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咨询心理学概论主要内容•一、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二、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三、咨询师的培养与专业成长•四、当代咨询理论与咨询技术概述•五、咨询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六、初始咨询师面临的问题一、有关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哪些异同点?•心理咨询中的“灰色区”概念?•心理咨询的任务•心理咨询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心理咨询的目标?•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教育的三个层次心理教育的三个层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哪些异同点?•共同点:–所采用的理论方法一致;–所遵循的原则一致;–都注重建立咨访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不同点:–工作对象不同;–遵循的模式不同;–工作任务的侧重面不同;(协商VS强制)–从业人员的来源不同心理咨询的任务1、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人在生活进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经验系统”,反过去又影响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决策、行为等。经验系统如与外部世界不合拍,则容易出问题。一位认为他人在后面说自己话的人大部分问题是源于自己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而不是源于外界。问题看似外界,实际上是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位对初中老师耿耿于怀的研究生2、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一位“失恋”的男生•3、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首先,面对现在–任何人都有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想过去:–只想未来:–引导求助者:过去是历史,未来是希望,把握现在是实在–一位说自己恨共产党的学生–其次,应对现在–人对现实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类:–感性反应—情绪化应对,儿童式行为。(过于感性和没有感性)–理性反应—用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应外部事物(过于理性)–如老师批评了我,是因为我迟到了–悟性反应—用哲理看待事情–一个人对现实的反应的理想状态:屁股坐在理性上,左手握住些感性,右手握住些悟性•4、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唤起求助者的依附本能,认识自觉地理解他人和群体对自己的重要性。–一位认为自己快崩溃的男生•5、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引导求助者认识到,是片面的经验、扭曲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合理的生物需求,使求助者产生片面的自我认知。–一位高二第二名情结的男生•6、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新的---合理的----有效的行为–一位不敢与他人说话的男生•7、重塑人格心理咨询的原则•保密性原则•时间限定原则•来者不拒,往者不追原则•重大决定延期原则•感情限定原则•伦理原则咨询的目标虽然不同的心理咨询学派各有不同的咨询目标,但基本上可以归纳如下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咨询询师协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适应模式,觉空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协助来访者重作选择,并且乐于负责。接纳自己与他人(跟自我与环境和平共处)。善良与邪恶、内向与外向。慈悲与残忍。聪慧与愚笨,等本来就是人性中并存的两极。不管是所谓的正面特质或负面特质都有其潜在的价值,是适应某种环境。面对某类人群的必备能力。发挥潜能(自我实现)。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一)助人自助心理咨询的真谛就是助人自助,即唤起来访者的自助意识,引导他们不再跪着,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意志慢慢学会站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咨询人员不是布道者,更不是救世主,而是教人自助者。(二)使人快乐想象一片沙漠,你是那里唯一的跋涉者,你走得很累、很孤独、很焦渴,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洲,感受一下此刻的心情;你捧起一汪清水,珍惜地开始滋润自己的嘴唇、喉咙、肠胃,及至全身;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看看这片绿洲,再看看前方的路,洗把脸,然后放步前行,体验一份值得!__这个过程就是心理咨询的感觉!心理咨询的过程目标back怎样确定咨询的过程目标(一)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1、谁来确定目标–双方共同参与,咨询者起主导作用•2、当事人的期望与目标–设法激起或维持期望,并把期望转化成目标或把期望塑造得与目标一致。–①有些当事人主要由于感受到痛苦而来求助,他们对咨询能给自己什么,通过咨询想达到什么只有模糊的概念。如“我就想找个能理解我的人说说……”,“我说不明白,我希望你能帮助我”,“太多了,一下子说不清楚”等等。•从情绪感受入手,渐及具体期望和目标。–②当事人有明确的期望,但其期望与一般咨询目标不一致。这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当事人的期望与咨询的功能不一致。如该不该离婚?该不该报复某个伤害他的人?应当报考哪个专业?等等,这都是生活选择问题,不能作这咨询的直接目标。二是当事人的目标期望与咨询者的不一致。咨询员是根据当事人的情况、问题、咨询理论、改变手段等综合考虑来设想目标的,当事人是根据感受和主观需要来提出期望的,因而常有不一致。•重新考查咨询员自己的设想;分析当事人的想法是否合理可行;吸收当事人的目标作为辅助的或过程性的目标;澄清和解释咨询员设想的目标。•3、留有回旋余地•4、目标焦虑问题–对过程性目标应详加讨论,因为过程性目标的连续会导向终极目标的实现,而过程性目标是“跳一跳的,够得着”的。•5、让当事人对目标负起责任怎样确定咨询的过程目标(二)确定目标的方法•1、D.Blocher提出“成功指示器”技术(successindicators)来使目标操作化。–操作化就是把目标转化成具体情境下的具体行为,也叫操作性定义。–“成功指示器”指把一个概念性的目标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情景和行为联系起来。实质上就是指定一个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该目标的代表。其依据是抽样原理,即抽取一种或几种行为作为观察的目标,然后根据观察的样本行为去推断目标达成情况。如“在处理人际关系可转变得较少防卫性”这一目标时,就可确定这样一个成功指示器:能在与有矛盾的室友相处时在5分钟之内听取对方的批评,不予打断、反驳或否认。衡量成功指示器的质量标准:•1、它是按当事人特定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的;•2、它指明了行为发生的地点和情景;•3、它们是目标的代表,且能全面地代表目标;•4、它在当事人的实际生活中可以以较高的概率出现;•5、它指定了某种指标,从而可以对行为进行度量;•6、便于观察和记录。