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机械物理领域的系统概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将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看待,阐述企业系统的物理模型、软硬件结构及其环境,分析企业系统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抗干扰性及信息反馈机制,以此为借鉴,从五个方面给出了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启示。关键词:企业;系统;启示一、企业的系统特性系统最初是机械、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概念,但随着近年来系统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社会属性的事物也具有了系统的特性,如一个目标、一项工作,甚至一个企业或组织。众所周知,研究一个物理系统,首先要研究该系统的模态,即研究和确定系统内部各部件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解释形式。一个企业,就如同一个物理系统一样,其内部机构和人员配置的整体运作机制,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不论企业各生产部门和各处室以及企业人员如何配置,一旦确定了系统的静态管理架构及结构参数,则整个系统运作的动态模式也就基本确定了。因此,对于现代化企业,不管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都应该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待、分析和把握。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经典的系统控制理论完全可引入系统工程中,对实际企业加以分析和运用。这对当今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系统现代化管理与控制,以及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一)企业系统的物理模型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有自己的输入,即人员、资金、物料设备、信息以及其它维持企业运营所必须的有形或无形资源。企业还有输出,即我们常讲的经济效益(如缴纳税赋、员工待遇等)和社会效益,也可以包括其它方面如环境保护等。而企业系统的内部则包含了很多部件,实体方面如各职能部门或各种管理机构;软的方面则包含了各种业务活动,如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而所有这些部件都围绕一个中心环节运转: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前进的方向,企业所有的运营活动都要受到战略的控制。正是在战略管理这个中心齿轮的带动下,企业的其它齿轮才能协同运行,为着同一个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转动。所有这些齿轮都沉浸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之中,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自己的运转方式。而这些齿轮协调转动的动力就是企业的整体执行能力。作为企业齿轮转动的动力,强大的执行力可以加速齿轮的旋转,从而使企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协调控制系统就是齿轮运转的润滑剂,良好的协调控制才能保证齿轮平稳运转并延长各齿轮的寿命。(二)企业系统的软硬件与环境和计算机系统一样,企业也有硬件与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组织结构、薪资与奖惩制度,还有财务报表的设计及其流程,另外沟通系统也是硬件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权力的层级分布,比如让任务分配与绩效考核的权限透明化,有规矩可循等。和计算机系统一样,公司的硬件系统必须有软件才能发挥作用,成为可运作的系统。公司在组织结构上会划分为不同的单位,以进行不同的工作。然而结构的设计固然重要,却有赖软件将公司整合为一个团结而步调一致的整体。软硬件的结合创造了社会关系、行为规范、权力关系、以及信息流动等。(三)企业系统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企业的系统观点有两重意思,其一是静态管理模式,或管理架构,它描述了企业自身的内在结构,决定了系统运作的层次和静态配置,即静态工作点,对系统的动态运作和输出响应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二是企业的动态运作模式,它揭示了系统各状态变量在受到内部或环境变量作用时的动态变化情况。(四)企业系统的抗干扰性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同样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如政策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等。这些因素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对企业不利的。将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来看,体现企业运作的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系统的抗干扰性。对企业生产过程产生干扰的随机事件是经常发生的。企业无论是在建设期还是在生产期,都不可避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干扰和矛盾,这是正常的。但如果企业系统自身抗干扰能力降低,则客观上也就增大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企业决策者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就难以很好地贯彻执行。(五)企业系统的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是系统的独有特性。系统动态运作是否良好,还体现在系统是否具有自适应能力上。而系统反馈过程,实质上就是系统的自校正和自适应过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从头到尾及时获取和掌握其执行过程的信息和响应结果,作为系统反馈调控量,使之与原决策或措施进行比较和有差校正,再经过系统的传递环节处理和放大,促使事件获得预期的输出响应结果,这是一个不断输入、不断反馈校正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内部每个生产和职能部门,都应是自成一体的闭环子系统,只有子系统稳定,企业整个大系统闭环后才能实现根本稳定。子系统与大系统信息相通,相辅相成。只有建立了系统信息反馈环节,才能实现系统闭环。企业管理的启示第一,重视企业的发展环境。企业的领导者应仔细审视本企业所处的环境,并有深入的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必须明确体现出管理者对外在环境的各项假设。但凡经济与人口趋势、政府管制的变动,乃至新科技、竞争者之间所组成的联盟、以及影响产品需求的有利及不利因素等等,都应该在关注的范围之内。事实上,每个企业所面对的大环境都是一样的,成功者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凭借的是具有不凡的眼光、感受与能力,以及对变化的敏感性,从而正确判断出对自身的环境、产业、竞争与业务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建立合理的管理架构和机构配置,对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界定。只有高水平地建立了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才有可能获得系统良好的动态输出响应。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优良,需在系统动态运作中方能得到验证。当一个企业系统建立了自身静态结构,确立了系统内部结构参数和人员配置后,一旦接收到企业管理者或指挥部发布的方针政策或措施等外部信号激励,整个系统便运作起来,即系统输出从不稳定变化过渡到最终的稳定响应结果。企业所最终追求的是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优良,即系统动态品质好,过渡过程短而平稳,振荡幅度要小,系统稳态输出响应波形完好不失真,这一点与物理系统是一致的。第三,增强企业的自我协调控制能力。企业愈是现代化,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就愈突出。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层,要从过去企业发号施令的当权指挥者逐渐变为系统动态运作的协调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和转变。须知在现代化企业里,任何权力的过度集中就将意味着矛盾的集中,而矛盾集中的后果将直接影响甚至阻碍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化企业里,各层次的权力应当是有限度的。要下决心实现权力与职责的层层分解和下放,重点在基层,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人员专心做好系统运作协调工作,并且腾出手来着眼于研究企业的市场生存和自身的发展。第四,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对于现代企业,它的内部各部门分系统就是纵横交织的信息网。如果没有信息反馈,企业动态运作中的诸多事件不仅得不到良好的响应结果,而且往往在执行过程中,部门之间、部门与决策层之间得不到信息协调,甚至逐渐音讯皆无,事情不了了之。建立决策领导层与各级部门及基层的反馈信息网和联络渠道至关重要,通过先进的手段如办公自动化、生产监控等系统,不断跟踪和采集各部门和基层的运作状态以及生产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校正措施,使企业稳健运行。第五,提高企业的抗干扰能力。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静态管理架构建立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系统的固有属性或品质。管理架构是否合理,且满足并匹配于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机制,将直接对系统运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现代化系统企业,从一开始着手建立管理架构,就要避免设立庞大的机构,众多的人员配置。和采用传统老式的管理模式,以增大系统的质量,降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而精良的管理构架,明确和周全的经济责任制,精确的部门分解,将极大地增强系统的刚度,提高和加强整个企业的抗干扰能力。参考文献:[1]约翰·波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熊素红,马君.略论组织行为理论的新发展[J].新疆社科论坛,2005,(01).[3]周生辉.企业管理科学中的自律人假设,企业经济[J].2005,(03).[4]国富执行力课题组,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