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文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新时期高校实践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和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素质教育随着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实践——实习成为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的铺路石。为了推动大四毕业生就业,笔者所在的太原科技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制定大四毕业生就业培训实习制度,安排我院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2011年暑假,由笔者带队到山东临工实践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从而融会贯通。同时,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从而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另外,还可以使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增强沟通,让学生感受企业、认知企业。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目的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为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笔者认为此次临工之行,对学生受益匪浅。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的要求而更加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大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价值。高校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一、高校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1.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同学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增强了广大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近年来,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去感受市场竞争,去锻炼意志和品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帮孤助残、环境保护、文化宣传、支教扫盲、社会调查等一系列具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青年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推进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系统教学与专题讲座、传播知识和营造氛围、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接受与发现、灌输与读书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社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将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劳动、知识与能力连成一体,使大学生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累积丰富的文化财富,全面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郑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在省共青团扶贫示范村鲁山县辛集乡东肖楼村进行了“乡村建设规划”活动中,学生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经济基础薄弱等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出谋划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许多专家教授,提出了合理的规划方案,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同时,这一活动也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丰富了专业知识。(三).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力开展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多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尝试与摸索,激发创新意识,开发创造能力,并从创业成功者的实践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逐步具备创业者所需要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远见卓识。大学生在深入基层、农村、贫困地区的社会实践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以及在实践单位技术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分析研究,提出攻克技术难关或管理难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与方法。同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别,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完善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个性,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促进学生个性释放与完善,为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展现个性和升华个性的舞台。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大学生独立处世的能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地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获得成功,对他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更加自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在现实中强调教育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使得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五)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社会实践活动多是群体性的活动,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参与、合作才能完成,它强调“团队精神”,讲求团结协作的意识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实现从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变,实现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因此,今天的实践活动,也许就是其明天生活的内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重新调整、完善自己,实现理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自身与社会的统一,尽快成为一个独立的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瞬息万变的社会,人的能力到底如何,取决于能力的兑现情况,这其实是整体素质的综合运用问题。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问题(一)社会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不对口。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的重要方式,但同时它也是提升在校大学生个人能力和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在校大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实参与意识,渴望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体现自身价值。但是有的社会实践组织者在实践内容的选择上过于追求社会轰动效应,而忽视社会实践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对口。社会实践所选课题与专业对口少,内容缺乏实际性,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利用,部分学生也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单调、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而不愿意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二).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自身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近年来,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够端正。学生把参与活动仅仅视为教学环节一部分,只是简单地去完成任务,或为综合测评加分。还有大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作赚钱的机会,有的当作旅游观光,也有的当作提高社交能力的手段等。这些同学打着社会实践的旗号,对其过多地投入时间,荒废了自身学业。由于“考上大学就有了好工作”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印刻在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中。走过“独木桥”进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兴奋使他们忽略了社会上残酷的竞争。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还是一味地沿袭着等、靠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最终表现出实践能力的缺失。(三)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分散单一。目前的社会实践大多为参观考察、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传统形式。在这些实践形式中,实践活动的领域不宽、内容不丰富、时代性不足,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大学生的实践需要。散兵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涉猎社会的多个方位、多个层次,收到一定功效,但本身就是一种低产出低效益的活动。只有重点突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专业系统集中、优势互补、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最大合力,更有效地体现社会实践的价值,发挥其最大功能。(四).社会实践支持系统不完善。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约2500万,做好数量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实践育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积极努力。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和法制不健全,许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缺乏社会为其社会实践提供岗位、发布信息等有效信息。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独立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自费参加近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三、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对策(一).在社会实践内容上体现专业性。实验、实习、社会调查、课外兴趣活动、暑期“三下乡”、毕业设计等为加强教学实践而开展的活动,它们都以社会为课堂,而且是结合专业特点直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等的有效措施。因为专业化的社会实践使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我们应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引导、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开展如科技兴趣小组、电脑节、科技节等学术活动。在校一、二年级的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但由于他们的活动范围比较窄,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比较低,可以安排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方式,即认识实习;到了三、四年级,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实践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课题调研甚至进行工作实习、开展科研活动,使他们从中学到更多东西。(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具有个体社会化功能、成才的催化功能和理论的强化功能。因此,大学生应当把握好“为什么要实践、怎样实践、实践之后怎么办”三个问题。在此,就要加强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意识,在重视理论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对自身一般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多参加社会实践,尽可能多实习,增加社会阅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锻炼、体验生活、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社会实践有所提高,有所感悟,有所成长,而不是走马观花般地完成任务。同时,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支持引导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三).增强社会实践的多样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方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从而不断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社会实践的形式与方法上敢于创新。首先,社会实践活动要点、面结合,灵活多样。不论是各实践团队还是个人,采取多种方式,形成全面细致的实践成果。其次,要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倡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力争使社会实践活动做到重要节点有主题,重大活动有影响,常规活动有品牌。另外,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和创业模拟活动。(四).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拓宽发展空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桥梁作用,探索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生产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就业实践基地一体化的道路。首先,高校应本着“双向收益、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的协商协作,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实现彼此的互惠互利,共赢发展。此时,就要求高校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等,建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全面开花的态势。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开拓社会实践市场,使得社会实践基地不仅为大学生锻炼自我提供场所,更可以借助实践之机充分展示自我,创造就业机会。最终,我们要广泛动员整个社会资源来促进高校社会实践的发展。四、结束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顺应了大学生自我成才的渴望,适应了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其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活动的本身。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理论和知识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片面的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要途径。实践可以很好地解决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探索社会实践新模式,为大学生提供更适合其能力培养和自主发展的全新舞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