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拓展训练内容提要:1、什么是创新性思维;2、人人皆可以创新;3、为什么大多数人缺乏创新意识与习惯;4、打开心智的枷锁。热身练习:睁大你的眼睛哦!!!!1、如果你选择B,恭喜你,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唯一全部由直线构成的图形。2、有些读者可能选择图形C,你也答对了!因为图形C是唯一不对称的,因此C是正确答案。3、图形A也是一株因为图形A每一点都是连续的,因此A是正确答案。4、至于图形D呢?它是唯一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所以D也是正确的。5、图形E呢?它是唯一的非几何图形,因此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观点不同,它们都是正确的答案。人人皆可创新每个人遇到事物,考虑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等等因素,导致了结果的不同。不要扼杀了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奇妙的想法都是自己的发明创造,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创造者、发明家。发明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艾伯特·詹奥吉真正的、成功的创新性思维,一定是与开放后的“流出”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必须造成信息的流出。第一章:当然,除了要有“信息的流出”以外,还要有“信息的交流”。那么,这些信息的流出包括那些方式呢?一起来探索吧!!1、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3、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4、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5、收敛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6、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7、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8、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9、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下面开动你的脑筋吧!第一题:小试牛刀请用下列四个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写一段话:夜月风影第二题:人人皆可创新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第二章:创新:创新: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包括:社会学概念、经济学概念、马克思主义中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新”一词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里,出现了343次,是他使用最多的概念。江主席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特别是要“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互动时间已到:小游戏:解手链。基本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需要一定的过程。心理学家对这个过程也做过大量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G.Wallas)所提出的四阶段论和美国心理学家艾曼贝尔(T.Amabile)所提出的五阶段论。华莱士认为任何创造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四个阶段.而艾曼贝尔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创造活动过程由提出问题或任务、准备、产生反应、验证反应、结果五个阶段组成,并且可以循环运转。这里,以华莱士的四阶段论来看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作前期准备的阶段。由于对要解决的问题,存在许多未知数,所以要搜集前人的知识经验,来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从而为创造活动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如: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据说,光收集资料整理成的笔记就200多本,总计达四万多页。可见,任何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杜撰,都是在日积月累,大量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赵权2、酝酿阶段酝酿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以便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问题由于一时难以找到有效的答案,通常会把它们暂时搁置。但思维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这些问题会无时无刻萦绕在头脑中,甚至转化为一种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让人产生狂热的状态。如“牛顿把手表当成鸡蛋煮”就是典型的钻研问题狂热者。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有机结合思维的紧张与松弛,使其向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3、豁朗阶段豁朗阶段,也即顿悟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思维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进入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这就是前面所讲的灵感。如:耐克公司的创始人比尔·鲍尔曼,一天正在吃妻子做的威化饼,感觉特别舒服。于是,他被触动了,如果把跑鞋制成威化饼的样式,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于是,他就拿着妻子做威化饼的特制铁锅到办公室研究起来,之后,制成了第一双鞋样。这就是有名的耐克鞋的发明。4、验证阶段验证阶段又叫实施阶段,主要是把通过前面三个阶段形成的方法、策略,进行检验,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这是一个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环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从而得出最恰当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性有两种,创造性思维亦是如此:“特殊才能的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其中,前者是人的个体差异,后者是人的共同潜能。前者指的是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后者是指在开发人的可能性、自我潜在能力意义上的创造性,是从事对他人可能并不新、而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活动的创造性。如:—个小学生在擦黑板时不够高,就在黑板擦上钉了根小木条。沙发的手靠背不能枕头,沙发匠就把它制成枕式靠背…这些都是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具有“特殊才能的创造性”的人,并非天生就有很高的创造力,也是经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才产生的,只是在吸取他人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加上他本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才产生特殊才能的创造性。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作班子中,就有美国技工约翰·沃特,英国车工巴契拉,瑞士钟表匠巴格曼等人,这些能工巧匠对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所作的贡献是难以估计的。为什么大多数人缺乏创新意识与习惯?第三章:51015200图一:创造力变化图扼杀期标准化期非标准化期西方学生线中国学生线创造力高低年龄美国教育鼓励有广泛的兴趣,中国的教育是注重狭窄专业;美国的教育比较灵活多变,中国教育注重扎实操练;美国教育鼓励你东奔西跳,中国教育是要人按部就班;美国教育注重培养自信心,中国学生常常缺乏自信心;美国学生常傲慢自大,中国学生常谦逊退让。———物理大师杨振宁练习:这是什么?。有好事者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学生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有人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为什么人越长大想象力却越贫乏?要知道大人的知识比小孩多,其想象力应该比小孩更丰富才对。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标准答案”可能在此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曾有家长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他读一年级的儿子参加语文考试,有两道看图写话题,第一题,他儿子对画面上正在给小树苗浇水的男孩写道:“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判为错,标准答案为“哥哥在浇水”。第二题,他儿子面对画面上大片成熟的麦子和两个正在捉蝴蝶的小孩写道:“庄稼丰收了”。结果又是错,因为标准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该家长认为,原则上讲,根据画面显示内容,儿子的答案都不能算错。可儿子却说:老师说,标准答案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其它都算错。回想一下,一个人从小孩长成大人,不知要经历多少次考试,也不知要核对多少次标准答案,头脑也不知多少次被灌输“唯一正确”的观念,而现实的世界却是多样的,创造力的发挥更是需要大胆假设。也许正是因为对“标准答案”会受到奖赏的追求和对“其它答案”可能遭受惩罚的恐惧导致我们想象力的丧失。寓意:真理无所不在,全凭个人的观点而定。第四章:打开心智枷锁有一位禅师请一位弟子到他房中饮茶。他们先寒喧了一会儿,就开始用茶。这位禅师替弟子倒茶,茶杯已满了,禅师仍继续倒,终于茶水满溢出来,并且把地上溅湿了。最后,弟子忍不住道:“师父,不能再倒了,茶水已溢出,杯子装不下了。”禅师应道:“你的观察力不错!你也是一样,如果你要接受我的任何教诲,首先你必须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寓意我们要有能力忘掉已知的。如果我们不能暂时忘记所知的,脑海里必定塞满了既定答案,我们就不会有机会向一些能引导新方向的问题。由于这些心智枷锁都是经由学习得来的,打开心智枷锁的一个关键就是暂时忘掉它们——把我们心智的杯子空出来。这种技巧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有时却不易应用。通常这些心智枷锁与我们的思考和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致丝毫未警觉到心智枷锁正引导我们的思考方式。它们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我们不用多思考就会照着做。这就是所谓的“空杯理论”1、以空杯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的生活,迎接每一次的挑战。2、以空杯的心态接受别人的谆谆教诲,并接受、采纳、领悟。3、遇到什么难事,遇到什么困惑,也要有空杯的心态,要相信,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砍儿。当你只有一个点子时,这个点子再危险不过了。——法国哲学家查提尔EmileChar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