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专业:护理学科:传染病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5-6班授课时间:4月15、17日单元:第三章课题:第二节伤寒课时:4学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资源1、掌握伤寒的概念2、掌握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伤寒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熟悉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4、了解伤寒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第二节伤寒一、内容导入5分钟二、伤寒的概念10分钟三、病原学10分钟四、发病机制与病理15分钟五、流行病学资料20分钟六、临床表现(重点)25分钟七、辅助检查10分钟八、心理、社会状况5分钟九、治疗要点10分钟十、主要护理诊断10分钟十一、护理措施(重点)25分钟十二、小结10分钟讲授精讲、讨论精讲精讲、讨论精讲、讨论精讲、提问精讲讲授精讲精讲、讨论精讲、提问小结教案教材参考书多媒体教学断诊断性测试时间:5分(根据教学需要择用)1、伤寒的确诊依据?2、典型伤寒极期特征性表现?授课教师:时春红教研组长:教务科: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第二节伤寒教学重点:伤寒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难点:伤寒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教学内容:一、概念1.中医学中,伤寒顾名思义指为寒所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症侯群,包括了西医学一系列有畏寒发热症状的疾病。今天要学习的疾病----伤寒(typhoidfever)及副伤寒,发热虽然是其临床特点之一,但是指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styphi)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系列急性肠道传染病。2.历史(history)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现考证可能属“伤寒论”中缓脉型伤寒。西医学的发展扎根于实证主义,其发展具有较好的续贯性。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Thomas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typhoidfever。1873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并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二、病原学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有鞭毛,能运动,菌体裂解时释放内毒素,不产生外毒素。伤寒杆菌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及表面(“Vi”)抗原。伤寒杆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强,水中能存活2~3周,但对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第1页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三、发病机制与病理1、发病机制: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的细菌进入小肠内,于回肠未端穿过肠粘膜,侵入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浆内繁殖。伤寒杆菌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液,出现第一次菌血症。此阶段相当于临床上的潜伏期。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脾和其他网状内皮系统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并不断释放内毒素,引起第二次菌血症和毒血症,引起一系列临床发病。病程第2-3周,伤寒杆菌继续随血流播散全身,以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来自胆囊的伤寒杆菌,部分通过小肠粘膜,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加重肠道病变,引起肿胀、坏死、溃疡。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引起出血,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病程第4~5周,人体免疫力增强,伤寒杆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但约3%可成为慢性带菌者少数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复发。2、病理特点: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损伤见下图:第2页伤寒杆菌小肠腔内繁殖肠道、肠系膜淋巴结:繁殖1.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结:肿大:单核巨细胞增生致(纽扣样)坏死及溃疡形成(出血、穿孔)斑痕形成2.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坏死第一次菌血症(胸导管引流)肝、胆、脾内大量繁殖脾:肿大、充血、坏死肝:浑浊肿胀、变性、坏死第二次菌血症、毒血症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四、流行病学资料1、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伤寒杆菌可以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蟑螂等媒介而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是引起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4、流行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发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多。五、临床表现1、典型伤寒初期:病程第一周。缓慢起病,发热出现最早,随病程进展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于5~7天内达39~40℃。伴有乏力、不适、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症状。极期:约在病程第2周进入极期,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1发热:高热持续不退,多呈稽留热型○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更显著,腹胀、腹部不适或有隐痛,右下腹可有压痛○3神经系统症状:与病情轻重成正比,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脑膜刺激症○4相对缓脉:伤寒患者体温已达40℃,脉搏仅90~100次/分。○5玫瑰疹:多见于病程6~13天,为淡红色小斑丘疹,多在2~4日内消退○6肝脾肿大:病程第一周末,肝脾开始肿大缓解期:相当于发病后第3、4周。病情开始好转,体温逐渐下降。毒血症状重者,神经症状突出、继续有高热、谵妄、摸空。并常发生心脏循环衰竭、肠出血或穿孔、腹泻、肺炎等各种并发症。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完全缓解。2.