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社会工作的引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社会工作的引入一、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军休服务处是民政部门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承担着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按照党和政府关于安置军休干部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承担对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医疗保健的具体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军休干部作用,保持军休人员稳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尽可能帮助军休老干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度晚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结构、社会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是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中心,对一些矛盾化解和情绪舒缓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方式单一,社会资源整合不充分,难以满足服务对象日益增进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无法有效、系统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深化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内涵,探索创新工作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社会工作在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形成很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我们的社会工作处在当今大发展、大变革的一个时期,基于与欧美有所区别的政体与法律框架下,我国的社会工作在内容上有着创新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大学教授研究者,还是基层社会工作者,都处于探索、研究、分享与交流学习的态势当中,社会工作是一门越来越引起社会重视的新学科。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即需求者在获得必要的帮助后,能顺利地回归到社会当中,成为一个自然的人、社会的人。相对于一般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还能针对性地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而且过程更加规范。二、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社会工作领域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开展社会工作,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工作对象主体趋同性强,以老年人群体为主,身份、经历相似,经济状况相当,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文化素质高,对精神文化生活预期高。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所开展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系统的社会工作,是针对军休干部的需要,综合运用老年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影响军休干部发挥正常角色功能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为切入点,帮助军休干部,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军休干部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三、军休干部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一)军休干部面临的问题(心理-社会层面)1、角色失调:由军队到社会、由军人到老百姓、由在职到退休,在实现角色模式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心理上、行为上的惯性,军休干部在退休初期或者是很长一段时间不太容易适应新的角色模式要求。2、地位下移:军休干部在离开职位、退出现役之时,也就相应地离开了职位和职业所赋予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尽管在政策上可以通过较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尽力维持其原有的社会地位,但社会结构的正常错动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造成事实上、更多是心理上社会地位向下流动的现象。3、心理失衡:随着社会地位发生的相对变动,军休干部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同辈群体进行对比时产生一种不平衡心态,即相对剥夺感心态。(二)军休干部的需求1、军队情结:军休干部们离退休前都是在军队服役几十年的军人,离退休后身心不可避免地留有革命大熔炉的印记,习惯于几十年军旅生涯所形成的“供给制”思维特点和“制式化”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特殊的荣誉自豪感,军队情绪深。2、健康维护:多数军休干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对医疗保障需求高。医疗保障问题是军休干部们最关注的问题。3、居家安全与居家养老:军休干部群体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增多,独居老人也不少,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愿意去社会福利机构,对居家社区养老的需求不断增强。4、社会尊重与社会参与:军休干部是一个政治上相对强势、生活上相对优势的群体,离退休后更渴望得到社会尊重。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智力优势丰厚,社会参与意识强。(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5、就业休闲:重新就业工作,发挥余热;外出旅游。6、后事安排: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四、军休服务管理中开展社会工作所运用的方法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其服务对象是军休干部。军休老干部群体以政治过硬、思想鲜明著称,其中不乏高水平的政工干部,而社会工作在做人的工作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专业的价值理念与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它包括: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等,其中个案工作方法和小组工作方法可直接运用,让军休老干部在专业社工的服务中受益。(一)生理方面1、个案工作:为有特殊困难的军休干部家庭提供必要的帮扶工作,如进行心理支持、争取社会资源等。2、社区发展方法:完善社区建设,为军休干部创造便捷的生活环境。如开设门诊部,引进家政服务,完善社区功能环境建设。3、社区教育方法:为军休干部提供与身体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如营养咨询、健康保健推广活动等。4、社区服务方法:为军休干部提供与身体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如控制疼痛包括音乐治疗、艺术治疗、宠物治疗、戏剧治疗,按摩做运动也常用来缓解身体上的疼痛--------长者痛症计划)(二)心理方面1、个案工作:为在心理方面存在困扰的军休干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介入;为长期患病的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安抚和信息支持。2、小组工作:为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老人进行临终关怀。(如预防老年人自杀-----生命教育小组)3、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结合:为遭遇突发生活变故、丧亲的老人进行危机介入和哀伤辅导。提供情感支持。(优质睡眠服务计划)(三)社会方面1、个案工作:激发军休老干部自身的专长及优势,提供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从事政策宣传、科普教学、撰写资料、翻译创作等工作,使其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生命叙事)2、小组工作:为空巢家庭成立互助小组,建立支持网络,开展小组活动,达到助人自助。