)•性别歧视广告性别角色相关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两性观•Frued的尚男抑女论•性心理发展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和生殖器阶段(性别开始分化)•俄狄浦斯情节•埃里克森的内部空间观•女性人格中的关键因素是颇具建设性、创造性的生命内部空间感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性别定向起源于社会中的“性别——分化”实践认知发展理论的两性观•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性别恒常性–性别恒常性发展的三个阶段•性别认同阶段(2-3岁)•性别稳定阶段(4岁)•性别一致阶段(5-7岁)认知发展理论的两性观•性别图式理论–性别图式是系统化的一套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观点和期望,它影响儿童的信息加工模式。–性别定向起源于性别图式过程。儿童根据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定义来编码和组织信息。–强调性别图式作为一种预期结构,为搜索和同化性别知识和信息做好准备。社会认知理论•从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的三元交互作用来考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源和机制;•强调儿童的标准匹配机能和自我激励机能在性别角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认知理论直接教育强加的环境扮演体验建构的环境模仿选择的环境三种环境结构性别概念和能力获得的途径Diagram监控行为——即按性别要求监控自己的行为举止Titleinhere判断行为的合适性——即行为与性别标准及环境是否匹配性别行为主要受自我调节机制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且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变性别自我认同的调节过程自我评价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