临床类型:可分7个类型:(1)轻型:中度发热,全身中毒症状轻,病程短(1~3周),缺乏本病典型表现。(2)暴发型(重型):发病急,毒血症重,病情发展快。高热或超高热,畏寒、腹痛、腹泻,可并发休克、中毒性疾病(脑病、心肌炎、肝炎、肠麻痹)或DIC。(3)迁延型:初始起病临床表现典型,但发热持续不退,热型为弛张或间歇热,发热达数个月,肝脾明显肿大,多见于慢性血吸虫病的伤寒患者。第3页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4)逍遥型:症状轻,正常工作、生活,不易觉察,可突发肠出血、肠穿孔。(5)顿挫型:起病急,表现较典型,发热1周后症状迅速缓解。(6)小儿伤寒:表现不典型,但起病急,病情重。婴幼儿消化道症状常见,不规则高热,惊厥,玫瑰疹少见,且白细胞数增高,常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学龄儿童多属轻型或顿挫型,症状轻,病程较短,相对缓脉少见,白细胞数不减少,并发症少见。(7)老年伤寒:症状不典型,虚弱,持续胃肠功能紊乱,记忆力下降,易并发支肺炎与心力衰竭。病程长,病死率高。3.复发和再燃复发(relapse)多见于抵抗力差,抗生素使用不足病程患者,热退后1~3周再次出现临床症状。再燃(recrudescence)指在退热过程中,体温未退至正常,又回复发热,症状稍明显,血培养可再次阳性,与菌血症未能完全控制有关。4、并发症①肠出血:为常见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二、三周,出血前常出现腹泻及脉搏增快两种警告信号。腹泻于出血前2~3日出现,脉搏增快于一日前或出血时始现。在肠出血量大时有休克表现,如苍白、气急、脉搏增快和血压下降。在某病例体温可突然下降伴发冷汗。少量出血者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出血时间1~7日不等,甚至有长至一个月的。②肠穿孔: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的第2~3周,穿孔前常有呕吐、腹泻和极度腹胀。穿孔时首先出现的主要症状是突然腹痛,几无例外地开始于右.下腹。其次是恶心、呕吐。一般状况剧变,体温下降,脉搏增快,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腹胀、腹壁紧张及压痛,肝浊音界消失。X线检查可见腹腔内有游离气体,白细胞数高。③伤寒性肝炎:伤寒时肝脏受累多系肝脏对伤寒杆菌及其分解产物的.种非特异性反应。多于病程第1~2周出现,表现为肝大、叩痛,肝功试验中仅谷丙转氯酶轻度升高,少数病例可见到黄疸。肝功能短期内逐渐恢复正常,预后大多良好。六、辅助检查常规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在(3-5)×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与骨髓的粒细胞系统受到细菌毒素的抑制、粒细的破坏增加和分布异常有关。2、尿常规:从病程第2周开始可有轻度蛋白尿或少量管型。第4页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3、粪便常规:腹泻患者大便可见少许白细胞。并发肠出血时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或肉眼血便。细菌学检查1、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2、骨髓培养:在病程中出现阳性的时间和血培养相仿。由于骨髓中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伤寒杆菌较多,伤寒杆菌存在的时间也较长,所以,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稍高,可达80%-95%。3、粪便培养: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加,第3-4周阳性最高,可达75%。4、尿培养:初期多为阴性,病程第3-4周的阳性率仅为25%左右。血清学检查机体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后会产生相应抗体,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一般当H抗体≥1:160,O抗体≥1:80,副伤寒凝集价≥1:80时,才有诊断意义。病程中应每周复查一次,如病人H与O的凝集价均高于参考值或较原凝集价升高4倍以上,则患伤寒的可能性很大。若H凝集价高而O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疫苗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七、心理社会状况伤寒发病过程中病人可出现高热、腹泻、呕吐、精神抑郁等不适;由于是消化道传染病,为避免疾病的扩散蔓延,常需隔离病人,禁止亲人、朋友探视;住院后病人对医院住院环境不熟悉,治疗方案中为防止肠道并发症而实行饮食控制,使病人易出现饥饿感;治疗后病人不能立即消除症状等加重了他们的不适。这些均使病人容易产生失控感,引发紧张、焦虑、困惑或无助的感觉,加重心理负担及躯体内环境变化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导致心理问题。八、治疗要点伤寒以病原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最为常见,其他可选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病原治疗的同时配合对症及并发症的治疗,肠出血多采取保守治疗,肠穿孔时需手术治疗。九、主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纳差、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有关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有传播感染的可能与伤寒沙门菌从粪便中排出有关第5页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十、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发热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二)饮食护理饮食宜给易消化、低纤维素、高热量、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三)高热护理休息发热期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至退热后一周降温避免药物降温,以防虚脱保证液体摄入量成人液体入量不少于3000ml/d,口服量不足可静脉补充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皮肤护理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四)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菌药,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能影响骨骼发育,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注意有无胃肠道不适。(五)并发症的护理肠出血禁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必要时肌肉注射镇静剂。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血压变化,记录粪便量和性状,留标本送检。肠穿孔密切观察病情,如突发有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体温骤降、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消失,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前禁服任何药液和饮食,行胃肠减压,给予抗生素。(六)健康教育预防知识教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相关知识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家庭护理等。第6页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