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外交通民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中外交通民俗一、交通民俗概论交通民俗: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如:道路与航线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船的制造和使用交通管理的规约交通信仰迎送仪式交通动力的使用等(一)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交通民俗的形式:操作规范、旅途规矩、行话、信仰、禁忌……交通民俗的载体:道路、交通工具……远行有远行的礼仪;赶车有赶车的套路;舟船有舟船的信仰;……1、交通民俗的特征1、地域性地域环境——交通工具——交通民俗2、神秘性陆路——山神、树神、石神……水路——龙王、妈祖……3、等级性如:古代的馆驿4、行业性陆上——车把式、脚夫(马帮、驼队)、轿夫水路——船家、筏子客码头——店家、脚行、牙行(代运商)……(二)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1、陆路交通民俗交通设施、交通工具2、水路交通民俗3、空路交通民俗1、陆路交通民俗①交通设施道路、桥梁、其它设施②交通工具车辆、动物类交通工具、其他类交通工具交通设施①道路栈道(阁道):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纤道:纤夫拉纤的道路。(浙东运河古纤道——萧山、绍兴、上虞)盘山道和石阶路:冰雪道:可通行滑板类交通工具(雪橇、爬犁、冰床、冰鞋、滑雪板等)城镇道路:街、巷、里弄、胡同等交通设施②桥梁按结构分: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吊桥……按建材分:木桥、石桥、砖桥、铁桥、竹桥、藤桥……②桥梁石桥:主要有蹬步、梁桥和拱桥。蹬步(踏石):在水浅的河流溪涧上,均匀安放的石块,踏石过河。梁桥:我国石桥最多的形式;福建滨海地区最集中;晋江安平桥为其中之最。拱桥:东汉时期开始建造;现存最老的是赵州桥;侗族风雨桥为石桥之变异形式——既有拱桥,又有梁桥,上有亭廊,以避风雨。②桥梁木桥:历史比石桥还悠久。木桥的形式:有多跨式木梁桥、木拱桥、浮桥、吊桥等②桥梁索桥:——以竹篾、藤条、或铁索为索具——主要流行于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古老的是溜索——不断改进后,出现了双索桥、多索桥、多索网状桥、多索多孔索桥等中国桥梁之最我国最长的竹索桥——珠浦桥中国桥梁之最我国最长的竹索桥——珠浦桥地点:在都江堰市,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山的内外两江;长度:桥全长340米;结构:它由24根五寸的竹索,由竹篾编织而成。我国最长的铁索桥——泸定桥中国桥梁之最我国最长的铁索桥——泸定桥地点:在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上,它建于1706年;长度:净跨100米;结构:铁索桥由3根铁链组成,9根承底索,两边各有2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重约1.5吨,由近900个扁环扣联而成。我国最长的石桥——安平桥中国桥梁之最我国最长的石桥——安平桥(又叫五里桥)地点:在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度:长约265公里;建材:用坚硬的花岗石砌筑;特色:桥的中亭上有一幅对联:“世间有佛同此桥,天下无桥长此桥。”确实天下没有比这再长的石桥了。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桥——宝带桥中国桥梁之最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桥——宝带桥地点:这座千年石桥屹立在澹太湖和大运河相通的河面上,是从前苏州通往杭州的必经之路;特色:1、全长317米,共有53孔;2、聪明的建桥工匠把形态多姿的石塔、石狮等雕刻修建在桥上,用来装饰桥面,增添了风采。中国桥梁之最我国最短的石梁桥——锦带桥地点:此桥在杭州西湖中;长度:仅1米。如果你不留意,从桥上走过,还不知道已过了桥。桥旁的清清湖水,千姿百态的山石和绚艳的花木,更衬托出锦带桥的幽雅有趣。我国最重的石梁桥——虎渡桥中国桥梁之最我国最重的石梁桥——虎渡桥地点:它架设在福建省漳州九龙江上;结构:桥墩上巨大的石梁每根均有1米多宽,1米多厚,20米长;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厚1.9米;重量:重达200多吨。