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教程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新闻传播伦理概述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1、新闻工作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2、在现代社会新闻工作者必须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才能完成传播活动;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广泛性时效性造成了几个矛盾:1、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的矛盾2、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刻性之间的矛盾3、报道的时效性和时机性之间的矛盾带来的问题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联系的间接化2、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自主性受到较大限制对工作方式的影响1、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2、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二、新闻伦理的概念(一)道德的几层含义1、道德是人类理性的结晶2、道德是一种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3、道德是一种非权力性规范(二)职业道德:所有从事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的关系。(三)新闻伦理:也叫新闻职业道德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事业内部、调整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上其他职业、调整整个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1、阶级性与普适性的统一阶级性指的是新闻职业道德在调整新闻传播关系中体现着某个阶级的特殊利益。2、职业性和大众性的统一3、团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统一四、新闻职业道德的调节对象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关系2、新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3、新闻工作者与同行的关系4、新闻工作者与所属媒介的关系5、新闻工作者与广告客户的关系五、新闻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2、营造社会公信力,提高传播效果3、对社会道德的提升和示范作用4、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延伸阅读与思考1、一虎一席谈《“艳照门”事件下艺人的道德危机》观看视频《这是不是网络暴力》,思考网民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规范?第二章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一、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初步发展1、原始社会:真实2、奴隶社会:真实;强烈的阶级性3、封建社会末期:新闻职业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道德中分化出来;言论、出版自由提出4、19世纪中期,以新闻自律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理念形成;《纽约太阳报》制定的13条规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自律的“报人守则”。5、从19世纪70年代起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开始起步A.1874年瑞典发行人俱乐部定期检查各报社的执行情况,以免内部腐化或受外界攻击,维护新闻事业的尊严与责任。B.自1896年10月25日起,《纽约时报》每天在其报眼位置刊社训:“所有的新闻都是适宜刊登的新闻。”C.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主持制定了《报人守则》,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其主要内容有:新闻是一种专门职业;一个大众化的报纸应该为大众所信赖,正确与公平是良好新闻事业的基础,报人应只写他所深信为事实的事情;广告、新闻与社论均为读者的最大利益服务,他们应有一个真实与廉洁的标准。D.1934年美国记者工会通过的《记者道德律》强调新闻记者的第一责任是向公众报道正确的、无偏见的事实,要求记者遵守正确和公正两个原则,不为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种族的及宗教的偏见所左右。二、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一)社会责任理论1、提出:1947年春,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对新闻自由问题重新加以检讨,提出了一个新的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新闻理论,即社会责任论。A、日本在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方面最为完备。B、比利时报业道德委员会发表的《新闻记者的权利与义务》是世界上最为详尽的报业道德规范文件。C、世界各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共同点(1)新闻要真实、客观、公正,发现错误尽快更正(2)维护国家安全与司法公正(3)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质工作,不受贿、不剽窃,保守职业秘密(4)尊重他人名誉与隐私,不诽谤中伤他人(5)不伤风害俗,注意保护青少年。D、一些国家特有的规范:(1)新闻从业人员不得从事商业、广告活动——法国、加拿大等国(2)不报道自杀或企图自杀的行为——瑞典、挪威等(3)不得破坏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英国(4)不得鼓励骚乱等——印度E、最显著的共同点:提出对易受伤害者予以特别保护的规定。易受伤害者范围:儿童、无辜的罪犯的亲属和朋友、性骚扰的受害者、正在住院的病人、对遭受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公众、精神病患者等。2、对报刊提出的要求A.对每日的事件给与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将他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B.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C.报刊要反应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D.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E.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F.修正了自由主义理论的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的观点,要求通过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二)社会责任论的产生,为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清除了路障。此后,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向纵深方向的发展。1、新闻评议制度的兴盛,是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向纵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2、新闻职业道德的逐渐完善是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另一重要现象。3、开展新闻评议运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是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的第三个重要现象。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A.开展新闻事业评论制度,形成一个有利于解决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社会舆论环境,以影响或改变人们的道德信念。B.