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试重点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试重点梳理)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一、社会工作的含义: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二、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三、社会工作的特点:职业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四、社会工作的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二)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五、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二)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六、社会工作的要素:1、服务对象;2、社会工作者;3、社会工作价值观;4、专业助人方法;5、助人活动。七、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提供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2、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八、社工的知识基础:1、理论知识2、政策知识3、技术知识4、文化知识九、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理论第二章对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人、对事和对专业等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二、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的发展,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法案。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直接参与社会救助活动、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救助人员的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2、对服务对象的尊与包容3、注重个别化原则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三章一、需求理论类别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将需要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理论将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并不强调需要的层次顺序。3,莫瑞把需要分为两大类: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几种需要;第二需要,又称心因性需要,其中包括两小类,一类是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另一类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二,人类需要的类型:1、按需要的起源与性质分(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2、需要指向的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3、需要产生的方式(原发性需要、继发性需要)。三、人类行为(一)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行为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仅指外显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2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1(二)人类行为的类型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三)划分正常异常行为的标准:1、内省经验标准2、统计学标准3、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4、行为适应性标准。(四)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五)影响人类行为的三种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四、社会环境(一)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文化、大众传媒。(二)社会环境的主要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定性、变化性。(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行为能改变社会坏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五、人类发展的七个阶段(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都包含(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个案工作法第四章一、个案工作含义: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二、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汉金斯、1937汉密尔顿)(1)内容: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对人的价值的假设。(2)治疗技巧:直接治疗,间接治疗(3)特点: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2、危机介入模式(1946林德曼与卡普蓝)(1)内容:危机的定义(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一般分为成长危机和情景危机)(2)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危机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3)危机介入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4)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A、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B、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C、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D、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3、行为治疗模式(巴普洛夫、斯金纳、杜拉、史华哲)(1)内容: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这三种学习理论都强调: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以学习作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和条件;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2)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疗法、模仿。(3)特点: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侧重修正行为效果的评估。4、人本治疗模式(卡尔·罗杰斯)。(1)内容: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2)特点: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受、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关注个案辅导过程。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1、接案或转介:a、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愿望;b、促使有需要的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c、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d、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2、收集资料: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服务对象曾经作出的努力)3、制定计划。4、签订协议(书面或口头):一是服务目标,二是服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三是服务双方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四是服务的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五是服务双方签字。5、开展服务(需扮演如下角色):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6结案。(1)可以结案的情况:A、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认为工作目标已达到;B、虽然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服务对象已经具备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不和谐,希望结束服务;D、服务对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问题,需要其化社会工作者或者服务机构解决;E、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结束服务。(2)结案前的准备工作: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对结案做好准备;、A巩固服务对象在以前服务工作中获得的改变和进步;、B帮助服务对象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为结案之后独立面对、C问题做好准备;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D服务。(3)结案采取的形式:A、直接告诉服务对象;B、延长服务间隔的时间;C、变化联系的方式。7、评估(1)评估的内容:A、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B、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C、服务介入工作的人力、D、物力和其它资源的投入。(2)评估的方法:A、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B、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C、由服务机构评估服务工作者的服务工作开展状况。8、追踪追踪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A、根据服务对象的状况安排一些结案后的联系,巩固服务对象已经取得的进步,增强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B、调动服务对象的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C、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9、个案工作的技巧:会谈、建立关系、收集资料、方案策划和评估。(1)个案会谈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引领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批露、建议、忠告、对质。(2)建立关系的的技巧:感同身受、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制造气氛、积极主动。小组工作方法第五章一、小组工作含义: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二、小组工作的内容: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的互动,互相影响,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小组以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和分享为手段,从而达到改善案主的社会功能、促进个人或群体的健康成长的社会目标。三。、小组工作的类型:1、教育小组2、成长小组3、支持小组4、治疗小组。四、小组工作的特点:1、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2、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3、注重团体的动力。五、小组工作模式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的理论概念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通过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良知和社会意识。(二)治疗模式1、含义:也称小组的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以治疗、解决个人问题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理论基础源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基本假设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疗。2、实施原则:综合性原则,建构型原则,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三)互动模式1、含义:亦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2、实施原则:开放性的互动,平等性的互动,“面对面”的互动。六、小组工作的过程一般划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中期转折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和结束阶段。(一)准备阶段:属于制定计划的阶段,社会工作者必须精心遴选小组组员,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及真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组员的招募及遴选(主要分三步):招募组员,遴选和评估,确定组员(二)工作开始阶段:这一阶段是小组组员之间、社会工作者与小组组员之间关系建构的阶段,是小组组员对小组产生认同的阶段,也是小组规范化的阶段,所以特别重要。1、开始阶段组员的一般特点:(1)矛盾的心理与行为特征。(2)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3)沉默而被动。(4)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性。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协助小组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2)帮助小组组员理清对小组的期望,提高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识。(3)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4)制定小组规范。(5)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6)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3、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分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的责任和角色。(三)中期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辅导、协调和处理组员之间的竞争及各种可能的冲突,促进小组内部的良性竞争与和谐,推动小组关系走向紧密化。1、小组常见特征:(1)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2)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3)角色竞争中的冲突。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1)处理抗拒行为。(2)协调和处理冲突。(3)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4)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5)适当控制小组的进程。3、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协助者和引导者。在处理冲突中为工作者、辅导者、调解人、支持者。(四)后期成熟阶段:表现为小组的关系结构稳定,小组活动运作状态良好,组员之间更愿意了解和被了解,更愿意接纳他人,更愿意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肯定,提出的建议或计划也更加实现。1、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1)小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2)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3)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4)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2、社会工作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