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德什么是德人之所以为人,不同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独立的思想。动物也有很聪明的,但再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按照本能做事,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去思考未来。可是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只知道为了自己私利,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我们追求财富、权势,想让自己过得更好,想让家人过得更好,这都是本能,不能说是错,但是人人都这样做,那,这个社会会怎样呢?设想一下,如果真有外星人,他们会怎么形容我们呢?“在地球上有一种叫做人的动物,它们有很高的智慧,有很先进的文明,但仍然像动物一样按照本能在做事。它们争名逐利、喜欢权势,为了得到想要到一切不惜使用暴力。它们是一种有很高智慧的群居动物。”不知道诸位听到这些话作何感想呢?人是动物的一种,但又不同于动物。因为人不只是在按照本能做事,也知道应该让社会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的更幸福。因为人有自己的行为法则,那就是“德”。“德”是什么呢?“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德”是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德”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这是以前人们给“德”下的定义,今天我们要重新定义一下。人生在世,无论你是吃了、喝了、穿了、用了、玩了,到最后什么也不会留下,因为你留下的财富都会变成别人的财富,它们都不会再属于你。只有你播洒的爱,仍然是你播洒的爱,它们不属于他人。比如: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到现在人们不会说现在的国家是秦始皇的,他所积攒的财富也没人会说还是属于他;老子提出了“道”,孔子开创了“儒”,现在人们提到《道德经》一定会想到老子,说到儒家一定会想到孔丘,因为这是他们播洒的爱。只要你播洒的爱,能受到社会的共鸣,就会在社会上不停的激荡、传播下去,就像水面的涟漪,你播洒一点爱,他们就会像涟漪一样向周围传播出去,如果引起社会的共鸣,社会就会回应一个涟漪,它也会向周围传播出去。这样不停的来回激荡,甚至会越来越多,社会就会充满爱。你们看老子和孔子,他们播洒的爱不是传播了几千年吗?他们是不是活了几千年呢?现在知道“德”是什么了吗?“德”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播洒爱,为我们提供“行为指引”的人生法则。这个定义是怎么来的呢?那我们就先来讲一讲“德”包括的行为指引。“德”主要为我们提供忠、义、仁、信;孝、慈、恭、谦这八个方向的指引,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指引:对上,我们要讲忠;对下,我们要讲义;对内,我们要讲仁;对外,我们要讲信;对内上,我们要讲孝;对内下,我们要讲慈;对外上,我们要讲恭;对外下,我们要讲谦。忠是来处,义是去处。“我”是怎么来的?流传自远古的一条血脉,到1978年3月1日,啪——出现一个“我”,在家庭(父母)的养育、学校的教育、国家和党的培育、社会的关爱下,我长大成人,应该回报社会了。要怎么做呢?对国家(社会、人民)要讲“忠”,对父母要讲“孝”,对长辈要讲“恭”,对亲人要讲爱(仁),对他人要讲“信”,对儿女(家庭或家族中的晚辈)要讲“慈”,对(社会上的)晚辈要讲“谦”,对所有人类以及人类的未来要讲“义”,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爱”,长大后回报社会要奉献“爱”,再把我们得到的和我们自己的“爱”向下播洒下去。我们忠于人民是在播洒爱;我们对父母尽孝是在播洒爱;我们恭敬长辈是在播洒爱;我们友爱亲朋是在播洒爱;我们诚信待人是在播洒爱;我们爱护子女是在播洒爱;我们关爱晚辈是在播洒爱;我们坚持正义更是在播洒爱,这就是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说,“德”告诉我们:人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播洒“爱”。“德”很小的人只向自己播洒爱,只向自己的家人播洒爱;“德”较大之人向更多的人播洒爱;“德”很大的人向全社会播洒爱,向所有人类以及人类的未来播洒爱。忠、义、仁、信;孝、慈、恭、谦,这都是“德”为我们提供的行为指引。怎么理解呢?忠是什么?忠就是忠诚。上忠下义,忠是来处,义是去处。我们忠于家庭,是因为我们是家庭的成员;我们忠于家乡,是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忠于国家,是因为我们是国家的一份子;我们忠于党,是因为我们是一名党员;我们忠于共产主义,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让自己或自己的后代子孙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忠于“她”,首先我们必须是“她”的一部分,我们来自于“她”,而且对“她”认同。这就是“忠”。什么是义呢?这个“义”很难理解,最后再讲,先讲“仁”。“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和理论基石,孔子“仁学”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何谓之君子?曰:仁。”