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13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p23(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3.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p26(一)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p33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教育知识与能力5.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p47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口诀】两句话+五内容。6.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p60(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p62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口诀】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p64(一)激发学习动机(二)领会知识(三)巩固知识(四)运用知识教育知识与能力(五)检查知识【口诀】一动机四知识9.上好课的具体要求p65(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口诀】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10.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p67(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口诀】主(主动性)抓(抓重点)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p70(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口诀】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教育知识与能力12.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p76(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口诀】依学生,依目标,依内容,依媒体,依自身13.班级授课制优缺点p78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缺点:(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口诀】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1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p97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教育知识与能力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1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p100(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口诀】环境+个性+课程16.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p104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口诀】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17.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口诀】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注意原型)18.有意义学习的条件p114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教育知识与能力【口诀】新知识+旧知识+心向19.学习动机的激发P122(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口诀】创情境、控水平、充反馈、正规因20.学习动机的培养p121(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口诀】马里奥班委21.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p124-p125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1)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3)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过程3.教授学习方法【口诀】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2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p138教育知识与能力(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5)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口诀】需要、人类、时间、特点2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p146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口诀】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24.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p172(一)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4.学校教育(二)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教育知识与能力3.道德认识25.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p173(一)有效的说服(二)树立良好的榜样(三)利用群体约定(四)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五)价值辨析【口诀】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26.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p1751.前道德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岁)3.可逆性阶段(9-11岁)4.公正阶段(11以后)2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p175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口诀】三水平六阶段28.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p185(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口诀】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教育知识与能力29.中学德育的途径p188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口诀】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30.培养班集体的方法p203(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二)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三)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口诀】生(研究学生)目标,导(领导核心)关系31.班主任的常规工作p214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32.教师的劳动特点p229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育知识与能力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238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口诀】看别人,看自己,多联系,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