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新闻从业人员以及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1)在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系开设新闻职业道德的课程。(2)开办以新闻职业道德为主题的座谈会、学术讨论会三、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国际化国际新闻职业道德规约的制定,是国际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第三章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一)我国近代报人提出的新闻伦理思想,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新闻从业人员以品性为第一要素2、新闻报道务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3、报刊要反映民情,指陈时事,主持正义,为民请命4、报刊要力求通俗易懂,面向人民群众,办报要有读者观念(二)早期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偿新闻的含义1、有偿新闻是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2、从事有偿新闻活动,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3、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这些现象在西方被称为“利益冲突”有偿新闻的危害1、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的原则2、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3、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4、欺诈受众,侵犯了知情权思考题参考答案1、记者个人素质2、我国记者本身工资低,要生计3、社会(媒体内部)对有偿新闻谴责的力度不够4、法规不够健全,只有受贿和诈骗两项罪名5、有偿新闻的成本低(惩罚力度不够)6、社会大环境觉得搞有偿新闻是正常的,不做才是另类7、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大,一旦发生负面的事情都惧怕媒体报道8、在市场经济中,人人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声音的新闻价值不够,于是就收买媒体9、我国礼尚往来的文化环境第四章新闻职业道德的误区第一节虚假新闻2014年虚假新闻的特点:1、虚假新闻案例出现碎片化的态势,具有影响力的案例较少2、虚假新闻的存活期较短,往往很快就被发现和披露3、互联网环境下的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体融合特征一、虚假新闻的表现:整体失实、部分(细节)失实具体表现有:1、合理想象,添枝加叶2、缺乏知识,不懂装懂3、道听途说,捕风捉影4、偷梁换柱,移花接木5、唯利是图,编造新闻6、政治需要,公开造假7、宣传典型,任意造假8、导演摆拍9、剽窃和篡改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1、残酷的行业竞争和利益驱使使媒体的价值功能让位于受众的心理需要的满足2、我国媒体的职业构成和行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记者职业素质良莠不齐3、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罚机制缺失4、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5、政治原因三、虚假新闻的危害1、误导舆论,危害社会2、消弱了媒体的公信力3、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4、形成侵权,造成经济损失第二节广告新闻化一、新闻与广告的不同点1、含义不同2、新闻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广告代表广告主的意志和利益3、构成新闻的各个要素必须真实,不能有虚假和虚构成分;广告可以进行艺术夸张,允许表现手法的虚构4、新闻的时效性强,广告没有时效性的要求5、新闻是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无偿传播,新闻媒体编辑发布新闻不但不收费,还支付稿酬,广告是需要广告主支付稿酬的6、新闻是由新闻工作者完成,由新闻工作者或媒体负责,广告则是广告主自己提供,自行负责。一、新闻与广告相同点1、两者都要以事实为依据2、都要求对信息内容进行公开传播3、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和发展都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二、新闻广告化的形式广告新闻化是新闻与广告被人为地“嫁接”在一起,并无广告标记,混淆了广告与新闻的界限,是广告接入新闻后呈现的异常状态。1、以新闻的形式出现的广告在形式上尽量模仿新闻,采用娴熟的新闻语言,客观的语气,新颖的标题,高超的技法陈述了广告信息,内容上尽量用客观的叙述手段,大多以专家访谈等形式出现,具有贴近性,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就会使读者相信他们在读一则新闻,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其观点。众所周知,新闻的本质特征就是真实,但是广告是允许有夸张的,如果广告给人以新闻的错觉受众对广告内容产生了认同感,一般受众很难将其与新闻区别开。这样就使受众深深地相信了其所说的内容,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变相的欺骗。2、实为广告的新闻在很多机关报,国家级大报一般出现在形象报道专版或者专栏,一般用“XX巡礼”“企业专访”等命名栏目,其实就是变相刊登组织形象广告,由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新华社社办报纸在2004年刊登公告决定取消形象广告,这种现象有所收敛。3、与新闻编排在一起的广告这种形式的广告多以报纸媒体为多见,并没有自称为新闻,只是编辑在排版时利用了受众在阅读新闻时的心理定势,将该广告与新闻编排在一起。一般的受众会认为这类是新闻报道,使读者误将该广告当做新闻来吸收信息。禁止报纸形式广告:印有某某报,某某专刊的报头,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图文并茂的广告宣传品禁止用新闻形式进行企业形象广告宣传:在市场调查或采访的特定场景中,通过“记者”与或“市场调查人员”与“消费者”双方问答进行调查采访,由“消费者”讲述自身经验与感受,介绍产品的优点、特点禁止以调查采访形式发布广告:内容以类似典型报道的形式介绍有关企业及其负责人的业绩、经验、事迹等颇多溢美之词,标题往往使用“侧记”“纪实”“报告”“访谈”“答记者问”“采访札记”等用语案例:《竞报》上的将广告变成专题报道行为奥运改变企业之金龙鱼:厨房里的奥运梦想奥运改变企业之可口可乐:92年的奥运梦想奥运改变企业之伊利:奥运会是全家总动员奥运改变企业之千喜鹤:奥运有我更健康三、广告新闻化产生的原因1、广告效果呈下降趋势,导致企业“另辟蹊径”2、广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监管制度上有漏洞3、媒介之间、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4、行业自律的缺失5、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与监管不力6、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四、广告新闻化的危害1、误导受众,损害受众和消费者的利益2、损害新闻媒体的权威性3、干扰了行业的正常运转4、助长腐败风气五、预防广告新闻化的对策1、提高认识,严格区分新闻与广告2、健全新闻法规,加大监管力度3、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加强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4、新闻采编部门与广告业务部门应相互独立运转思考题:广告新闻化能否使新闻媒体和广告主达到“双赢”的效果?第三节媒体的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矛盾一、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必须履行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等公共责任和社会义务1、真实、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和社会公共事物2、充当各种意见的平台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4、确保公共利益5、促进社会进步二、公众的两重性(一)群体与个体:1、群体的理性2、个体的盲情(二)长期与短期:1、长期的理性2、短期的盲情盲情:在知识、信息、理解不足的情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