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梦想与追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以更深的爱心和更大的责任心去关爱学生。“新鲜血液”加入教育大家庭,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新教师,扎根山区、扎根乡村的教育事业其实是痛并快乐着的,希望新老师们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把智慧和才干无私地奉献给教育事业。把学生渡到知识的彼岸是他们的乐趣;让学生攀上理想的高峰是他们的愿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结和自豪。“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是他们坚定的信念。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年级,执教不同的学科,但是大家一致表达了自己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有信心用自己的青春和赤诚唱响一曲“百年树人”的教育之歌。在实小百年的节点上,“业精于勤”的实小精神,使新教师们再一次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全新的认识,传承百年辉煌的重任也让新教师们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学习有了更好的努力方向。理想就是勤奋者织就的一幅画,智慧者开拓的一片天空,劳动者用血汗养育的一朵花,执著者用丹心炼就的一片情!实验小学的园地上将由这一批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人,去实践自己的梦想,成就未来新的辉煌!追求卓越播种梦想1、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组织教研组年轻教师结对子互学,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思路,激活课堂。始终立足课堂、放眼课外、优化教法、渗透创新、深化教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老师在总课题的理念指导下自命课题,上“诱思探究”研究课,将诱思探究理论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科学课堂教学比赛中,成绩名列城区前列,每年都涌现出了理念新、基本工扎实的教学新秀,为我校争光添彩。二是结合课改,加强教研活动。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教研组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固定为业务学习时间,根据组内情况,开展“创争”活动。(1)每天网上一小时学习,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班组公共学习平台,充分发挥“星湖小学精彩星湖内网”“中国科普网”“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等教育网络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精彩星湖、科普星湖”的品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辅导。(2)教研组定期活动(每周一次)与分散活动。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3)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4)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思想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反思: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5)每学期一次课题汇报。总结阶段性成果、交流课题研究经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6)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术沙龙”。学校不限主题,教师自主发言,可以是本学期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个教育问题的理解。(7)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论坛活动。贵在交流学习,督促教师读书。(8)每学期办一次专家讲座或教学指导活动。专业研究人员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能使“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深层次发展。适时的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先后聘请了广西教育厅教研部徐巧英书记、南宁市教科所老师、教研资深的苏志贤校长等),教师们可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参与、交流、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同时还力争教研组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南宁市教科所并委任我校梁海老师为南宁市“做中学”课题组组长,在她的策划下,制定了课题方案;并成立了“诱思探究”理论学习小组,有效的推动了我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科组教师的论文多次获市、省级及国家级奖,受到好评。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我们组六位教师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采取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着重在组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经验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帮助,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每学期每人承担一到两次组内研究课、观摩课、实验课等,并选拔推荐参加城区和市级的研究比赛课。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机会,力求给青年教师以最广阔的提高素质及发挥才能的空间,现在已有三位青年教师成为校、城区级、市级骨干教师,并被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聘为兼职教研员。教育科研工作既能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又能提高办学品位,丰富了办学内涵,通过教育教学的不断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创新精神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科普教育:开展“气象科普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气象大厦,使学生了解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何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世界是个大家园,保护气候涉及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从身边做起,自觉保护气候,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维护我们的美好家园。组织各班举办了环保主题树叶绘画比赛,将环保教育与艺术培养相结合,创新环保教育理念。同时,我校全体学生向全国青少年提出倡议:树立“爱护水资源、爱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一张纸两面用、举手之劳,拧紧水龙头”;推行《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中倡导的绿色时尚。人人行动起来,回收废纸、塑料。让南宁的水更清,草更绿,天更蓝,人更美……平时注重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写科技小论文,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追求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理想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可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师要站在教学艺术境界的高一层,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体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和人性魅力。新课程理念是理想,新课堂教学是现实。短短一年多的新课程实验,我们在实验区学校的课堂高兴地看到,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一、新课程实验的体验与感悟.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可见,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及文化底蕴,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格魅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实验区多数的课堂教学都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一是教师的角色在变。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已开始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激情、个性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是教学行为在变。实验教师在实验中,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新课程理念已转化为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动力;三是学习方式在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四是课程观念在变。广大实验教师体验到,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简言之:社会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五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变。我们从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无不感慨我们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教师的知识品位在提升,并在课改实验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如今实验区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打通课堂的壁垒,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每节课有“形”有“神”、有“情”有“韵”,并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渲染一种优美、智慧富有儿童情趣的氛围,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融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同时,体验到新课程学科教学要凸现学科特点不仅需要“形似”,即语文课要有“语”感、数学课要有“数”感、自然(科学)课要有“悬”感、音乐课要有“乐”感、美术课要有“美”感、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要有“悟”感、英语课要有“乐”感、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有“动”感等,还需要“神似”,即在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下,将激活的知识种子播种在学生大脑的“沃土”中,实现师生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共鸣和生命活力与生命活力的对接。二、新课程实验的启示与反思.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探索,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和思考。第一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第二点启示是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的;新课程渴望更多课堂教学的动人场面也是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给知识只是给了学生一个肉眼;给视野、方法才给了学生一个显微镜。“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是“活”知识的源泉。第三点启示是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呼唤教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条件固然重要,而教师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靠教师去创造。如课堂教学没有现代媒体,用“土媒体”也能让课堂教学生辉,呈现亮点。因此,教师的素质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可贵的创新精神;要站在人生境界的高一层,真正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第四点启示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无限丰富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第五点启示是新课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应是面面俱到,而是创新。主要看课堂师生的互动;看学生的参与面;看教学流程的独特创意;看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智力的挑战;看师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课程改革实验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应该说这些思考,或者说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这些思考和困惑正是实验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教师的主要困惑在哪里?一是有的教师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不是“自流”,“合作”不是“合坐”,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二是有的教师无限度的学科整合。学科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凸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反之,贪多求全,四面出击,使教学目标缺乏重点,失去亮点。这样,使课变得“不伦不类”,或者说课上得“漂浮”。三是有的教师无限制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媒体的运用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一种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效果。四是有的教师无目的的融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是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有的教师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