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案一、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教学手段、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讲授新课)【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温州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什么地图?【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1-11-A和图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归纳:A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B图?并说说理由。【练一练】比较《浙江行政区划图》和《温州行政区划图》的差异。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情境1: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温州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交通图》《温州政区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比一比】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北京至温州的最短铁路线。2.让学生量算一下北京──温州的距离。3.如果旅游时间为3天,最好采取哪一种交通方式?4.根据《温州旅游图》,设计出在温州的游览路线。情境2:如果张京同妈妈想到楠溪江玩两天,该怎样设计路线?【比一比】出示《楠溪江旅游图》确定楠溪江所在的位置,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安排各自的旅游线路,比比看哪个小组安排的路线最合适,走的重复路线最少(教师可在步骤上作适当的指导)。【想一想】1.你准备从哪儿进?哪儿出?(第一步:找到进入风景区的入口。)2.为了缩短行程,应选择哪个饭店?(第二步:由于要在风景区内玩两天,所以必须找一个晚上住宿的地方。)3.你打算第一天游哪些景点?第二天游哪些景点?(第三步:大致确定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要游览的景区。)4.在图上画出你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线路。(第四步:具体确定每天的旅游线路。)拓展: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能为张京介绍楠溪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吗?请各组派代表当小导游介绍本组的设计路线。情境3:出示图l-14【想一想】1.如果我想去爬山,应该了解这座山的哪些情况?2.从什么地图上可以获取这些情况?3.你会画等高线地形图吗?【画一画】请学生上台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讲讲为什么这样画?教师出示立体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共同发现:等高线较密的地方,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越平缓。【议一议】1.图上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2.从山麓到山顶怎样走才能使爬山的距离最短?3.如果从登山出发点出发,怎样走既近又安全?情境4:出示图1-6。【想一想】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农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的含义(教师补充)。2.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是怎样分布的?有什么特点?年前的非农业用地与1949年前的非农业用地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年后非农业用地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三)小结【想一想】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问题?(四)课外拓展请展示你收集到的教材以外的地图,说说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它们?三、教学反思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出示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二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予以纠正并解释其含义,然后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三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然后让学生对照立体图发现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结果,我发现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第二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有所好转,但学生仍很被动。第三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了起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只需进行机械记忆,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第二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为教师搭好了“戏台子”;第三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同时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可见,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学习。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