意思是说,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回答说,能做到仁,就是君子。(本人学识有限,课文中很多内容是从网上搜的,请大家见谅,但这句没有搜到,出处也忘了。)“仁”也是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仁者爱人,意思是说:“仁”就是去爱所有的人。什么是“爱”呢?爱就是把“心”给对方。“爱”是远近亲疏有别的,对至亲的人,把心劈一半给她(他);对很亲的人,应该劈一半的一半给她(他);对有亲的人,可以劈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给她(他)……等等;如果遇到至死都无法割舍的人,就把心整个给她(他)好了。对于无亲的人呢?就是普通人,陌生人,素不相识的人?我们应该讲“信”。所谓人无信不立,所以,信也是德的主要内容之一。“信”就是信用、诚信、信誉,内涵是公正、公平、平等。我们所讲的信,主要不是信用、信誉、诚信,更主要是它的内涵,即:公正、公平、平等。我们来举个例子:甲与乙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议定价格明显对甲方有利,乙方事后发现价格不合理,但已成既成事实,而且合法有效。此时乙方如果不履行合同,是不讲信用的、不诚信的,但不能就此认定乙方不讲“信”;而甲方要求按照原价格履行合同,不能认为他是不讲诚信的,也不能认为他是讲诚信的,但我们认为他是不讲“信”的。这是我理解的“信”。再来讲讲“孝”。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也是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孝,首先是孝敬父母,然后是其他长辈。因为孝是爱的一种,所以我们把“孝”放到仁这一边,又因为我们来自于父母,我们知道“忠是来处”,所以我们把“孝”放到仁的上方,放在“仁”和“忠”的中间。孝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做给什么人看的,至于你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自己看着办。“恭”呢,就是恭敬、尊重,就是将自己的“孝”延伸到其他不认识的长者身上,也包括上级、领导等。也是指发自内心的,那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不算,那是有所求的、有目的的,那种不算。再来讲“慈”。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这是从网上搜的,我所理解的“慈”是什么呢?所谓慈爱,“慈”是爱的向下延伸,是对子女以及其他晚辈的爱,它的内涵是“不予”。很奇怪是吗?意思是说“慈”是一种有利于他(她)茁壮成长的爱,不要溺爱。子女是我们生命的延续,通常我们恨不能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他(她)们,但那不好,不利于他(她)们健康茁壮的成长,要适可而止,是给他(她)们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但不是温室大棚。我们把慈再向其他的后辈以及下级、下属延伸,就是“谦”。谦就是谦和、谦让,引申为“不取”。你的后辈以及下级对你是讲“恭”,实际上就是尊重你,在你们之间是不平等的,他(她)是要放弃部分自尊的,而你就应该不要拿走他(她)更多的自尊,所以我们要将他(她)的自尊还给他(她),这就是“谦”。但完全的平等也不太好,不利于工作,也没必要。终于该讲这个“义”了。这个“义”是什么呢?我们把“仁”和“信”向下延伸,再加上“慈”(不予)、“谦”(不取)的内涵,就是“义”的涵义了,有点长。“义”就是公正的、公平的、平等的向全社会播洒爱,不予,不取,既不给他(她)任何东西,也不索取他(她)任何东西,因为我们所给他(她)的,是他(她)所应该得到的,他(她)所付出的,也是他(她)所应该付出的,但却能得到爱,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这就是“义”。“仁”是爱,“义”也是爱,这两者怎么区分呢?“仁”所指的爱,是将对自己亲人的爱向外延伸,是一种“布施”,强调的是“奉献”;“义”所指的爱,是对全社会的爱,是一种“规则”,是一种“秩序”,强调的是公平,正所谓公平正义。比如:遇到一位病人,我们给予帮助(或者是捐助),这就是仁,如果我们将他(她)的医疗保险金给他(她),让他(她)得到医疗救助,这就是义。有时两者掺杂在一起,无法区分,也没必要完全区分开。以上是“德”的主要内容,这八个方面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忠、义、仁、信是比较大的方面,通常它的对象比较广,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称其为四正德;孝、慈、恭、谦是比较小的方面,通常它的对象比较窄,而且一般情况下是在面对面发生,称其为四从德。四从德也可称之为“礼”,所以“德”也可以分为忠、义、仁、信、礼五个部分。“德”很普通,因为每个人都有,但有大有小。“德”很小的人只向自己播洒爱,只向自己的家人播洒爱;“德”较大之人向更多的人播洒爱;“德”很大的人向全社会播洒爱,向所有人类以及人类的未来播洒爱。要知道你的“德”有多大吗?只要静下心好好想想自己是在向谁播洒爱就知道了。不是指你的工作能让什么人、让多少人受益,而是你为了让哪些人受益而做好自己的工作。是的,就是这么简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做个有“德”之人:对国家(社会、人民)要讲“忠”,对父母要讲“孝”,对长辈要讲“恭”,对亲人要讲爱(仁),对他人要讲“信”,对儿女(家庭或家族中的晚辈)要讲“慈”,对(社会上的)晚辈要讲“谦”,对所有人类以及人类的未来要讲“义”,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