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访形势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将面临着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新兴媒体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的爆发,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都将通过信访渠道反应出来。特别是一些领域或区域的群体性、个体性信访事件呈现高发和多发态势,信访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结合我镇信访工作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信访突出问题及原因和对策:一、信访问题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历史遗留问题当前化。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特定事实,用现在的评判标准去衡量,造成部分群众心理失衡,为了达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老账新算”甚至歪曲事实。由于这部分问题牵涉时间长,政策依据缺失,调查起来难度较大,信访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越级上访,甚至集访,给当地政府及工作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如南街王楼七组村民与供销社之间土地归属权纠纷问题;北街三组部分村民对一九九八年土地承包调整时部分群众所承包地块位置提出质疑,要求村里兑现当时的承诺。(二)涉法涉诉问题信访化。受传统法制观念以及现实涉法涉诉问题诉讼时间长、程序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的影响,当事人更倾向于选择程序简单的信访渠道反映问题。该走司法渠道解决的信访问题,信访人不愿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有的甚至已经做出司法裁决,当事人不满意裁决结果,通过信访途径到处上访。通过缠访、闹访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给政府施压,以便迅速达到目的。如张营村民张书新与邻居宅基地纠纷问题,法院已经做出裁决,并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张书新不认可这个结果,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每逢重大节日等特殊时期赴京非访,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三)越级上访趋势化。由于道德失范、人格分裂、信任缺失,上访群众已不管诉求是否合理合法,其自我感觉有理的,为达到所预想的目的,往往激动,固执己见,不听劝说,久诉不息,漫天要价,如贾庄村民郜德平多次赴省进京上访,给地方政府和办事人员造成巨大压力,已达到他个人的目的。(四)个访集群化。现在上访者动不动就是组团上访,总认为上访人数越多,效果越好,特别是特殊利益群体,同一诉求群体相互之间联系、定期聚会,抱团上访情况十分突出。如退职村干部,乡镇机构改革遗留问题,焦枝铁路工人,涉军人员等。(五)信访时机特殊化。部分信访重点人员和群体易选择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政治、社会活动的前夕和期间上访,以造成较大影响力,给政府施压。二、信访突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一)有的政策出台科学性含量不足,延续性不够。有些新政策出台后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考虑政策的空间、问题、管理太少,形成群众的逆差思维反映,导致“政策一出台、闹事跟着来”,在征地拆迁方面尤为如此。(二)信访机制还存在缺陷。目前行政问责、属地管理的信访机制,使得地方政府不得已选择和运用法制以外的方式来解决信访问题,甚至以明显违反政策的代价来满足信访者的非分要求。虽然当时达到了息事宁人的效果,但是却引发更严重的问题,这些非正常的解决方法迅速在群众中传播,这种示范效应致使信访问题无限循环,使大量的社会矛盾涌向信访渠道,信访方式走向极端。(三)信访行为法制化不够完善。对于不到规定地点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重复缠访、行为过激闹访和以各种利益诱访、煽访、串访、借访敛财等行为尚未健全相应的防控和处理机制,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力度不够,致使信访工作秩序不够规范。(四)干部自身工作不够到位。很多干部对政策的宣传讲不透、讲不清、不会讲,尤其是一些村、组干部的工作还只停留在发个通知、打个电话,有些村干部长期不组织召开会议、群众威信不高,有的村班子不团结,甚至还相互制造矛盾。(五)相关职能部门担当不够。个别职能部门,对待信访人员反映的合理诉求缺少认真对待的态度和及时准确给予答复的责任;面对信访人,显得“怕事”“不敢担当”,多采取哄、拦、卡、压的方式应付,使得信访人抓住其软肋而采取“闹访”“进京非访”给政府施压,少数信访人通过这种方式尝到了甜头,从而演变成解决一个信访人的问题、一批信访人在效仿解决问题模式的恶性循环。(六)信访属地管理部门与信访问题职能部门衔接不够。有些职能部门仅享有了决策的权利,而没有履行息访、解决政策执行后的善后工作义务,没有承担决策的风险。其结果就是发生信访问题的部门不承担解决问题的压力,出现了大量信访问题也少有相关部职能部门责任追究和问责,信访维稳压力转稼给了乡镇一级政府。(七)部分媒体的监督职能错位。部分上访群体,带着情绪,采用侮辱性的语言,激怒工作人员,然后用智能手机进行录音录像,再借助媒体断章取义,无限放大,给政府和工作人员施加压力,已达到上访人的目的。三、关于做好信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注重工作理念的创新,带着感情抓信访。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信访群众,绝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就面上而言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因此,工作中我们要牢记树立“以人为本,人无难处不上访”的工作理念,对信访事项进行有理推定,注重换位思考,尽可能多的从信访人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有道理、合政策的,马上办。不合理、不合政策的,依法依据、于情于理给信访人一个耐心细致的明确答复,促其息诉罢访。但对于“闹访”“缠访”“重访”“越级访”“进京访”的方式表达无理诉求的信访人,公安部门要依法对其从重从严进行打击。逐步规范信访秩序,引导信访人逐级依法有序表达合理诉求、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注重信访合力的形成,配合联动抓信访。信访问题面广量大,错综复杂。要解决好,光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奏效。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听证等办法,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妥善地处理信访问题。也就是要形成大信访格局,这就是,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在涉及解决具体信访问题过程中,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部门,以及利益关系参与者应共同研究解决。要解决“政策一出台,闹事跟着来”的现象,就要加大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制,要着重强调政策的可行性、执行者的领悟性、对同类型的标准性。(三)注重信访源头的预防,跳出信访抓信访。牢固树立“预防高于接访”的工作理念,不单纯就信访谈信访,更多的注重分析产生或造成信访事项的根源,跳出信访看信访,跳出信访抓信访,从治本入手,注重信访事项的源头预防。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在千方百计地做好信访问题事后处置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信访问题的事前防范。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是信访工作中的日常工作。信息不通不灵,只靠眼睛指挥战斗是无法取胜的。要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依靠基层,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要注重工作实效,深入开展排查化解,针对不同阶段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四)注重便民措施的落实。严格实施领导班子定期接访和包案制。落实“两公开”制度,即领导班子接访人员公开和接访时间公开,注重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信访问题。(五)注重信访事项的解决。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矛盾和问题,是信访事项发生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必须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明确该信访事项应该以谁或哪个部门为主办,切忌挂空档,都管都不管。二是抓好初信初访。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因为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回避矛盾就是积累矛盾,到一定程度就发生质的变化。三是开展信访积案集中整治活动。充分发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作用,对信访老户、写信大户的重访、重信问题,进京去省非正常上访问题,特殊人员群体性上访问题,容易诱发到市以上集体上访问题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和完善信访维稳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前,要认真进行信访维稳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稳定风险。二是信访例会制度。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信访工作研判会,及时通报情况,分析当前形势,研究信访工作,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和督办。三是加强接访劝返制度。对已经发生的群众越级上访,认真接谈,迅速处理;对问题复杂、规模较大、赴省进京的集体上访,有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出面,果断、妥善地处理问题。四是信访事项受理、答复和复查、复核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的接待、受理、答复、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的程序、制度和办法。五是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追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要把强化责任作为落脚点,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管好自家门,看好自家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尽管信访工作体制建设总体趋势在不断发展,可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纠纷仍然时有发生。为此,正确认识新形势下信访突出问题的新变化、新特点,并找出其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增强预见性,掌握工作主动权,及时有效化解和解决信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