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中国的自然环境》课堂设计课堂主题《中国的自然环境》【学科素养】内容: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体现:综合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动手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则是学习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本节课将对中国的自然环境进行单元学习,在整体性、实践性和价值观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课标要求】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整合说明】整合学习地形,气候的地理问题的分析方法,运用地图,文本等资料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单元教学而不是进行拆分学习。前三节课讲学习地形、气候、河流的基础知识内容,后两节课将进行深度学习,把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中国的自然环境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节的内容,本章从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三个方面来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等构成了中国自然环境的概貌,是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内容,对学习中国自然资源和中国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材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大量地理事实材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学习中国自然资源和中国分区打下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已经有过学习的基础,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地形,气候的相关知识。而在大洲和地区的学习中也有过应用,相对较熟悉,但对于河流内容了解的相对较少,因此本单元教学在地形气候方面要侧重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分析能力,河流部分需要系统的学习、了解。最后还需要引导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2页/共16页【情境设计】《祖国母亲》祖国母亲风光壮美、景色秀丽,有高峻的山脉和雄浑的高原,也有如茵的草原和苍茫的大漠。你去过“天国之府”和“鱼米之乡”吗?你领略过滔滔黄河的风采和浩荡长江的气概吗?好,让我们展开祖国母亲自然环境的雄伟画卷,来一场心灵与视觉的探寻之旅,邂逅美的光影。第十一单元祖国母亲第1课时中国的脊梁NO.3——制作中国山脉地形模型【课时目标】1.结合文本,研读中国地形图和32°N剖面图,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五大走向的山脉和四大类地形区的位置。2.制作中国地形模型,在模型上体现我国三级阶梯和主要地形区的分界线。3.结合制作的地形模型,向同学们介绍我国地形的特征。【任务设计】祖国母亲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祖国母亲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自己动手绘制祖国母亲地形区模型,在模型上体现祖国母亲三级阶梯和主要地形区的分界线。【教学重点】五大走向的山脉、四大类地形区【教学难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突破措施】1、通过制作中国山脉地形模型,认识我国五大走向的山脉、四大类地形区。2、在模型上要体现我国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特点,认识我国的地形特点。课堂设计学习学习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3页/共16页过程导入观看视频《中国的脊梁》,祖国母亲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祖国母亲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思考我国主要的地形有哪些?有什么分布特点?通过《中国的脊梁》,感受祖国母亲山川的壮美,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目标解读1.结合文本,研读中国地形图和32°N剖面图,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五大走向的山脉和四大类地形区的位置。2.制作中国地形模型,在模型上体现我国三级阶梯和主要地形区的分界线。3.结合制作的地形模型,向同学们介绍我国地形的特征。明确学习目标及课堂具体活动。对本节课核心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学习目标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任务清单步骤一:绘制中国地图轮廓首先在硬卡纸上绘出中国地图的轮廓(建议纸张大小A4以上),用中性笔在中国地图上绘制五大走向的山脉和四大类地形区。步骤二:塑造山脉将太空泥捏成山脉形状,粘贴在中国地图上,使之与相应山脉重合(注意我国三级阶梯上山脉的相对海拔高度)。步骤三:塑造地形塑造出山脉之后,根据我国主要地形分布图,用小刀、刷子、铲子把多余的太空泥去掉,塑造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和三大平原,从而完成重要地形的塑造。用1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本节课的任务清单,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对本节课的目标及课堂具体活动有更清晰的认识)。任务清单是对学习目标的分解,完成任务清单后自然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4页/共16页自主学习1、根据学案出示的任务,浏览学案内容,自主完成探究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2、有展示任务的同学直接到黑板上进行原生态展示。3、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到疑问区。展示问题展示分工展示地点疑惑区自由展示前黑板答疑区前黑板精华区后黑板精华区后黑板精华区后黑板1、到黑板相应位置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书写要认真清晰、角度尽量全面、语言表述严谨。2、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导学案,找出疑问点。然后,由小组长牵头组织分层次讨论。1、通过自主学习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2、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我国自然环境的具体方法,同时培养同学们小组合作精神。合作探究深入某一小组进行深度参与,可以倾听或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1、自由讨论:先可以组内讨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组间合作。师生共同参与表述、反馈、争辩。2、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完善组板展示内容,也可以补充质疑其他小组展示内容。1、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合作精神,享受探究成果,2、通过实际情景把学生的思路不断引向深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答疑解惑预设:1、山区包括哪些地形?2、山区面积广大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利和不利)?1、将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合作探究环节板书到黑板【疑惑区】。2、整理探究讨论的成果,提出个人疑问,当面质疑。3、对于疑问,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二次讨论,每位组员都谈一谈个人看法,进行思维碰撞。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强调优势和不足。第5页/共16页总结提升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描述一个地区(国家)的地形类型、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格局、特色地形等方面描述。