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完善人际关系,扩大生活圈,增进军休老干部间的交流沟通。(歌唱、舞蹈、葫芦丝、太极拳小组)3、个案与小组相结合:以家庭和邻里为载体,开展小组活动(邻里节),辅之以个案帮助,逐步强化军休老干部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其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家庭的支持。4、社区工作: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引导鼓励军休干部发挥余热,充当顾问的角色,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继续体现自己的价值。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比如担当文明新风的宣传员、卫生环境的监督员、社区治安稳定的巡逻员等。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宝刀未老”,内心还能获得被尊重和被需要感,从而活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发展社会参与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充实军休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逐步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五、军休工作人员的特点与需求(一)普遍需求1、军休服务处工作人员人数少,服务的对象人数多,工作压力大且经常受到不被军休干部理解的困扰。2、工作人员长时间面对军休干部群体,进行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懈怠情绪,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舒缓情绪。(二)工作方法1、建立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各方面的特点,尤其要掌握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技巧。使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所需。2、定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工作人员舒缓压力,同时增进工作人员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凝聚力。3、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小组活动,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集思广益,共商解决办法。通过这种小组活动,既使工作人员释放了心中的疑惑,又拓宽了工作思路,为创新工作思路提供支持。4、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参观、学习等活动(相同部门之间的学习交流),鼓励他们参加志愿服务。特别是年轻的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生活。六、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建设为军休服务处工作人员提供社会工作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专业等级考试,能够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技巧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中,提高整体服务管理水平。定期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总结成功案例的经验,同时对于特别难处理的个案,社会工作者可与军休服务处的工作人员共同协商,群策群力,提出一致的处理办法,从而促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他们为党和国家作出了特殊贡献,是人民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对于他们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决不会忘记,也决不应当忘记的,对于他们的晚年生活,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不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真正使军休老干部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中安度晚年。在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运用专业知识、技巧、态度及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制订服务计划,提供有品质的、精细的军休社工个案服务,并将链接社会资源,建立军休干部邻里互助、社区关怀、社会关注的支持系统,使之形成对地方生活的归属感。同时,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军休社工试点的经验,凝练适合军休干部特点的社工服务模式。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社会工作这个新机遇也能拓展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思路,完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服务管理工作手段,开创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济南社会工作协会专职社工:胡良浅谈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军休干部心理诉求及服务管理对策----以济南市军休某服务处为例(济南社会工作协会专职社工胡良)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必然带动社会体制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传统军休干部服务能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手段已经滞后于为实际需求。如何引入社会工作价值观、方法与技巧,整合各种资源,进行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探索更好的军休干部服务模式,如何提升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使军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就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手段,探索出军休服务管理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新模式。社工应该就军休干部的心理诉求问题采取召开小型座谈会、入户调查探访等形式,来进行调查分析,及时掌握军休干部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一、军休干部的现状。某服务处军休干部大部分为部队安置到地方的师团职干部。营以下干部一般是伤病残退休。由于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关怀,这些年军休干部的生活待遇提高较快,应该说不遇特殊情况他们衣食无忧。随着时光的流逝,军休干部的年龄逐渐增大,离休干部都在80岁以上,退休干部大部分也在55-70岁之间,健康是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军休干部绝大多数为老俩口居住在一起,少数也留一个子女在身边同住,或到住房条件好的子女处居住,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军休干部因兴趣爱好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有的兴趣爱好广泛,表现活跃,有的生活古板单调,因而集体活动比较难统一。二、军休干部的心理诉求。(一)安全诉求。由于军休干部年龄逐年增高,老年病随之凸显,行动开始变得缓慢,他们对安全诉求特别强烈,外出怕受人欺负,住家怕小偷侵扰、产品推销。因此,他们对小区有小偷光顾就会产生恐惧,要求有一个绝对安全的居住环境。(二)健康诉求。军休干部的生活待遇不断提高,他们真想有个健康长寿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但其主观愿望往往与现实的身体条件格格不入。因此,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平时注意保健,常常成为保健品推销的重点对象,个别老同志不免上当受骗,有的甚至对自己的疾病有恐惧心理,整天不离药,不管需不需要。他们希望经常有医务人员对他们进行健康检查和医疗指导,有病能住最好的医院,接受最好的治疗,不受就医的限制。(三)情感诉求。军休干部希望得到亲情的关怀,害怕寂寞和孤独,希望儿女孝顺。但部分老同志不会处理与儿女的关系,有厚此薄彼现象,弄得子女之间有意见,甚至要为协调子女关系大伤脑筋。由于子女和父辈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代沟,加上子女上班工作忙,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