交通设施③其它设施在各种要交叉路口及交通沿线,都有——凉亭、车马店、关塞、货栈、码头……作用:供客人歇脚、食宿、存取货物……交通工具①车辆按车轮数量: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按车轮类型:有幅车、无幅车、木轮车、铁轮车、胶轮车……按动力类型:人力车、畜力车、……按车辕数量:单辕车、双辕车交通工具①车辆——按车轮数量独轮车又称羊角车、鸡公车等,属人力车优点:适用范围广,山地、平原均可使用两轮车大多数畜力车:内蒙勒勒车、陕西硬辕车、北京马拉轿车、现代自行车等三轮车属人力车:有载人、载货两种四轮车畜力车:有载人、载货两种特点:稳定性好,但对路况要求高鸡公车交通工具②动物类交通工具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动物马、牛、驴、骡、骆驼、牦牛、狗、羊、驯鹿……用途一:单独作为交通工具——可骑乘、也可载物用途二:牵引车辆交通工具③其他类交通工具一、冰雪类交通工具雪橇(狗或马拉)、爬犁(驴或骡拉)、滑雪板、冰鞋……二、直接附于人体的交通工具扁担、背篓、背架、绳索、布或皮袋、滑竿、轿子……2、水路交通民俗①水道——航道——航线黄金水道——航运安全、使用频繁的水道分类:按形成过程:天然水道、人工水道按地理位置:内河水道、海上水道……2、水路交通民俗②其他交通设施渡口港口船闸航标……2、水路交通民俗③舟船、筏舟船:独木舟——现代巨轮分类:按材料——木船、桦皮船、兽皮船、鱼皮船……2、水路交通民俗③舟船、筏筏分类:竹筏、木筏、皮筏……3、空路交通民俗飞身上天的梦想木鸟试飞的探索风筝、信鸽的出现(三)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1、自然环境的影响地域上:山区——牲口驮物;水域——以舟代步气候上:南湿——舟楫较多;北燥——马车纵横;沙漠——骆驼运输2、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如:树干、葫芦、皮囊——筏子——独木舟——船——舰只3、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纵向传承、横向传承4、民族文化因素如:朝鲜族——头顶物、蒙古族——勒勒车、吉普赛人——大篷车二、中国交通民俗(一)中国汉族交通民族1、滑竿在过去交通尚不发达的汉中城乡,是一种比较轻便的代步工具。它用竹竿、竹篾条编成,宽2尺许,长不盈丈,很像今天的担架。上铺柔软美观的垫褥,撑起挡雨遮阳的华丽篷布,坐卧自由随心,行路闪闪悠悠,仿佛睡在悬空的大摇篮里,格外安适舒服。因此,达官贵人,富豪财主出门,宁弃车马而不舍滑竿。因为乘坐者可以左顾右盼,欣赏山水风光。2、羊皮筏、牛皮筏羊皮筏是用整张羊皮制成。宰羊的人剥羊皮,让羊皮从肌肉骨骼上褪下来,整张上只有4个窟窿。前肢在膝盖的部位切断,一边一个窟窿。脑袋去掉,脖子的部位一个大窟窿,两条后肢全去掉,臀部的一个窟窿更大。把窟窿栓紧,留下1个吹气,吹足了气也把它栓紧。于是成了个长方形的气囊,还看得出羊身体的形状。4个或5个连成一排,看羊皮的大小而定。如把3排气囊直接连起来,就成了长方形的木架,用绳子系着。牛皮筏的载重能力更强,可达数吨。一般用羊皮筏载人载物渡河,进行短距离运输;用牛皮筏载货,进行长途运输。3、栈道在巴蜀与中原之间,古人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为加强两地的交流,最迟在3千年前就有了开创巴蜀栈道的活动,以后随着历代的不断修造,终于成为我国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栈道大致有三种:一为木栈,使用最广,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一般由栈、阁、栏、道、桥五部分组成。在所凿石孔内插入横木,上排檩条与木板,外边加上护栏而构成。二为石栈,与木栈不同的是将石孔内的横木换成石条,或在悬崖上开凿石梯,两旁加设护栏河攀手。三为土栈,主要用于潮湿的森林或沼泽地带,不变行走,就伐木铺路,木上再杂以土石,用以固定路基,构成路面。栈道的修建,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对促进两地的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4、乌篷船——浙江绍兴所特有,因船篷用烟煤合桐油漆成黑色而得名。——这是一种船身窄、船篷低、船体轻盈的小船,在构造上非常讲究。船沿通常较高,船舱铺有一层红漆船板,又可观赏两岸风光,别有一番情调。其中四扇固定,四扇可以开合移动。船篷用竹篾编织而成,呈拱形,中间夹着竹箬,既可遮阳,又可挡雨,牢固耐用。在第二、第四道活动的船篷移开后,两边有船沿板扣在固定的船篷上,就形成舷窗,挂上白色的窗帘,黑白相映,更显雅致。艄公头戴乌毡帽坐于船尾,双脚一曲一伸,划动船桨。