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分析流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精神分析流派山西大学教科院李瑶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人格在儿童5、6岁时完全形成•忽略环境、文化对人格的影响•过于消极•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富裕的商人家庭,六个孩子中的老三,一哥一姐•佝偻病、肺炎(5岁)、两次严重的车祸,体弱多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1895,毕业;1897,结婚,四个孩子,两个成为心理学家•1902,参加弗洛伊德讨论小组,1910,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1911,分手•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psychology)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914《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1920,维也纳教育学院教书,成立儿童指导中心。•1922-1930,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1927,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32,长岛医学院教授•1934定居纽约器官的自卑感•1907《器官的自卑感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器官缺陷–个体生来弱小,容易受到各种疾病伤害,从而留下生理上的缺陷–几乎所有人在生理上或多或少有缺陷器官的自卑感•个体补偿的基本途径:–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发展其他的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器官缺陷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便–另一方面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理论•寻求优越–自卑与生俱来,通过寻求优越感战胜自卑–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需求也越强烈,但过度自卑会使个体产生无助感–自卑感人人都有,它可以导致神经症,也可以产生成就的动力。•追求完美:追求虚构的目标。目标因人而异,反映了不同人对完美的不同理解,但都是为了克服个体感知到的缺陷•社会兴趣(socialinterest):个人与他人合作以达成个人及社会目标先天的潜力•心理健康: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同时兼顾了他人的利益•父母的影响–溺爱:难以独立的解决问题,增加自卑感–忽视:难以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出生顺序–头生儿:溺爱转为“废黜”,自卑感强,进而形成独立,“假父母”–中间:追赶哥哥姐姐,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具有反叛、革命精神,若反复失败,会损害自尊–末生儿:溺爱、自卑感强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瑞士,信奉宗教,父亲是牧师,母亲是牧师的女儿•性格内向、孤僻,喜欢内省•从小认为自己有两种不同的人格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巴塞尔大学学习医学-精神科•1900年毕业,《梦的解析》出版•1906,通信•1907,与弗洛伊德见面;•1914,分道扬镳卡尔.古斯塔夫.荣格•7年独立工作阶段:内省or患病•分析心理学理论•集体无意识–与生俱来–基本相同–原型: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无意识的意象–母亲、英雄、神话故事、梦、宗教。。。原型例子魔术师(或骗子)巫师、术士、千里眼母性睿智的祖母、圣母玛利亚英雄国王、救世主、冠军恶魔撒旦、吸血鬼、妖怪人格面具面具、社会性外表、演员重要的原型•女性原始意象:阿尼玛Anima,每位男性身上具有的女性的一面,以及对女性的固有认知•男性原始意象:阿尼玛斯Animus,每个女性都有的男性的一面,以及对男性的固有认知•择偶重要的原型•人格面具:我们呈献给世人的、易于被接受的一面•阴影:人格的阴暗面,不被我们接受,存在于无意识中•善与恶进行很好的整合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ErikHomburgerEriksen(1902-1994)•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私生子,直到青少年期才知道,黄头发、蓝眼睛•出现了“同一性”混乱:犹太人/非犹太人?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学习艺术,与继父的愿望违背•1927,安娜.弗洛伊德•1936-1939,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任职,研究正常儿童和情绪紊乱儿童•1939,加入美国国籍,改名字•1942-1950,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老师•1951-1960,心理医生和匹茨堡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1969,哈佛医学院,人类发展学教授安娜.弗洛伊德•1895-1982•最小、曾被希望是男孩•1912,中学毕业,曾担任小学教师,被多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1918,因恶梦陷入情绪困扰•1923,父亲口腔癌•1938,随父亲移居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学家、防御机制•终身未嫁理论•自我的概念–建立和保持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常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人格的毕生发展阶段•婴儿期(0-1y):信任-不信任•学步期(1-3y):自主-羞怯、怀疑•儿童早期(3-5y):主动-内疚•小学期(5-12y):勤奋-自卑•青少年期(12-20y):自我认同-角色混乱•成年早期(20-24):亲密-孤独•成年期(25-65y):繁衍-停滞•老年期(65-):自我完善-失望詹妮弗.卡普里亚蒂•13,公认的网球奇才•14,职业网球运动员•18,因吸毒和盗窃被捕,退出国际网坛•25,女网锦标赛排名第二•女网联会规定,女性必须年满16岁,才能参加大型联赛,这说明,不仅是运动技能,心理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个人是否准备好成为一名职业选手•安:看起来很受欢迎,很多同学都羡慕她的社会适应力。她总是约会不断,而且通常身边都有很多朋友。尽管这样,安还是感到非常孤独。没有人了解真正的安,她似乎很难与人亲近,她担心没有人会喜欢真正的安。•吉尔:生活相对平静许多,她不是不被喜欢,只是没有那么受欢迎。她不缺朋友,而且有两个很亲密的女性朋友,她们之间的友情深厚且舒心。此外,她还有一个她喜欢的男朋友,两人相处已达一年,他们关系很好,就仿佛彼此已经认识多年•应对自我认同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各阶段达到平衡•教养环境关系到危机能否积极解决相关研究•焦虑–焦虑时代–80年代一般美国儿童报告的焦虑水平要比50年代儿童精神病患者报告的焦虑水平还高•焦虑的应对策略–积极(问题、情绪)、消极(回避)•应对策略的效果–实际问题–创伤后影响–回避:短期获益,但可能导致物质滥用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之后才会看到希望攻击•挫折与攻击–压力大、受到挫折–原因之一–引发不愉快,引起攻击行为:高温、噪音•替代性攻击•激发性替代攻击•宣泄–实际的攻击行为可能会增加攻击倾向–强化、冲破了之前的克制、刺激依恋•依恋理论–早期儿童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回避型•成人的依恋类型•恋爱关系–安全:信任、表露、包容、亲切–回避:害怕亲密、怀疑、难以给以和获得支持–焦虑-矛盾:担心、讨好–可适当的改变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