联系七年级世界区域地理部分,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初步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的把握区域的环境特征。第十一单元祖国母亲第2课时中国的容颜NO.04——解读祖国母亲的阴晴冷暖【学习目标】1.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国气候的三个特点。2.解读祖国母亲的阴晴冷暖,探究我国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3.联系生活,分享交流特殊天气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任务设计】解读祖国母亲的阴晴冷暖【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三个特点【教学难点】我国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突破措施】1、联系世界地理部分,用等温线疏密与温差大小的关系判断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2、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不容区域典型的传统民居(降水量的多少反映在房屋建筑形态上:屋顶南尖北平),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课堂设计学习过程学习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观看视频《祖国母亲的阴晴冷暖》,引发学生的思考:冬季,我国南北方对我国气候有一第6页/共16页了解我国的特殊天气及雨带推移对各地的影响。气温差异的原因?个初步的印象。目标解读1.研读文本,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国气候的三个特点。2.解读祖国母亲的阴晴冷暖,探究我国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3.联系生活,分享交流特殊天气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明确学习目标及课堂具体活动。对本节课核心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学习目标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任务清单1、冷暖篇:总结1月份、7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2、阴晴篇:从空间、时间两方面分别说出祖国母亲降水的分布特点3、晴雨表: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规律4、容颜篇:讲述每张照片描绘了母亲怎样的容颜。5、愤怒篇:祖国母亲一年四季通常会有哪些愤怒?这些愤怒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用1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本节课的任务清单,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对本节课的目标及课堂具体活动有更清晰的认识)。任务清单是对学习目标的分解,完成任务清单后自然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根据学案出示的任务,浏览学案内容,自主完成探究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3、有展示任务的同学直接到黑板上进行原生态展示。展示问题展示分工展示地点疑惑区前黑板答疑区前黑板精华区后黑板精华区后黑板精华区后黑板1、到黑板相应位置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书写要认真清晰、角度尽量全面、语言表述严谨。2、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导学案,找出疑问点。然后,由小组长牵头组织分层次讨论。1、通过自主学习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2、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我国自然环境的具体方法,同时培养同学们小组合作精神。第7页/共16页3、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到疑问区。合作探究深入某一小组进行深度参与,可以倾听或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1、自由讨论:先可以组内讨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组间合作。师生共同参与表述、反馈、争辩。2、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完善组板展示内容,也可以补充质疑其他小组展示内容。1、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合作精神,享受探究成果,2、通过实际情景把学生的思路不断引向深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答疑解惑预设:1、积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样的影响?2、祖国母亲的愤怒是否只会带来危害?1、将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合作探究环节板书到黑板【疑惑区】。2、整理探究讨论的成果,提出个人疑问,当面质疑。3、对于疑问,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二次讨论,每位组员都谈一谈个人看法,进行思维碰撞。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强调优势和不足。总结提升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主要的特征,对中国气候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对季风气候的成因,联系冬夏季季风的风向。夏季风对中国影响,联系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规律。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感悟季风气候的优缺点;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地理事象的能力。第十一单元祖国母亲第3课时中国的血脉NO.5——记录河流之美感受河流之痛【学习目标】1.研读图文资料料,用自己的话说出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第8页/共16页2.记录长江和黄河的水系、水文特征,并针对河流出现的问题提出三点治理措施。3.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你家乡的河流存在的问题,并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任务设计】记录河流之美感受河流之痛【教学重点】长江和黄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教学难点】河流问题及解决措施【突破措施】1、落实“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的要求,教师要在思维引导、点拨提升中发挥作用,基本学习内容的学习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2、通过教材、PPT、地图册的综合运用,以及对文字、音视频的层次化设置,将无法亲身体会的遥远大陆的具体细节展现在大家面前,增强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并提升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堂设计学习过程学习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视频导入《河流之美》,每一条河流均从童年的小溪不由自主地向远方流去,当它穿越蛮荒无知时,会忽而浅笑,忽而欢腾;当它经历自由奔放的青年时,会忽而多愁善感深邃忧郁,忽而繁花似锦绚烂多彩;当它绕过荒滩冲过峡谷,便会显露出中年时的博大力量和雄奇思想;到了下游,河流平静下来,在微波和两岸风光的无限神秘黑契中,我们能看见大地中最深沉最平静的时刻。找出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怒江、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看一看它们是否都注入海洋?若是,注入哪一海洋?勾画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限,想一想它与什么界线的分布基本一致。中国河流及其分布,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缺乏对绝大部分河流的感性认知。这一部分的学习需引导学生用好地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