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培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二O一四年三月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预防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因此,全面识别危险源,准确评价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安全标准化建立和保持的核心与基础,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安全标准化运行的关键。一、风险管理的意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机理危险源识别确定范围与目标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评价准则可接受风险?可接受风险?维持管理监督与审查否是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二、危险源及其识别术语危险源GB/T28001-2011-3.6条规定“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辨识GB/T28001-2011-3.7条规定“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健康损害GB/T28001-2011-3.8条规定“可确认的、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和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在生产现场,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载有有害物质的载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内因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与有害物质数量的多少、能量强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有害物质或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越严重,相反,当其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比较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或场所;③有害物质和能量载体;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⑤一旦失控可能发生巨大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或场所;⑥危险物质;⑦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或场所;⑧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能量向人体意外释放的物体。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外因一般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有害物质或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从系统安全的观点考察,使有害物质或能量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包括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缺陷4个方面的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总是同时出现的。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内因,没有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就无从谈起;第二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外因,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就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是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结果,也就是内因通过外因的触发导致事故。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有害物质或能量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有害物质的数量和能量强度,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人失误、物故障、环境不良、管理缺陷)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了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Ⅰ危险源的表现形式火灾和爆炸;中毒、窒息;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宗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Ⅱ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常规活动:是组织在异常和紧急情况下实施的临时抢修、突然停电、水、气(汽)的处理等活的活动。如生产设备出现故障而进行动。非常规活动:是按组织策划的安排在正常状态下实施的活动。如出料、切换、清罐(塔、器)、加料、提(降)负荷及重要参数的调整、巡检和作业现场清理等按既定要求和计划实施的生产运行活动以及按计划的安排进行的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活动等。Ⅱ危险源辨识的范围人、机(物)、环境、管理缺陷人的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人失误也可能造成物的故障,进而导致事故发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为13大类: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Ⅲ危险源类别人、机(物)、环境、管理缺陷物的故障指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某种故障状态。物的故障可使约束、限制有害物质或能量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人的失误会造成物的故障,物的故障也可能诱发人的失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为4大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Ⅲ危险源类别人、机(物)、环境、管理缺陷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因素,如温(湿)度,照明、粉尘、通风、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企业和设备等软环境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例如,潮湿的环境会使绝缘体的绝缘强度下降;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影响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人的失误。Ⅲ危险源类别人、机(物)、环境、管理缺陷管理缺陷实际是指在人-机(物)-环境的安排上出现失误。在硬件上不能使机和环境保障人的安全;在软件上没有制定人-机(物)的交互规则或制定的规则被违反而不能实施,不能消除机对人的伤害。管理缺陷属于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但管理缺陷这个间接原因又是促成人失误、机(物)故障、环境不良这些导致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的原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①工程设计使用的材料有问题,未达到质量要求等,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②安全管理不科学,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或贯彻不力。③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出了事故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平常无人负责。安全措施不落实,不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④对职工不进行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松弛。⑤忽略防护措施,机器设备无防护保险装置,安全信号失灵,通风照明不合要求,安全工具不齐备,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消除。⑥分配工人工作缺乏适当程序,用人不当。⑦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足或流于形式,对新工人的安全教育不落实。⑧安全规程、劳动保护法规实施不力,贯彻不彻底,没有作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⑨事故应急预案不落实,对事故报告不及时,调查、处理不当,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等。Ⅲ危险源类别1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分为4类: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Ⅲ危险源类别1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分为4类:1.人的因素1.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异常(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3)监护失误(4)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Ⅲ危险源类别1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分为4类:2.物的因素2.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2)防护缺陷(3)电伤害(4)噪声(5)振动危害(6)电离辐射(7)非电离辐射(8)运动物伤害(9)明火(10)高温物质(11)低温物质(12)信号缺陷(13)标志缺陷(14)有害光照(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毒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9)粉尘与气溶胶(10)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Ⅲ危险源类别1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分为4类:3.环境因素3.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5小类)3.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18小类)3.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9小类)3.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3小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Ⅲ危险源类别1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分为4类:4.管理因素4.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4.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4.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4.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4.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Ⅲ危险源类别2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先发性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为20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Ⅲ危险源类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3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第63号)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类:Ⅲ危险源类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Ⅳ危险源与事故模型控制措施失效(覆盖层老化)防护失败(手套老化)危险源如热的管道对象如操作人员事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Ⅴ危险源辨识的思路存在什么危害(危险源)?谁(什么)会受到伤害?伤害怎样发生?即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七种安全危害: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七种环境因素:大气、水体、土壤、噪音、废物、资源和能源、其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源的辨识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3种时态和3种状态下潜在的各种危险,分析约束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的要点第一步•识别出本岗位涉及的所有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并进行详细分类、记录;第二步•识别出每项活动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第三步•针对识别出的每项事故类别,辨识出可能造成此类事故的危险源,并详细记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三、风险及风险评价术语风险GB/T28001-2011-3.21条规定“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评价GB/T28001-2011-3.22条规定“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可能发生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