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2.掌握虚词“之、而、以、于”等词的意义与用法。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近年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三、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学习目标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1、二世杀之()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3、宋何罪之有?()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5、顷之,一狼径去()6、(陈涉)辍耕之垄上()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8、故以怪之矣()“之”的用法他这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补足音节去、往助词,的这件事二、“之”的用法归纳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可以译为“这”3、结构助词(定语+之+中心语)可译为“的”。4、助词(宾语+之+动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译时省去。1、用作一般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5、助词(主语+之+谓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无实义,可不译。6、助词。(时间词+之)或(动词+之),补足音节,无实义,可不译。7、动词(主语+之+宾语)可译为:去、往、到。“而”字的用法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1、佣者笑而应曰()2、温故而知新()3、夺而杀尉()二、小结:“而”字通常用作连词,在句子中表现词与词之间的并列、顺接、修饰、转折关系。4、人不知而不愠()翻译为“着”,表修饰翻译为“然后”,表顺接翻译为“却”,表转折翻译为“并且”,表并列6、策之不以其道。()7、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2、以君为长者()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3、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字的用法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以塞忠谏之路也()用、拿把凭借、依靠因为以致按照认为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3、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表结果,译为“以致”。有时相当于“而”。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1、用作介词①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二、“以”的用法归纳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1、万钟于我何加焉()2、胡不见我于王()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4、骈死于槽枥之间()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不求闻达于诸侯()8、皆以美于徐公。()“于”字的用法对,对于向跟、与在从到在比、胜过4、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3、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二、“于”字的用法归纳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2、当于与“比”连用时,译为:“跟、同”“其”字的用法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复前行,欲穷其林()3、其真无马邪?()4、其真不知马也()5、既克,公问其故。()他们的那个难道恐怕其中的3、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二、“其”字的用法归纳1、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1、不足为外人道也()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3、二虫尽为所吞()4、若为佣耕()5、为坛而盟。()6、以丛草为林()7、或异二者之为()“为”字的用法对,向为了被是筑作为,当作指心理活动3、表示被动,译作“被”。读作“wéi”二、“为”字的用法归纳(一)用作介词,一般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替“等。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三)用作名词,读作“wéi”。二、“为”字的用法归纳(二)、用作动词,读作“wéi”。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其意根据语境而定。一、中考真题指出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久而乃和()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字的用法于是,就竟然才你、你的是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二、“乃”字的用法归纳(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二、“乃”字的用法归纳(二)用作代词,译为“你、你的”(三)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2009中考试题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学者之大忌C、择善而从之D、是以谓之“文”也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黑质而白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C、面山而居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D2011模拟试题1、选出句中的“以”与“裹以帷幕”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衣被蔽塞窗户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C、徒以有先生耳D、以激怒其众A2、下列加点的“于”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不求闻达于诸侯B、骈死于槽枥之间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告之于帝D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百姓多闻其贤()B.安求其能千里也()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其如土石何()2011模拟试题D代词,代扶苏代词,它代词,它的副词,加强反问语气2011模拟试题C动词,雕刻动词,做判断动词,是介词,为了4、与”知之为知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径寸之木为宫室()B.行拂乱其所为()C.项燕为楚将()D.愿为市鞍马()E.为天下唱,宜多应者()F.士卒多为用者()介词,向、对表被动,被2011模拟试题B副词,竟然副词,才副词,于是副词,于是,就5、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渔人,乃大惊()B.太祖乃悟,卒用其人()C.乃重修岳阳楼()D.陈涉乃立为王()方法指津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3、代入筛选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4、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句”何……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