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葫芦丝简介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葫芦丝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葫芦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2葫芦丝的来源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伙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给葫芦装上了管子,小伙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3葫芦丝的特色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箫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箫,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4葫芦丝的构造葫芦丝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成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5葫芦丝的音调葫芦丝,属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低音3种类型,常用有C、D、F、G等调。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有的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由于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目前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用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最为常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根据乐曲的音域情况适当的来选择,最佳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6葫芦丝的演奏姿势站姿。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弛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叉。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7葫芦丝的演奏指法全按作5全按作18葫芦丝的演奏方法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一、二、三个音孔,拇指拖于主管下方。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节指肚分别开闭,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开开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深呼吸、吸入的气尽可能多一些,吸气后、气息下沉,使气流在有控制的情况下有节制的均匀向外呼出,气息要平稳、不可忽强忽弱。吹奏中,高音时要用缓吹法(气流减小),低音时要用急吹法(气流加强)。9名曲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10谢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