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之所以现在来翻看这本书,源于每周五下午的例行学习,上周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的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和第三讲雄关漫道以及第四讲风雨前行,王向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生动的实例,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找到这本书加以拜读。下面,我仅对书中的部分章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顾中国具体国情,盲目发展。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蕴含”在党的“结合”思想之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有三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理论和实践经验都相对缺乏,革命走过弯路,是遵义会议之后才走上正确的轨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为第一次飞跃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第二次飞跃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三点内涵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不管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还是对中国的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坚持马克国主义,就要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落实,并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只有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创造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决定了我们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作为当代发展中的个体,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首先要认识自已,认清自已的工作、生活,其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国内国际形势,能够客观的分析,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精髓在个人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