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学实录-朱兴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56•本版编辑/佩 兰课堂《〈论语〉十二章》教学实录◎朱兴祥/执教、整理该课获2016年第三届全国“绿色课堂杯”中小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一等奖◆教学实录(杭州市文晖中学,浙江杭州 310005)(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齐《论语》。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说话”的意思。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同学们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人吗?(杂庄子、老子、孟子……好。这些人即使在两千多年之后,依旧被我们尊敬着。刚才我们说过“论”是“整理、汇编”的意思,“语”是“对话”的意思。这样连起来理解,“论语”就是关于谁的对话汇编呢?关于孔子和孔子弟子的对话汇编。对,《论语》就是一部整理孔子和他的弟子对话的著作。所以说,《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共有492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一章一章地读。如果他有哪里读错了,或者同学们哪里有疑问,等他读完后,大家举手指出来。(生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圈画。生读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后,师叫停了朗读。)这一章里有些字词很容易读错。但你却如此流畅地读完了,真棒!你跟大家说说,这一章里哪几个字的朗读需要特别注意?“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应该读作“又”,“不逾矩”的“矩”要读第三声。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把这一章朗读一下,看他能不能朗读好。(另一生朗读,特别有感情。之后,其他同学继续朗读后面的内容。)读完了,同学们说一说读文言文要特别注意哪一类字的读音,因为它们很容易读错。通假字,读通假字要根据意思来判断读音,而不是只看字本身。你的提醒很重要。大家课前已经尝试着翻译了课文,那在翻译方面有没有哪些词句需要我们一起来解决呢?(师指导生解决疑难字词。)课文的第一句话是整部《论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很关键,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朗读。师板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这句话时,哪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说”字,因为它不读字面上的读音。这个“说”字的读音与它的意思有关,你来分析一下。这个字在这句话里是通假字,通“悦”,意思是“愉快”。所以,这个字要读作“悦”的音。很好,请你连起来翻译一下第一句话。学习的时候,不应该是很快乐的吗?是这样吗?需要有同学补充一下!学习之后,每天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哪几个字你翻译成了“按时温习”?“时习”。这位同学,我想问一下,你平时是怎样“时157•课堂本版编辑/佩 兰习”的?回家后先把所有作业都做完,如果还有时间,就再看一遍今天记的笔记。做完作业看笔记,习惯很好。旁边的女同学,你是怎么“时习”的?我主要是举一反三,看昀近自己做错的题,并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做错。我发现这位同学回家复习的方法特别好,她很重视错题摘录本。那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孔子在这里说的“不亦说乎”的快乐呢?(生笑着摇头。)每天晚上做作业都要做到十点,很累,根本感觉不到快乐,是吗?那我们平时的温习和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的差别在哪里呢?同学们,其实文章中孔子还讲到了另一句话,那句话告诉我们,真正快乐的温习不只是做题,而是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哪一句话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你翻译一下这句话。温习旧的知识,如果能够有新的发现,就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很好,这里的“故”是——旧的知识。“可以”是——可以凭借。这句话说了怎样的温习才能获得快乐?温习的时候能“知新”,就是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温习才是让人快乐的,而不只是完成作业。那么,你觉得复习的时候,或者在看错题本的时候,我们要处在怎样的一种状态,才有可能获得“知新”呢?我觉得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思考才能有发现。好一个“思考才能有发现”。学习需要思考,这也正是孔子的观点。孔子在文章中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大家找出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这句话里的“罔”和“殆”,听起来意思似乎有点接近。这个问题提得好,我给大家再提供一种解释。这里的“殆”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书上写的“疑惑”,另一种是“危害”。比如,朱熹的《论语集注》中,就将“殆”翻译成了“危害”。学习但不思考,就是不消化、不理解知识,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甚至钻牛角尖,会精神疲惫,不仅会无所得,甚至会有危害。所以,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刚才,我们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围绕怎样的学习才是快乐的,引出了对其他两句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三句话,边读边梳理这三句的内在联系。(生读后思考。)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小结。孔子认为能带来快乐的温习,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温习呢?静心思考并获得新发现的温习才是“不亦说乎”的可以“为师”的温习。我再补充一下,“学而时习之”的“习”,在古代有“习行”的意思,就是实践。刚才,我们把课文中的十二章内容都打通了,采用相互印证的方法,理解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接下来,我们也“学而时习之”地实践一下。刚才的学习是以老师引导为主,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相互印证的方法,自主理解一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生小组讨论,师板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并巡视指导。5分钟后生开始交流。)我们小组讨论了“朋”字。我们认为“朋”的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组认为这里的“远方”不是路途遥远的意思,而是指“在很大的世界中”。这句话是说:在广阔的世界里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我们小组抓住“乐”,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把这两句话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朋友过来,我就有了可以学习的方面,这样自然是快乐的”。