(二)确定目标的方法•2、D.Blocher提出“需要评估”(needassessment)方法。需要指目标完全达成状态与现状之间的差距。••现状需要-差距线目标状态•过程性目标二、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创始人:韦特默–1896(临床心理学诞生,韦特默开办儿童行为矫治诊所,)–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训标准,1955年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指导员”的特别执照。•1896年,Lightner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诊所,主要研究和治疗学生在心理、行为或智力方面的缺陷。他认为,以前的心理学主要关注对人类心理的一般研究,对人的个性差异的研究薄弱,且没能把心理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为此,在刚刚成立四年的美国心理学大会上,介绍了他命名的心理学新分支--临床心理学,认为临床心理学将研究个体心理,并将心理学各类研究成果应用于个体心理的调整与完善方面。因此,他被称为“临床心理学之父”。•因为那里的心理学家把自己定位为科学家、理论工作者而非理论的实践者。而且,即使有人对他的建议感兴趣,他们也缺乏走向应用的训练或经验。由于缺乏心理学同行的支持、缺乏社会需要更有力的推动,临床心理学在1918年以前始终没有太大的发展。•临床心理学飞速发展的契机是两次世界大战。如二战时约有1500名心理学家(占全体心理学家的1/4)参与有关测量、评估工作.•心理测验的发展为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应用技术,包括MMPI、团体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精神疾病测验、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为选拔军官、飞行员等特殊人员而设置的几套能力测验。•战后,许多心理学家开始以治疗成人的心理问题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和追求,心理学家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更进一步的关注和尊重。美国政府开始为临床心理学的职业化提供资助。•1947年末,美国心理学会组织了一个全面评估临床心理学培训的专业委员会,以戴维斯•沙柯为首。根据沙柯的报告,美国心理学会明确提出了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包括:–临床心理学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心理学家,其次才是临床心理医生,因而临床心理学家应该受到与任何心理学家相同的训练。–临床心理学家须经过四年严格的博士课程训练,包括一年的临床实习。–临床培训应以“测量、研究、治疗”三位一体为核心。•这种科学家--专家的双重训练模式被称为“博尔德范式”。•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在二战后也有大的发展。治疗理论由精神分析一统天下,逐渐演变为各种理论在自己适用的领域发挥着指导作用。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理论、行为主义的治疗理论以及稍后产生的认知治疗理论等成为临床心理学的重要支柱。对临床心理学中的不足,临床心理学家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人格测验的信度、效度问题、临床心理诊断的准确性问题,以及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精神分析法)的治疗效果问题。•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应用领域已从个体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拓展到社区干预,并且开辟出行为警觉这一新领域。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一、发展简史–丁瓒----上世纪30年代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60年代---中国心理学停顿–70年代---钟友斌–1986年---北京朝阳医院成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二、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一)心理咨询形成职业化的6种可操作性指标–1、社会化水平:社会需要–2、社会效益:直接效益:心理平衡–间接效益:提高人生质量–3、经济效益:直接效益:从业者可以获得报酬维持生计–间接效益:求助者可以正常工作,创造社会财富–4、组织建设和信息沟通: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5、社会认可:–6、有规范的职业标准•(二)存在的问题–1、需求与咨询力量的差距–2、咨询员自身素质的差距•(三)展望–1、借鉴西方文化而产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将会越来越貼近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2、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工作的普及化已成现实–3、职业化趋势明显•(1)支撑该职业行为的学科理论和操作程序是否科学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发展空间。•(2)操业人员的能力是否达标课堂里获得知识,实践中培养能力,阅历很重要,希望更多的人将此当作事业来做。•(3)该职业的管理、服务体系、业务操作模式是否达到标准化水平。除上海外,纳入了全国系统逐渐成熟•(4)中国的心理咨询职业,将从理论到操作都逐渐与邻居学科尤其是精神病学区分开来,独立性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5)对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的社会舆论,主流是肯定的。•(6)将艰难而有序地发展•总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低水平到高水平、证书的非强制性进入到强制进入、无法律约束到心理咨询立法的过程。评价该职业社会价值的指标:三、咨询师的培养与专业成长•美国世界最初实施临床心理士(clinicalpsychologist)职能认定执照制度的是1945年美国州政府,1978年美国有50州确立《心理学实践执政法》,并予以制度化。规定从事心理临床工作者的资格有三类:1、精神科医生2、临床心理士:①有博士学位(心理学);②接受过连续2年以上的心理临床训练--参加资格考试后由APA给予认定并发放执照。3、认定咨询员(licensedcounselor):包括学校咨询员(schoolcounselor)。根据美国人事与咨询学位制定的资格要求,①获得硕士学位;②2年训练--参加资格考试后由APA给予认定并发放执照。考试每年二次,分笔试和口试。•日本1990年日本国家文部省制定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制度。日本现行咨询员培训途径有:1、大学中培养申请资格者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心理学博士,有1年以上临床经验;②心理学边缘学科博士,有2年以上临床经验;③心理学学士,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④医生,有2年以上心理临床经验。2、在职培训3、民间团体组织的培训中国•80年代钟友彬在首钢医院自创认知领悟疗法,鲁龙光在南京神经精神病院自创疏导疗法。1985年3月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90年北京师大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87年后咨询模式由医疗向健康转变。早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