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调研报告目录简介公园定位人群景观分析景观结构公园种植设计道路铺装简介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是浣花溪和干河的交汇处,是最佳景观点。为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水源干涸,河床淤塞,加上城市的发展和人为的破坏,浣花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2002年10月2日,占地近553.8亩的浣花溪公园破土动工。公园功能定位浣花溪公园是免费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属公共绿地,主要起供居民休憩、调节城市环境的作用,由于成都属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地段,所以城市内的公共绿地还有一个紧急避难的功能。成都的人口年龄构成中老年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需要较多的地方供老年人休闲、娱乐。此外,它设有喂鱼等小孩活动区域,充分考虑到了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使用。浣花溪公园内据不完全统计有乔灌草2000种左右,其中乔木所占比例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对于调节城市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流线分析人群分析工作日——游客较少,多为情侣和老年人双休日——游客多,各年龄段都有,以家庭为主,也会有摄影师拍摄鸟类摄影师多聚集于百花湖家庭则多聚集于小溪附近野餐景观结构分析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万树山、沧浪湖、白鹭洲万树山是种植板块,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展,植物种类多是源于初期种植。沧浪湖和白鹭洲,二者由于一是人工湖泊、一是湿地景观在四季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鸟类等动物活跃其中,各类半水生、水生植物种类也同样增多。绿波湖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湖上大小岛屿与道路相连,湖光山色,充满了诗情画意。白鹭洲充满“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的意境,独特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观,可以为白鹭投食。景观节点分析景观植物分析浣花溪植种设计的基本形式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而浣花溪公园多采用了自然式-----指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树木种植无固定的株行距,形态大小不一,充分发挥了树木自然生长的姿态,不求人工造型;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创造生动活泼、清幽典雅的自然植被景观。公园植物种植设计类型一:树木种植设计指对各种园林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进行设计。如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从、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设计。公园植物种植设计类型二:花草种植设计指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着重表现园林草花的群体色彩美、图案装饰美,并具有烘托园林气氛、创造花卉特色景观等作用。具体设计造景类型有花坛、花台、花境、花池、花箱、花丛、花群、花地、模纹、花带、花柱、花钵、花球、花伞、吊盆等。三:植物设计•利用蕨类与苔藓植物进行造景设计,具有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多用与林下或阴湿环境中。地面铺装主要景观轴利用石子铺设地面,形成独特的花纹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浣花溪公园最突出的特色应该就是诗意。从公园的南大门进入,388米长的诗歌大道庄严肃穆,让人禁不住屏住呼吸。诗歌大道仅仅是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沿着诗歌大道一路走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劝天公重抖擞”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在脚下的大理石上镌刻着。该路面的材质采用的是鹅卵石与花岗岩。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出较好的形式趣味。如图中的地铺,采用各种不规则形状的碎石片,拼接成严密的路面。铺装图案的不同尺度能取得不一样的空间效果。铺装图案大小对外部空间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形体较大、较开展则会使空间产生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形状,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私密感。通过不同尺寸的图案以及合理采用与周围不同色彩、质感的材料,能影响空间的比例关系,可构造出与环境相协调的布局。该广场采用各种抛光砖、花岗岩石以及鹅卵石交替铺设,并形成不同质感的格子,构造出和谐、整洁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