乌篷船(二)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民俗1、以牲口为动力的交通工具(1)“草原之舟”——勒勒车(蒙古式的牛车)“草原之舟”的来历:将草原喻作绿色的大海,勒勒车有了“草原之舟”的美名勒勒车名称的来历:“勒勒”是赶车的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用途:①牧民倒场,勒勒车用来搬运蒙古包;②干旱时节,勒勒车用来拉水;临近严冬,勒勒车用来运送燃料;③牧民嫁娶,勒勒车用来送聘礼运嫁妆。“草原之舟”-勒勒车特点与优点:①车轮较大,轮子直径可达1.40米左右,相当于牛身的高度,轴、轮都是桦木做的,耐磕碰,车体又轻,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特别冬天雪深过膝,夏季草深,沼泽地多,车轮大的勒勒车轻便灵活,可以免于陷入沼泽和深雪之中;②车身长,一般在4米以上;③车上可带篷。带上篷,车厢形若船舱,“行则为室,止则为庐”(行乘人,止放物)参考资料“草原之舟”——勒勒车的历史——勒勒车的历史很悠久。公元三世纪的敕勒人以造车闻名,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与后来的勒勒车很相似。勒勒车的轮较高,车辕较长,轮直径最长1.45米,相当牛身的高度,轴轮多是桦、榆等硬质木的,适应在草原沙漠地带行走。夏季草原牧草繁茂,又多沼泽;冬季的草原白雪飘飞,又积雪深厚。勒勒车在泥泞的草地或崎岖不平的路上通行,阻力小,即使车轮折损也便于修理。历史上,由于勒勒车在深草积雪地行走迅速,被称为草上飞,并常作为战车在征战中驮运军队的辎重。如今,尽管各种现代交通工具早已进入了草原,但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盟的部分牧区仍保留着使用勒勒车的习惯。有的牧民一户有四五辆甚至十数辆。车上架木棚,用皮张、毡子或芦席、桦皮等覆盖。一个妇女或孩子,常常可赶七八辆以至十数辆。行路时,大草原车车首尾相连。如怕失车,后车挂一个大铃铛。每逢倒场,老人、孩子坐在第一辆有棚的车里,几十辆车前后相连、鱼贯而行。叮当的铃声,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回荡,在勒勒车辗过的路上,撒下一串欢乐的牧歌声。(2)驯鹿民族:驯鹿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交通工具四不像:其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俗名“四不像”。驯养:最先是由捕获的野鹿驯养而来,是出猎和迁徙时重要的运载工具。特点:平时放入林中,用时敲铜盆,听声音自己即走回,喂点盐后即可驭用。(2)驯鹿(3)雪橇有狗拉雪橇(拖日气)和牛、马雪橇(爬犁)两种(3)雪橇拖日气——狗拉雪橇雪橇:以两根直径约1寸5分,长约1丈,或者八九尺的柞、榆、桦树杆子,两头砍薄,弯成弓形,前后各有两根立柱,高1.5~2尺,宽一尺七八寸,两边另有2根立柱,前后4个横帐,接连在一起,中间铺树条。牵引:用五只以上至十几只狗拉绳。指挥:头狗在前拉一长绳,长绳上拴有许多分开支岔得短绳,套在其他狗脖子上。赶“拖日气”者用“栲力”(刹拖日气棍)指挥头狗,带领其他狗前进。刹车:停时,用“栲力”交叉在地,即可阻止前进。用途:可坐人载物,载重约500斤。元、明朝时,即以此传递信息,运送差役。(3)雪橇爬犁——牛、马拉雪橇——以直径约3寸的木杆,做成前端翘起高2尺、宽4尺,长1丈,周围编有柳条的槽子,以牛、马拖拉,可载重1吨。(4)牛帮民族:藏族的交通运输方式数量:数十或上百头牦牛用途:结帮驮运盐及毛、皮等畜产品。优点:牦牛能登四五千米的高山,抗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负重100多斤,行五七日至十数日。结果:一般在到达目的地后,即将牦牛大部宰杀,肉、皮就地出售,只留几头作为返程脚力。2、船(1)牛皮船民族:藏族材料:用坚韧的木料做支骨,外面蒙上数只牛皮缝制而成的皮子。载重:小者只坐三五人,大的也只能坐十来人,由一人划船兼掌舵。优点:牛皮温软,不惧礁石;牛皮船小巧轻便,不论河道深浅;上岸后船夫可将船扛在肩上赶路,十分方便。用途:捕鱼、运输、渡人……(2)桦皮船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尺寸:长10余尺,宽3尺左右制作:两面覆盖以桦皮,桦皮的接头处用柳条作线缝合,然后涂上松树油即可。特点:①船极轻便,转移时可扛在肩上;②平时搁置岸上,用时推入水中③顺流用浆,逆水用竿④时速可达20~50华里。用途:打猎、捕鱼、渡人3、桥(1)溜索(1)溜索地区:西南少数民族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