你们小组的阅读视野很开阔。你能再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翻译一下吗?三个人在一起,一定有一个会是我的老师。现在,你的周边有4个同学。周围的同学能不能做一回老师,指出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呢?“三人行”中的“三”不是指三个人,而是泛指几个人或很多人。这句话应翻译为“如果这几个人有优点,那我就可以向他们学习”。好,“三”在这里不是确数。那假如其他几个人真的各方面都远远不如我呢?158•本版编辑/佩 兰课堂那就反思自己有没有和他们一样不好的地方,有就改正。这是文章中哪一句话的意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说,无论对方有好的优点,还是没有优点只有缺点,对我们来说都有促进作用。好,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深刻内涵。大家有没有想过,“朋”为什么会从远方来呢?那个时候有微信、朋友圈吗?远方的“朋”是被什么吸引来的呢?是因为孔子的道义传到了很远的地方,有人很赞同他的道义,所以就慕名而来了。因此这自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句话与“学而时习之”有联系吗?“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是一个人的快乐,“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是大家在一起的快乐!孔子因为“学而时习之”,一直在思考,经常有新的发现,所以知识越来越丰富,便声名远扬了。你的理解很有见地。的确是“学而时习之”让孔子学富五车,声名远播,才使远方的人慕名而来与他结交。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开展了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学习实践,也是“学而时习之”。经常这样,同学们也会学富五车,声名远播。孔子说,学习是快乐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快乐的。那他有没有不快乐的事呢?有。“人不知而不愠”的“愠”就是生气的意思。(生笑。)(师板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表达的到底是生气还是不生气呢?你把这句话连起来翻译一下吧!人家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也是很有君子风范吗?原来还是不生气啊!如果是你,别人不了解你,你会不会生气?(笑应该会生气。同学们,你们都很了解他吗?认为很了解的举手!(生犹豫,没有人举手。)全班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很了解你。你现在生气吗?(笑不生气。对啊,你肯定不会因为这样的不了解生气!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孔子这句话里说的“君子”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一点?(屏显。)“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己学有成举用之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生沉思。)这是《论语正义》对“不知”的解释。清代刘宝楠撰写的《论语正义》博取众家之长,考释详备,是当时《论语》的昀佳注本,也是公认的研究《论语》的必读参考书。由《论语正义》对“不知”的解释可以看出两点:第一,“人不知”中的“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君卿大夫”,即当权者。第二,“不知”是指不了解自己“学有成”而不“举用”自己。这就涉及学习的目的了。如果学习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是做官,那“人不知”肯定会让这个读书人很郁闷,很生气。但孔子不是这样认为的,他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做官,也不是为了追求“书中自有黄金屋”。他认为,学习昀大的目的是“让自己快乐”。他认为自己“学而时习之”很快乐,与朋友交往也很快乐,所以“人不知”自然也就不生气了。《论语十二章》中,有两章写到了孔子认为不做官过粗茶淡饭的生活,甚至是过贫穷的生活,依旧可以快乐。这是哪两章呢?大家找出来一起读。(异口同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中,孔子很少赞美弟子。但是,这一章里孔子不仅赞美了颜回,而且还反复赞叹。来,同学们自由朗读几遍这句话,体悟一下这种反复的赞叹。(生朗读。)颜回的什么让孔子发出了如此的赞叹呢?孔子知道颜回住的地方很简陋,但颜回依旧每天在快乐地学习。孔子很赞同颜回的这种求学精神。好,除了这位同学的分析,同学们还能从这句话中看到颜回其他令孔子赞叹的原因吗?别人不堪其忧,但颜回却不改其乐。这一比较更突显了颜回精神的可贵。“不堪其忧”会怎么做?生活不如意,一般人会有很多抱怨,甚至于会颓废,对生活失去信心。可能会换一个地方。“一箪食,一瓢饮”这样的生活状况,说明颜回的生活很穷困。这不是换一个地方住就能改变159•课堂本版编辑/佩 兰的。穷困的境遇暂时无法改变,“回也不改其乐”,依然快乐地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堪”。“不改其乐”还表明,颜回是一直快乐地面对他的生活。孔子是很看重这样的“快乐”的。课文中还有两章孔子也说到了“乐”。大家把这两句找出来一起朗读一遍。“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写的都是生活条件的艰苦,态度方面,一个是“乐亦在其中”,一个是“不改其乐”。这两句话都是在讲要安贫乐道。我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句比前面说颜回的那一句有递进。因为这句话还讲了怎么求富贵。人在穷困的时候,总是会希望自己富起来。很好。孔子既告诉了我们要怎样面对穷困的境遇,还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对待财富。你再给大家明确一下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不符合道义获得的富贵,对于孔子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是不会去追求的。孔子这是在教育世人该如何面对贫困和富贵。现在同学们再一起朗读一下孔子的智慧解答吧。(生读“饭疏食”一章。)好,那大家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又是怎么理解的呢?注解里说,这里的“之”有的是指学问和事业,有的是指仁德。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孔子是在说,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明白生活的人不如喜爱生活的人,喜爱生活的人不如以生活为快乐的人。以学问为快乐,以事业为快乐,以仁德为快乐,“人不知而不愠”,正是因为我有自己的快乐。真正的君子,就是这样一个永远快乐面对生活的人。前面的学习,我们通过联读《〈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理解了孔子所说的“乐”。现在,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梳理一下。对待学习,孔子认为有思考、有发现的学习才是快乐的。请读出相关语句。(师屏显相关语句。生读。)《学记》里说:“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孔子告诉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讨,论辩,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那也是很快乐的。因为这样你的学问和思想才能进入新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